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影响猪杂种优势的因素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1-04  
  1.杂交亲本
          (l)亲本应当是高产、优良、血统纯的品种,提高杂种优势 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杂交亲本的纯度。无论父本还是母本,在
      一定范围内,亲本越纯经济杂交效果越好,能使杂种表现出较 高的杂种优势,产生的杂种群体整齐一致。 亲本纯纯到一定界限就使新陈代谢的同化和异化过程速度
      减慢,因而生活力下降,这种表现标准称新陈代谢负反馈作 用。具有新陈代谢负反馈作用的高纯度个体,在与有遗传差
      异的品种杂交,两性生殖细胞彼此获得新的物质,促使新陈代 谢负反馈抑制作用解除,而产生新陈代谢正反馈的促进作用;
      促使新陈代谢同化和异化作用加快,从而提高生活力和杂种 优势。为了提高杂交亲本的纯度,需要进行制种工作。亲缘
      交配(五代以内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交配)的后代具有很高的 纯度。尤其是用做经济杂交的公猪,必须是嫡亲交配所生的 才能充分发挥巨大的杂种优势。
          (2)杂交亲本遗传差异越大,血缘关系越远,其杂交后代 的杂种优势越强。在选择和确定杂交组合时,应当选择那些
      遗传性和经济类型差异比较大的,产地距离较远的和起源方 而无相同关系的品种做杂交亲本。如用引进的外国猪种与本
      地(育成)猪种杂交或用肉用型猪与兼用型猪杂交,一般都能 得到较好的结果。
          (3)在确定杂交组合时,应选择遗传性生产水平高的品种 做亲本,杂交后代的生产水平才能提高。猪的某些性状,如外
      形结构,胴体品质不太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能够相对比较稳定 地遗传给后代,这类性状叫做遗传力高的性状,遣传力高的性
      状不容易获得杂种优势。有性状如产仔数、泌乳力、初生重和 断奶窝重等,容易随饲养管理条件的优劣而提高或降低,不易
      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这些是遗传力低的性状,这类性状易表现 出杂种优势。通过杂交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就能得到满意的
      效果。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属于遗传力中等的性状,杂交时所表现的杂种优势也是中等。
          2.杂交亲本品种的选择
          选择杂交亲本品种除了考虑经济类型(脂肪型、兼用型和 瘦肉型)、血缘关系和地理位置外,还应考虑市场对商品猪的
      要求及经济成本。亲本品种包括母本和父本、母本和父本要 求不同。
          (l)母本品种的选择。应当选择对当地饲养条件有最大 适应性和数量多的当地猪种或当地改良猪种做母本品种。当
      地猪种或当地改良品种所要求的饲养条件容易符合或接近当 地能够提供的饲养水平,充分发挥母本品种的遗传潜力。
      母本品种应当有很好的繁殖性能。我国的地方猪种最能 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母猪产仔多、母性好、泌乳力强、仔猪成
      活率高。而目地方猪种资源丰富,种猪来源容易解决,能够降 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商品瘦肉猪出口基地,能够提供高水平的饲养条
      件,可以利用瘦肉型外来猪种做为母本品种。在瘦肉型外来 品种中,大白猪的适应性强,在耐粗饲、对气候适应性和繁殖
      性能方面都优于其他品种。世界各国大多利用大白猪做经济 杂交的母本品种。
          (2)父本品种的选择、父本品种的遗传性生产水平要高 于母本品种。应当选择生长快、瘦肉率和饲料利用率高的品
      种做父本。一般都选择那些经过长期定向培育的优良瘦肉型 品种,如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等。 父本品种也应对当地气候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如
      前苏联大白猪比较适应我国北方地区,而大白猪则适应华中 和华南地区。如果公猪对当地环境条件不适应,即使在良好 的饲养条件下,也很难得到满意的杂交效果。
      父本品种与母本品种在经济类型、体形外貌、地区和起源 方面有较大差异;杂交后杂种优势才能明显。
          3.杂种猪的饲养管理
          在进行猪的经济杂交时,不能只考虑品种组合、品种的遗 传性生产水平和杂交优势率。而不重视饲养管理条件,尤其
      是饲料的营养水平。饲料的营养水平是获得遗传性生产水平 和杂种优势的物质基础,当供给饲料的营养水平达到亲本遗
      传性生产水平所需的营养水平时,亲本的遗传潜力和杂种优 势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所谓最佳杂交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随饲养管理条件,尤其是饲料营养水平而变化。所以要根 据当地的饲养管理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经济杂交。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