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小肽在单胃动物中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1-07  
过去的观点认为,动物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只能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进行。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饲料在氨基酸利用率上存在差异(Aydin,1979; Elwe3ll,1985)。动物营养学家们发现,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当动物喂以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合日粮或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时,也不能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Calderon和Jensen,1989; Pinchason等,1990)。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动物对完整蛋白质本身或对肽有着特殊需要的观点(Jensen,1991)。1953年Agor 等观察到肠道能够完整的转运双甘肽,Newey 等(1996)在兔反转小肠浆膜侧应用二肽Gly-Gly进行试验,发现从肠道静脉中可检测出Gly-Gly 的存在,Monigure Linde等研究证明,猪空肠刷状缘可完整吸收谷胱甘肽(GSh)。Addison 等(1974)发现,动物小肠细胞中存在寡肽的运输系统。Hara等(1984)在小肠黏膜细胞中发现寡肽载体,随后肽的1型载体(Fei,1994)和2 型载体(Adibi,1996)分别被克隆。近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动物可利用氨基酸和理想蛋白质的深度研究,肽营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小肽吸收的特点
与游离氨基酸吸收相比,小肽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载体不易饱和且可避免与氨基酸之间的竞争(Ganapaty 等,1985;Rerat 等,1988 )。Rerat等
(1988)在猪的十二指肠灌注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混合物后,发现除蛋氨酸外,出现在门静脉中的小肽比灌注的游离氨基酸混合物快,而且吸收峰高。DAniel
等(1994)认为,小肽载体的吸收能力可能高于各种氨基酸载体总和。Brandsch 等(1994)报道,在生理条件下,空肠中酪蛋白水解的Beta酪内啡肽使L- 亮
氨酸进入壁细胞的动力学常数Km和最大吸收速度Vmax 提高。乐国伟等(1996)报道,分别在鸡的十二指肠灌注CSP(主要由小肽组成的酶解酪蛋白)和相
应组成的FAA混合物,10 min后CSP组门静脉血液循环中的一些小肽量和总肽量显著高于FAA 组。
赵昕红等(1998)向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灌注甘氨-L-赖氨酸二肽溶液和2种游离氨基酸构成的混合物,结果发现,2 种灌注液都使仔猪氨基酸的吸收发
生了不同的变化:后者明显降低了谷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在门静脉的出现量;而前者使大多数氨基酸的吸收量都比空白组和甘氨酸与组氨酸的混合组
高。
2 单胃动物小肽的吸收机制
游离(FAA)的逆浓度梯度转运,依靠不同的离子泵转运系统而进行(Matthews 等,1991)。而小肽的吸收机制与其完全不同,小肽的吸收是逆浓度进行的,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3种:a依赖氢离子浓度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Takuwa等,1985; Vincenzini 等,1989),需要消耗ATP。这种转运方式在缺氧或添加代谢抑制剂的情况下被抑制。b 第2 种是具有pH 依赖性的非耗能性钠离子/氢离子交换转运系统。在转运过程中pH 向细胞内的电化学质子梯度供能,质子运动的驱动力产生于刷状缘顶端细胞的Na/H 互转通道的活动。当小肽以易化扩散方式摄入细胞,引起细胞内pH下降,并活化Na/H互转通道而喷放出H离子,使细胞内pH恢复到原来水平。缺少H 梯度时,依靠膜外的底物浓度而进行,当存在细胞外高内低的pH 时,则以逆底物浓度的生电共转运(Dniel 等,1994)。c第3 种是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Vincenzin 等,1989),由于谷胱甘肽在生物膜内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而GSH转运系统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但目前其制尚不十分清楚。
