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是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即由共同病原引起、在流行病学上有相互关联的人和脊椎动物的疾病。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绝大部分以动物作为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病例较少见。一般生存在病畜禽和带菌动物及病人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在正常呼吸时不排出,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如咳嗽,嚎叫等时,病原体随同黏液或渗出物喷出体外,以飞沫、飞沫核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地悬浮于空中,当人或动物吸气时,就有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也有通过水和食物等媒介经消化道传播的,也有较多的是通过人畜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节肢动物,如蚊、蝇、蟑螂、蜱、虻、虱、蚤等叮咬传播的。
1 人畜共患病毒病
1.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呼吸道疾病,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流行于全世界的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为甲、乙、丙3个型别,这3型均可感染人。甲型常引起流行或大流行,其发病急剧,蔓延迅速,危害很大。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球状、丝状或多形性,直径为80~120nm。根据病毒颗粒囊膜上表面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特性,流行性感冒病毒甲型又可分为几个亚型。乙型和丙型病毒也有抗原变异,可使人和动物缺少相应的免疫,其变异幅度大小直接关系到流行规模。临床上按易感对象分为:人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丙型流感三种;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它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与人流行性感冒病毒甲O型、甲1型同属一个亚型;禽流感病毒,它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目前在世界各地分离的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己达200种以上,己知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亚型表面抗原21种中的17种来源于禽类;马流行性感冒病毒,它是甲型流感病毒,有2个亚型,马1型和马2型。马1型尚未发现与人流感病毒表面抗原有联系。人吸入流行性感冒病毒后,由于流行性感冒病毒型别、亚型及毒力的不同,人的健康状况、免疫状态、年龄、生理变异等内在因素的不同,部分人呈隐性感染,部分人呈显性感染,显性感染者病情的轻重也有不同。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5d,其发病急,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上呼吸道炎症较轻。流感可由上呼吸道蔓延到下呼吸道,达到肺泡,引起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它多为弥漫性,少数为局限性。此种肺炎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小儿,老年人,慢性肺病、心血管病、肾脏病、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按临床分型可见单纯型流行性感冒、轻型流行性感冒、胃肠型流行性感冒、肺炎型流行性感冒及脑膜炎型流行性感冒等。动物流感,如马、猪流感及禽类流感,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后病畜鼻黏膜充血,鼻孔有浆液性黏液脓性分泌物,高热并伴有干咳和阵咳,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等。
1.2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被感染。人主要是因病兽咬伤而受感染,临床表现为脑脊髓炎,主要有兴奋、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亦称恐水症、疯狗病。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自然界中的主要易感群是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病毒主要的自然贮存宿主。狂犬病可在小动物中缓慢地传播,偶尔传染大动物,当大动物受染时,对人类的威胁加大。对人类来说,本病主要是通过患畜咬伤或皮肤黏膜接触病毒而发生感染。该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感染。本病有比较明显的年龄、性别特征,青少年及儿童患者较多。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高峰,但一般以温暖季节发病较多。人患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8周。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被咬时注入病毒的剂量、咬伤的部位以及受伤的程度。一般伤口距中枢神经系统较远者,潜伏期较长,人发病时焦躁不安、头痛、体温略升、感觉异常,随后兴奋,感觉过敏,对光、声极度敏感,瞳孔放大,流涎增加,咽肌痉挛,由于肌肉收缩使液体返流,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甚至见到液体时发生咽喉部痉挛?恐水症?等。动物感染本病表现为狂暴型和麻痹型。犬感染本病以麻痹型症状为主,兴奋期很短或无。病猫一般表现为狂暴型,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d死亡。病猪、病马、病驴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叫声嘶哑、流涎,易攻击人畜等。
