“猪氮磷营养代谢调控及环境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长沙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主持。该项目主要针对畜禽肉食品安全问题突出、饲料品质低、饲料配方技术不高使氮磷利用率低,以及集约化饲养过度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我国畜禽养殖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研究测定方法为切入点,对生长猪内源性氨基酸的消化、排泄规律、猪饲料中氨基酸和磷真消化率、饲料表现可消化磷相应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模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156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已获授权1项),并向国际Genbank提交了5个猪磷和氨基酸以及有关的重要基因序列。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创建了猪改进型静脉插管氨基酸定量评价体系、测定饲料氮(氨基酸)和磷消化率的体外透析管新方法等5个研究猪营养代谢的关键评定方法体系;阐明了造成饲料蛋白质转化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影响氨基酸吸收与代谢的关键因素、造成肠道内源性氮分泌的主要因素等。掌握了猪氮(氨基酸)、磷的代谢规律和半乳甘露寡糖等生物活性物质调控氮、磷代谢和改善肉质的作用机理及调控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克隆了5个磷、氨基酸转运蛋白载体基因;同时构建了环境安全营养技术体系;研制出新型饲料添加剂—半乳甘露寡糖等绿色环保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5个系列。
国际专家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项目所形成的猪营养与生理机理研究方法体系等研究成果,发表的学术论文具有创新性,不仅引起了国际上的极大关注,而且也为氮、磷代谢调控技术与环境安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项目负责人印遇龙博士介绍,该项目的成果技术和产品已广泛推广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各国的饲料厂和养猪场,推广应用于1092万吨全价猪饲料生产(间接用于4200万头猪的饲养),此外,直接使用本项目技术饲养生猪量达1524万头。应用该研究成果,已形成省(部)认定高新技术产品、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等名优产品
15个,培育出3家高新技术企业、无公害场地认证企业,培育无公害认证产品3个(无公害猪肉和饲料)。采用该项目研制的新技术配合猪日粮可降低蛋白质水平10%以上,减少磷酸氢钙用量10%~20%(20~40公斤生长猪),30%~40%(40~70公斤育肥猪),40%~50%(70~100公斤育肥猪)、饲料降低生产成本近200元/吨,每头猪饲养期可节约近70元。自项目实施以来,推广应用该项目技术成果累计新增产值97.55亿元,新增利润11.47亿元,产生社会效益33.84亿元。同时,减少向环境排放15万吨氮、8600吨磷,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