3 小肽在单胃动物中的研究
3.1 小肽与消化道消化酶活性
小肽能促进仔猪消化道的发育,刺激消化酶的分泌与活性(王恬等,1998)。试验发现在饲料中添加肽类物质可显著提高脂肪酶、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计成等,2001)。王恬等(2003)报道,日粮中添加小肽营养素能使断奶仔猪十二指肠食糜中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增强,且消化酶的活性随小肽营养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量以3%最好。Scheppach 等(1994)报道,小肽能有效刺激小肠绒毛膜刷状缘氨基肽酶和二肽酶的活性上升,还能提高小肽载体数量(Bamba,1993)。从而增强动物的采食与消化吸收。3-5 周龄是哺乳仔猪蛋白酶发育高峰,早期断奶时,仔猪消化酶发育不完善,导致仔猪胰腺和小肠蛋白酶发育缓慢或活性下降,仔猪的消化和生长受阻,在日粮中添加小肽后,仔猪胰腺和小肠胰蛋白酶活性在明显地得到提高。Zambonino等(1997)在海鲈鱼鱼苗添加小肽后,绒毛膜中的胰凝乳酶和 谷氨酞转氨酶的活性提高,氨肽酶活性降低,表明胰酶水解蛋白质的能力提高,机体对小肽的吸收增强,胞液中的Leu-Ala肽酶的活性降低,这说明,机体的消化方式由胞液消化转向膜消化,小肠的消化功能的发育提前。
3.2 小肽与动物肠道黏膜形态结构
王恬(2002)在日粮中添加小肽营养素可减轻仔猪断奶所致的小肠绒毛萎缩和隐窝加深的程度,促进仔猪肠道组织与功能的发育。董国忠(1994)观察到饲喂全植物性蛋白型与复合型平衡氨基酸日粮的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等与饲喂复合蛋白型日粮的仔猪发生不同的变化。蒋建文等(1999)和谢建新等(1997)研究指出, 补充Gly-Gln 可缓解应激时Gln水平的下降,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防止肠黏膜萎缩和维持肠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张军民(2000)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Glm, 二肽可显著增加空肠DNA 含量,但对回肠和肠道蛋白无显著影响,可显著增加试验仔猪35日龄黏膜厚度和49日龄空肠绒毛高度,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无明显影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ln 二肽可改善35日龄仔猪空肠中段微绒毛的形态和结构,减少上皮细胞的损伤。
3.3 小肽与仔猪腹泻率
断奶应激使仔猪肠道绒毛高度下降,隐窝深度加深,肠绒毛上成熟细胞数量减少,因而造成仔猪消化道吸收面积减少,消化能力下降,大量未完全消化的物质在肠道后段堆积,极易引起发酵,造成腹泻。黄冠庆等(2003)报道,日粮中添加适量的Gly-Gln能明显降低仔猪的腹泻率。饲用“喂大快”组仔猪下痢头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汪梦萍等,2002)。
3.4 小肽与动物生产性能
小肽的参与可节省生产耗能,不需分解直接满足需要,且能对消化道产生保护作用,并协调各种养分的利用,更有利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钱利群(1998)报道,畜禽为达到最佳生产性能,单独添加合成氨基酸保持氨基酸的平衡还不够,日粮中还必须添加一定量的小肽。汪梦萍等(2002)对断奶仔猪喂小肽制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极显著;饲料转化率得到明显改善。王碧莲等(2000)用含有一定量的小肽饲喂仔猪,试验组仔猪比对照组仔猪增重提高12.39%;Parisini 等(1989)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少量的肽后,显著地提高了猪的日增重、蛋白质利用率和饲料转化率。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合成寡肽能提高产肉率和瘦肉率(Lootekhniga等,1994)。还有试验表明,小肽可改善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奶体质量较高并能减少母猪体质量损失,使其泌乳量增加,重配更快、更容易。施用晖等(1996)报道,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肽制品后,蛋鸡的产蛋率、日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蛋壳强度有提高的倾向。曹光辛(1998)报道,在肉仔鹌鹑饲粮中添加肽制品(喂大快)有明显促生长作用,肉仔鹌鹑的增重、饲料报酬均有明显地提高。其原因可能与肽链的结构功能有关,蛋白质在经酶解时,可能产生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小肽,参与机体的生理活动,从而促进生产性能的提高。王碧莲等(2001)在鳗鱼饵料中分别添加2%和4%的小肽制品,添加2%小肽制品的试验组较对照组的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分别提高了38.63%、13.53%和8.05%。Takii 等(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组氨酸对日本鳗鱼具有明显的诱食作用。
