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玉米等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危害及防除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1-07  


      黄曲霉素是一种高度致癌性物质,它不但危害畜禽的生长、健康和生育,而且还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内,影响人的健康。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
      黄曲霉毒素是本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在自然界,黄曲霉的生长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这可能与其富含微量元素锌及能够刺激黄曲霉繁殖的生长因子有关。玉米染病在胚部生出地毯状或絮状菌落,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色,最后变成棕绿色。
      1、
      环境温度和湿度: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温度25-30℃、相对湿度80%-90%是黄曲霉最适生长条件。一般南方地区黄曲霉发生率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
      2、 饲料原料水分含量: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
      3、
      仓储和运输管理: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雨,库存过多且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卫生,特别是已经粉碎的物料,由于它颗粒小,容易吸收周围的水分,就很可能为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另外,
      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如饲料受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在剧毒化学药品氰化钾的10倍以上,是巨毒药砒霜的68倍,一粒严重发霉含黄曲霉毒素40微克的玉米,可使2只小鸭中毒死亡。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因种属、性别、年龄及营养状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比较敏感的动物为雏鸭、雏鸡和小猪等。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的肝脏造成伤害,它可导致肝功能下降、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引起腹水、脾肿大、体质衰竭等病症,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
      1、
      疾病概述:黄曲霉菌毒素中毒是人畜禽共患而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一种疾病,对禽类有较大的毒害。禽类采食了这些被黄曲霉菌污染的发霉变质饲料后,就可发生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常见于幼龄的鸡、鸭和火鸡,特别是以2~6周龄的雏鸡和幼鸭敏感性最高。
      2、 临床症状:
      幼禽中毒多呈急性,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嗜眠、消瘦、冠苍白、贫血、排血色稀粪、叫声嘶哑、最后衰竭而死。雏鸭还表现鸣叫、脱毛、生长缓慢、步态不稳、跛行、呈企鹅状行走,腿和脚由于皮下出血而呈淡紫色。死亡前出现共济失调,头颈呈角弓反张等症状,慢性中毒者主要表现食欲减少、消瘦、衰弱、贫血,严重者呈全身恶病质等现象。成年禽耐受性稍高,中毒后多呈慢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精神沉郁、翅下垂、羽毛松乱、缩颈、食欲减退、产蛋减少、产蛋期推迟、呼吸困难,有的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少数可见浆液性鼻液。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以亚急性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和黄疸,组织器官广泛出血,尤以臀部明显,腿臀部肌肉不能活动,常呈犬坐式,生长发育迟缓;慢性表现为精神沉郁,低头拱背,食欲减退,饲料转化率下降,繁殖性能降低,异食癖,消瘦,背毛粗乱。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剖检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在肝脏、肺与气囊。肝脏急性中毒时肿大,色泽苍白变淡,质变硬,有出血斑点,胆囊扩张充盈。肾脏苍白、肿大、质地变脆,胰腺也有出血点。胸部皮下和肌肉常见出血。慢性中毒时,可见肝脏硬化萎缩,肝脏中可见白色小点状或结节状的增生病灶,时间长的可见肝癌结节,肾出血,心包和腹腔有积水。肺和气囊,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变化。
      4、
      药物治疗及处理: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现中毒,立即更换饲料加强护理。对早期发现的中毒禽可投服硫酸镁、人工盐等盐类泻药,同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和维生素A、D、E、K,以缓解中毒效应;或者灌服绿豆汤、甘草水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可缓解中毒。另外可用制霉菌素治疗,每羽口服3~5单位,每天3次连用2~3天。中毒死禽因器官组织均含毒素,不能食用应该深埋或烧毁。病禽的粪便也含有毒素,应彻底清除集中用漂白粉处理,以防止污染水源和饲料。
      防霉措施
      最主要的防霉措施是控制原料及贮存时的温、湿度,即原料中水分和储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其方法主要有:
      1、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
      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中的水分不超过14%;大豆及其饼粕、麦类、次粉、糠麸类、甘薯干、木薯干不超过13%;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向日葵仁饼粕、亚麻仁饼粕、花生仁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不超过12%。
      2、原料贮存时的防治措施
      在原料贮存中,一定要注意空气、湿度、温度等的控制,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要及时清理已被污染的原料,可使用的方法有: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封闭隔氧贮存、气调贮存、低温通风贮存及辐射法,例如把脱粒后的湿玉米装入内衬塑料袋的麻袋,装满并扎紧袋口可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也可以添加防霉剂(如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等)。
      3、饲料贮存中的防治措施
      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清洁,没有霉积料。其次堆入要规范,应与窗、壁保持一定的距离,贮存时间长的话还要定期翻动通风。再次是防霉剂的使用。
      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多用丙酸盐类防霉剂,如克霉灵、除霉净、霉敌101、露保细、万路保、克霉霸、露保细盐、露保细NC,具体使用方法是:密封包装的含水量12.5%~13.5%的颗粒料贮存1个月以上,应添加0.3%的丙酸钙。水分在11.55%~12.5%的粉料贮存2月以上的则加丙酸钙0.15%。南方地区由于雨水较多,3~5月间最好添加0.2%~0.4%的丙酸钙或丙酸钠。除丙酸及其盐类外,还可用山梨酸及其盐类、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甲酸和甲酸钠、甲酸钙、马酸二甲酯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善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品质。为了提高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和综合品质,除了使用单方防霉剂以外,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复合型的防霉剂,如万香保、克霉霸等。

      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宽。日本在饲料中经常使用的复方防霉剂有:
      a.