1.3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也能感染其他家禽和鸟类,亦可感染人。引起本病的新城疫病毒在分类上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00~125nm,有囊膜的病毒粒子通常呈圆形。本病主要侵害各种年龄的鸡、火鸡,鹌鹑亦可自然感染发病。该病往往由病鸡带入,病毒随病鸡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任意宰杀、出售或抛弃病鸡是引起本病流行的祸根。人类常因接触病禽和活毒疫苗而被感染,这主要发生于禽类加工厂以及养禽场等。人感染本病潜伏期通常为1~2d。病人的症状通常为短暂的单侧结膜炎,偶尔为双侧,不侵害角膜,常伴有耳前淋巴结肿痛。全身发冷、头痛、伴有低热,有的发生咽炎,有呼吸道症状,但一般都很轻微。鸡感染本病的潜伏期平均为5~6d,被感病毒毒力强大者可在3d内出现症状。病鸡多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衰弱、羽毛逆立,眼半闭或全闭。头下垂,嘴触地,时有黏液挂于喙端,喉无水泡音,呼吸急促,发出呼噜声,嘴微开张或半开张,冠及肉髯渐变为暗红。腹泻,排出白色或深绿色的稀粪,味恶臭。部分鸡头颈向后仰翻,或扭转。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早在日本发现,国际上称为日本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和马受感染后可发生严重的脑炎,公猪受感染后睾丸肿大,母猪感染后流产和死产。人感染该病的大多数为儿童,绝大多数病人在8月、其次为9月、再次为7月发病。该病发病突然,最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呕吐以及惊厥等。主要神经精神征候为颈强直、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克氏、巴氏和布氏征阳性,腱反射减弱或亢进等等。
1.5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由一些鼠类传播,属于自然疫源性病毒性传染病。典型病例通常是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多宿主性的,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家鼠属、鼯属、田鼠属、仓鼠属和小鼠属的一些种类。我国己查出37种哺乳动物携带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和抗体,但其中多数属于偶然性携带,只有几种鼠从流行病学上被证实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传播主要是人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而受感染。本病临床过程轻重不一,且较复杂。典型病例于短程发热后,相继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但也有轻型和顿挫型病例,潜伏期最短4d,最长60d,以2周左右最为常见。约10%~20%的病例有前驱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或胃肠功能失调。
1.6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感染胃肠道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目前我国己确定,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副轮状病毒或新轮状病毒?引起以青壮年为主的成人的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猪传染性腹泻,牛腹泻—黏膜病病毒或轮状病毒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等。人和动物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基本相似,主要侵犯小儿和幼龄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2 人畜共患细菌病
2.1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不仅在肠道传染病中占首位,在所有的法定传染病中也是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几乎所有年龄的人畜都可发病,但以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集体进食的青壮年,发病率不但高而且集中。其病原是痢疾杆菌,其形态与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相似,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呈杆状、短杆状或球杆状,不运动,兼性厌氧,无荚膜,不形成芽胞,具有呼吸和产气,是人和灵长类动物的肠道致病菌。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了病原或被污染了的食物,经口及消化道而入,哺乳婴儿或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将痢疾分为赤痢、久赤痢、休息痢及水谷痢类型。急性细菌性痢疾有典型和非典型痢疾,典型痢疾起病急,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非典型痢疾是急性发作的腹泻,大便每日在3次以上或腹泻连续2d以上,无脓血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有的出现惊厥、嗜睡、半昏迷等神经症状,有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循环障碍。也有出现呼吸浅快、呼吸不规则、双吸气、呼吸慢或呼吸暂停等呼吸障碍的。