3.5 小肽与动物蛋白质合成代谢
Rerat 等(1998)研究报道,向猪十二指肠灌注小肽后,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高于灌注游离氨基酸组。而胰岛素的功能之一是参与蛋白质合成时的肽链延长,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乐国伟等(1996))研究表明, 饲料蛋白质的小肽释放量与有效赖氨酸呈高度相关,在另一试验中,也表明饲料小肽释放量与碱性氨基酸含量相关的有效蛋白质的含量呈正相关(刘选珍等,1996))。蛋白质沉积是猪整体蛋白质合
成与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氮沉积增加即意味着蛋白质合成率相对增加或降解率相对减少。试验表明几种合成的小肽可以完整地由小肠吸收、转运进入循环。肠道中蛋白质水解物中肽的吸收及其对循环中肽量的贡献、循环中肽的来源及肽的作用尚不清楚。比较研究肠道完整吸收进入循环的肽种类以及数量,对于认识肽在动物机体中的代谢,特别是在蛋白质周转代谢中的作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Backwell(1994)应用同位素双标记技术,灌注的肽标记物能直接结合进入乳蛋白,表明组织本身就有直接到用肽中氨基酸合成乳蛋白的能力。Nielsen(1994)观
察到相同营养价值和氨基酸模式日粮下,水解酪蛋白和完整酪蛋白的饲粮同时提高蛋白质的合成率和降解率。而水解大豆蛋白却仅降低蛋白质降解率。2种蛋白对胰岛素、胰岛素类生长因子、胰高血糖素分泌作用类似,这可能与2种蛋白质水解释放的肽有关。由此可见,小肽在动物体内蛋白质周转代谢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吸收上的优势,饲料蛋白质肽的释放与完整地吸收进入循环的肽也可能影响到动物组织的蛋白质代谢。Funabiki认为,组织蛋白质合成率的调控,受血浆亮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的影响,它们可能作为胰岛素的促泌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小肽可直接被动物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转移到肝脏,参与肽链的延长,提高蛋白质的合成。
3.6 小肽与动物脂肪代谢
小肽能阻碍脂肪的吸收,并能促进“脂质代谢”, 因此,在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肽的基础上,将其他能量组分减至最低,可达到减肥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其他减肥方法(如限食加运动)的负面效果(如肌肉组织丧失,体质下降)。另外,体内小肽可促进葡萄糖的转运且不增加肠组织的氧消耗。
3.7 小肽与动物免疫功能
小肠除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外,还对细菌、毒素、食物抗原和潜在的有害生物肽构成了生理的、机械的和免疫的屏障机制。正常小肽对细菌的屏障作用依赖于特殊因子(IgA)和非特殊因子(胃酸、肠蠕动、消化酶和正常细菌群等)。很多特殊细胞参与小肠免疫活动,如肠黏膜固有层中弥散分布的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浆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小肽能够加强有益菌群的繁殖,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提高抗病力;张军民(2000)报道,在饲粮中添加1%-2%的谷氨酰氨二肽可明显降低早期断奶仔猪35日龄血液毒素含量,增加肠黏膜中S-IgA的浓度,防止有害微生物和毒素的易位,减少腹泻,增强机体应激能力。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某些肽具有免疫活性作用,Jolle等(1981)的研究表明,Beta酪蛋白的水解产生的肽类,可以促进腹膜内巨噬细胞的体外吞噬作用。这些肽被证实为三肽和六肽(Berthon等,1987)。除酪蛋白外,乳铁蛋白和大豆蛋白质的酶水解产物中的肽也同样具有免疫活性作用。从鸡蛋白中提取的肽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DNA的合成(Azuma 等,1989)。二肽都可以激活免疫活性的二肽酪氨酰-甘氨酸和三肽酪氨酰-甘氨酰-甘氨酸皆可诱发大鼠或人的淋巴细胞大量增生。这些小肽发挥的机制可能是小肽自由地穿过小肠壁并且直接参加外围淋巴细胞的反映。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