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
近些年来,在疾病防治工作中不断发现以流产、死胎和初生乳猪发生死亡为特征的猪瘟,危害也很大。
铁岭某养猪场陆续发现初产和经产母猪流产、死胎和初生乳猪出生后短期内大批死亡的现象。该猪场曾采用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未见效。据了解,该猪场不断发生猪瘟,而且较多地发生在仔猪和断奶后小猪,也曾发生过乙型脑炎和细小病毒感染,使用过疫苗接种,得到控制。据不完全统计,该猪场在发病期间共发生流产、死胎近300头,占总产仔数的21.1%;初生乳猪死亡率也高达16.6%。
从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看,流产、死胎在6月份出现,并逐月增多。怀孕母猪很少见有症状,有的仅在产前2-3天稍见食欲减退,产后即恢复。流产少,死产较多,特点是胎儿后期死亡,基本都到预产期,少数稍后延1-2天产下死胎和部分表现极度虚弱的弱仔。生产时间常拖长约24小时,并通常多为死胎,严重时全窝死胎,死胎有的已木乃伊化,有的水肿,有的表皮出血。
初生乳猪通常于产后10-24小时发病,临床上表现无神,背毛竖立、怕冷,不愿走动,严重者全身震颤,耳部和腹内侧常见污斑状或皮肤发暗红的变化。有的拉黄色稀粪,有的发生呕吐,发病数小时至48小时死亡。
2、病理变化
共剖检40头死产和病死仔猪,病变基本相似。常见肾包膜下表面有成片淤血和点状出血(小的似针尖,大的有1-2毫米),肾盂、肾乳头部严重出血;脾不肿大,表面常有丘状小点出血,脾边缘有锯齿状突起的出血性梗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切面多汁,呈弥漫性出血或周边出血,中心部仍有灰白色区域,形成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外观,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明显。喉头、膀胱粘膜也常见出血点。肺有出血点及出血斑。心脏外膜出血,尤其左心耳和冠状沟为多。脑膜血管充血和偶尔的小点出血。有的病例见肝包膜下及实质出血,胆囊充盈,胆囊粘膜有小点出血。有的病例胃粘膜充血、出血,有轻度到严重的粘膜溃烂,以胃底和幽门部较重。有的病例头颈部皮下和腹股沟部皮下出现胶胨样水肿。有的在胸腔和腹腔有多量胸水和腹水,呈红色浑浊。
3、实验室诊断
血液检查,白细胞数均低于正常同龄猪的平均值以下。血液、淋巴结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布氏杆菌病快速平板凝集试验,结果均不见凝集。组织压印片猪瘟荧光抗体检查,见亮绿色荧光斑块。
4、防治措施与效果
从上述发病情况、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母猪繁殖障碍为猪瘟病毒引起。为此,该场除按常规加强隔离和消毒处理外,采用了强化母猪抗体水平措施。母猪在配种前2-3周,接种4头份猪瘟疫苗,同步加强饲养管理。停止使用药物添加饲料和接种其它疫苗,使母猪产生坚强免疫力后再配种,以防妊娠期感染。自此之后的生产母猪,未发生繁殖障碍。
5、讨论
据报道,母猪在妊娠期,如接种减毒不充分的弱毒疫苗,或感染低病毒株,或免疫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不充分,继之感染强毒株,其自身不发病,但带有病毒并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呈现胎盘感染和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经调查,该场原有猪瘟疫情发生,并存在严重的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感染,在饲料中添喂抗生素药物防治;对母猪免疫接种使用的是1头份猪瘟、猪肺疫二联苗。由于存在猪瘟传染威胁,加上母猪免疫接种时受疫苗和各种制约动物机体自身免疫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免疫力不足,继之感染猪瘟是本病发生的原因所在。
对一个流行猪瘟、主要发生母猪繁殖障碍较久的猪场,应加大免疫剂量,强化母猪抗体水平,这是控制和阻断猪瘟继续流行的一种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