2.2 鼠疫 鼠疫是啮齿动物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染疫动物或跳蚤接触后,会感染发病,甚至引起流行。鼠疫在我国流行己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鼠疫菌是肠杆科耶尔森菌属,为短而粗,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具有高度毒力的病原微生物,使敏感动物剧烈感染并可致死。鼠疫在自然界存在,并循环于野生啮齿动物中。人类鼠疫的主要传染来源有自然疫源地性鼠疫、家鼠性鼠疫,主要传染源是黄胸鼠和褐家鼠。这型鼠疫地区,人及鼠间传播开来一般要数年方可停息或控制。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人感染的主要途径。感染鼠疫的人,发病潜伏期平均为3~5d,但原发性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有时只有1d,或少于24h。腺鼠疫潜伏期较长,有时可超过1周?甚至10d。经过鼠疫菌苗免疫的人,其潜伏期有的延长到12d,发病较急,病人突感恶寒,体温升高39℃以上,同时出现头痛、头晕、呼吸和脉搏加快,颜面部、两眼发亮,瞳孔散大,睑结膜皮角膜充血,面色苍白或潮红,呈特有的恐怖面貌。随后很快进入重病期,步态蹒跚或不能行走,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腹泻、呕血、黑便及血尿等,孕妇常出现流产。未经适当治疗者,常于发病3~5d内猝死于心力衰竭等。
2.3 炭疽 炭疽病原是炭疽杆菌,主要感染羊、牛和马、骡、驴等草食动物。人由误食患炭疽病的畜肉类或接触被炭疽杆菌的芽孢污染的皮毛而感染。由于病原菌侵入的途径不同,临床上一般分为体表感染型、肠道感染型和吸入感染型。常合并败血症,可因毒素作用而引起死亡。吸入感染型发病急,死亡率极高,水肿部位常有浆液渗出。动物死后天然孔常有出血,尸僵不全,病理解剖可见脾脏急性肿大。尸体及排泄物能造成严重污染,如不彻底消毒,可长期为患。炭疽杆菌为需氧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炭疽杆菌毒素的水肿因子?EF?、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菌株的荚膜是致病力的主要因素。动物炭疽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或昆虫叮咬等多种途径感染传播,但主要是经过污染的饲草、饮水等经消化道而传播,经呼吸道感染比经消化道更易发病。人不分性别、年龄和种族普遍易感。本病潜伏期随感染型别不同而异,一般为3~5d,亦有短至数小时或长达10多天者。体表感染型病变多见于面、颈、手和前臂等裸露部位,如患炭疽痈和恶性水肿,偶见唇、眼及其他部位感染。肠道感染型较为少见。吸入感染型有肺型和脑型表现,患者干咳、心前区有压闷感,病情恶化,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胸膜腔积液,胸痛,可并发炭疽型脑膜炎,出现呕吐,头痛、昏迷、休克等症状。动物感染后体温升高,稽留数日,寒战、食欲减退或废绝,黏膜发绀,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初期便秘,后腹泻,便中带血,孕畜流产等,严重者窒息而死。
2.4 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全身慢性肉芽肿性传染病。结核菌为分枝杆菌属的一群细菌,有抗酸性,需氧,不活动,无芽胞或鞭毛。根据致病性,可分人型、牛型、田鼠型和非洲分枝杆菌等4型。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亦可使猴、犬、猫、牛、马和羊致病。牛型菌系牛及其他兽类的病原菌,亦能使人致病。鼠型菌可致田鼠周身性结核,但对人类基本不致病。非洲分枝杆菌是从非洲地区肺结核病人的痰中分离出的劣势发育的抗酸菌,属于人型和牛型结核菌中间型。人型菌与牛型菌在形态上难以鉴别,对豚鼠均有致病力。其传播途径大多数是吸入悬浮于空气中的结核菌而发病,呼吸道传播为感染结核病的主要途径。
2.5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由各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均能造成人和猪等动物自然感染发病,乙型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存在于动物,如仔猪感染则发生副伤寒病,对人则引起肠热症。本病主要通过肉类等污染食品而传播,引起人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等症状,在动物则经常引起败血性感染和母畜的流产症状。沙门氏菌革兰氏阴性,呈直杆状,根据生化性状分为6个亚属。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大多数血型分布于脊椎动物,其中绝大多数是温血动物。一般经与动物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因而感染该菌的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如各地猪的沙门氏菌感染率很高,在屠宰过程中往往会污染猪肉。人感染后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型症状和全身发热、畏寒等败血症型及局部感染化脓型,如肺脓肿、支气管肺炎、胸膜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肾炎及关节炎等症状。(待续)■[《四川畜牧兽医》200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