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秀余对全国121个猪场以PCR检测蓝耳病抗原结果看,检出阳性场91个,阳性率为75.2%,证实猪群被蓝耳病病毒感染比较普遍,非常严重。但从当前蓝耳病发病特点来看,发病已由过去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转为以保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为主。在临床上见有初产母猪常发生流产、早产及产死胎等;经产母猪常出现滞后产、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而流产与死胎的大为减少,亚临床感染增多;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上升,病情严重,死亡率增高。临床上常见蓝耳病与圆环病毒Ⅱ型、或与猪瘟病毒、或与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支原体、放线杆菌、链球菌及巴氏杆菌等。使病情复杂化,出现发热、腹式呼吸、腹泻、后躯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皮下水肿、消瘦等症状,造成死亡率增高。由于该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引起猪群中免疫力低下。农村大多数养猪户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主要是由蓝耳病引发的。
(二)非典型猪瘟
由于农户重视猪瘟免疫接种,在广大农村饲养的猪群中很难见到典型猪瘟。部分养猪户购猪不检疫,任意从猪贩子手中买种猪,进而引入了隐性感染种猪导致猪瘟的发生或者是母猪免疫接种不科学,抗体水平低下,妊娠后感染了低毒力毒株,发生持续感染,在临床上不显现症状,其所带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即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征”。如其产下的仔猪存活,对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出现免疫耐受,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向外排毒达4~6个月之久。因此在农村的猪群中多见非典型猪瘟散在的发生,发病多为10~20日龄和40~70日龄这两个阶段的仔猪,表现为体温稍高、腹泻、消瘦、皮肤发白、被毛无光泽、呼吸困难等,并且常与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继而继发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或弓形虫病等,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给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猪伪狂犬病
在农村养猪户中,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都可见有伪狂犬病发生,发病不表现出季节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后,发病会变得缓和,症状由典型向非典型发展,转为隐性感染为主。如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多数病例表现为与其他病毒(如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和细小病毒等)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病原。当出现多种病原多重感染时,其临床症状表现复杂,病情更加严重,病死率也高。妊娠初期母猪发生流产,后期发生早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2~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病时体温升高、腹泻、流涎、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四肢做划水状运动、昏迷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断奶后的仔猪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等,如有混合感染死亡率也很高。
(四)圆环病毒Ⅱ型感染
圆环病毒在我国猪群中的感染比较普遍,特别是圆环病毒Ⅱ型与蓝耳病病毒双重感染引起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弱仔较为多见,对初产母猪的危害最大,可造成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母猪如在妊娠中、后期感染圆环病毒Ⅱ型,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并迅速繁殖,引起母猪发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仔。病后母猪受胎率低,屡配不孕。断奶仔猪成活率低,死亡率可上升11%。断奶仔猪在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消瘦、厌食、咳嗽、呼吸困难,有的腹泻、贫血、黄疸等。12~16周龄猪发病则表现为皮炎和肾炎综合征,皮肤出血性梗死,在后肢和会阴部的皮肤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坏死斑块,食欲与体温无明显改变。在农户饲养的猪群中常见有散在的发生,而且多数存在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该病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导致猪只出现免疫耐受。
(五)猪链球菌病
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也存在于动物与人类的鼻咽部、皮肤、消化道及泌尿道的黏膜上,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及皮肤或黏膜的创伤而感染。目前已发现链球菌有20多个血清群,在我国引起猪发病的主要是C群和D群的链球菌,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及淋巴结脓肿型,而且四型经常混合发生或先后发生。仔猪的发病死亡率为10%~25%,育肥猪的发病率为2%~20%。主要发生于夏秋炎热的季节,呈地方性流行。但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猪链球菌Ⅱ型,这是毒力最强的血清型,不仅引起猪发生急性败血症和脑膜脑炎,造成死亡,而且可引起人发病而死亡。猪发病时表现为突然不食,体温升高达42℃以上,精神沉郁,流鼻汁,带有血性泡沫,腹泻便血,四肢与耳朵发紫,并有出血斑块,多于发病后1~2天内死亡,死亡率在50%左右。临床上多见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链球菌病,往往可造成发病率增多,死亡率增高。
(六)猪附红细胞体病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报道了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可引起多种动物感染发病,温暖多雨、吸血昆虫繁多的季节发病为多。在猪群中发病常见于5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病死率为10%~15%。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耳朵、颈部、四肢内侧、胸前腹下的皮肤发红(又称猪红皮病),贫血,黄疸,不食,呼吸困难等。妊娠母猪发病表现为流产、早产、产死胎,发病率在50%左右,病死率为10%左右。慢性病例母猪表现不发情,屡配不孕,乳头肿大坚硬。该病常与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发生。
(七)猪呼吸道病综合征
该病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原发病原为蓝耳病病毒、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波氏杆菌等。继发病原主要有猪链球菌Ⅱ型、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巴氏杆菌和附红细胞体等。发病多见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育成猪,其中以18周龄猪发病最为集中,发病率为25%~60%,病死率为20%~90%。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一般每年秋末至第二年的春初多发,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饲养管理和饲养环境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在临床上病猪的体温升高,精神不佳,食欲减少。咳嗽,气喘,呼吸促迫,流鼻汁。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耳部、四肢及胸腹等部位皮肤发绀,呈兰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