      用92%海藻物、4%碘酸钙、4%丙酸钙组成,使用时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这种防霉剂除了防霉效果好以外,最大特点是增加了海藻物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碘、铜等,使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更丰富。
      b. 用1份醋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搅拌并干燥即可。使用时按1%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c. 用1份碳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拌匀并干燥,使用时按1%的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不管使用单方或复方防霉剂,一般都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增强防霉的效果。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应该废弃。对轻度污染的饲料,经适当的处理后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可以利用,主要的脱毒方法有:
      1、物理脱毒法 
      水洗法:此法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霉的饲料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挑除法:其方法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挑除。可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处理。
      晾晒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秸秆饲料的去毒。其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的芽孢,使其变得无害而达到无毒的目的。
      脱胚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再加5-6倍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石灰水浸法:此法适宜对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等大粒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5-8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热或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辐射法:紫外线和等离子体发射可以杀死霉菌也可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但同时也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将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吸咐法:在饲料中加霉菌吸附剂是最常用的方法。
      A. 添加无机吸附剂
      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1)沸石 沸石对黄曲霉毒素有吸附和降低毒性的作用,解毒的效果与沸石的来源与结构有密切关系。据研究表明,沸石可以明显减少蛋鸡肝脏中黄曲霉毒素的蓄积。
      (2)膨润土 膨润土可以与肠道中的黄曲霉毒素结合,减少黄曲霉毒素在肠道中的吸收时间,促进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3)活性碳 活性碳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很强 ,但是对其解毒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添加活性碳可导致饲料颜色变黑,影响其商品外观。
      B. 添加有机吸附剂
      (1)蛋氨酸
      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过程主要依靠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是合成谷胱甘肽的原料,所以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蛋氨酸可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2)PVPP
      PVPP是一种树脂,可以结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据报道,饲料中添加0.4g/kg PVPP可有效结合饲料中高达50μg/kg的黄曲霉毒素。
      (3)牛血清白蛋白可以抵抗黄曲霉毒素对雏鸡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在消化道吸附黄曲霉毒素而发挥作用。
      C. 添加生物吸附剂
      (1)酯化甘露寡糖(商品名为霉可吸)
      酯化甘露寡糖对黄曲霉毒素的结合率为95%,对蛋鸡的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0.1%的酯化甘露寡糖可以将肝脏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由4μg/kg降低到2μg/kg。
      (2)活菌制剂(益生素)
      肠道中的一些有益菌如乳酸菌、酵母菌等都可以降解和转化消化道中的黄曲霉毒素,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素产品有助于缓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2、化学方法
      碱煮处理法:此法适用于对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按每100克发霉饲料加入3倍的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饲料,对黄曲霉毒素B1有解毒去毒的作用。
      氧化剂法: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钝化剂;过氧化氢能有效抑制饲料中的毒素。
      3、微生物方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乳酸菌、黑曲霉、米根霉、葡萄梨头菌、灰蓝毛菌、橙色黄杆菌等。
      4、营养素法
      由于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通过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所以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物质如VA、VE、VC以及微量元素硒等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能力,把叶酸加入到轻度发霉的饲料中,可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补充硒:硒对于火鸡、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作用,因为硒可以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肝脏能够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此净化的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生长和其它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