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集成有效疫病控制体系提高猪业健康养殖水平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8-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养猪业也随着迅速发展。2004年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6,411.1万头,其中可繁母猪4,280.9万头,同比增长5.3%;1-6份月累计出栏生猪33,615.3万头,同比增长4.9%;猪肉产量2,535.4万t,同比增长4.6%。生猪朝着稳定存栏、加快出栏的效益型发展。

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关技术手段落后,防疫观念淡薄,造成疫病一定程度的流行,严重地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养猪业的效益,也对中国猪肉制品进入国际市场产生利影响。因此,树立健康养殖的观念加强对疾病发生规律的认识,实现健康养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

1.1 传统老疫病依然存在

随着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流通渠道的增多,造成了疫病流行的客观条件,导致一些已控制的传染病,如五号病、猪瘟(HC)等又重新抬头,呈扩散之势它们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疾病。

1.2 新疫病不断增多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从国内外引进种猪的品种数量增多。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致使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兰耳病,PRR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仔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等疾病传入我国。目前已经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3 环境条件差导致多病原混合感染

当前集约化养猪场饲养方式及环境对某些疫病存在严重的影响。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及空气质量差等,这些应激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是最终引起各种疾病暴发的诱因。猪病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以单一病原体所致疾病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又称共同感染)所造成的,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加大。

2 应对措施?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多年来不断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通过研发大胆集成,形成了"5C"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养猪中心整体养殖水平,通过"5C"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猪瘟、萎缩性鼻炎、喘气病等7种常见病,实现了健康养殖。

"5C"技术体系实际上就是猪生产体系中的5种控制技术它包括环境控制、疾病控制、营养控制、育种控制和数据控制的综合控制技术的有机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体系。

2.1 环境控制(Environment control)

2.1.1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生物安全是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群体健康水平的理论。生物安全是畜禽管理的策略,通过它尽可能的减少致病性病原的引入,并从环境中去除病原体,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生物安全重视生产系统中各个部分间的联系和对生物安全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猪场位置的选择 猪场地理位置应该选取相对较高的地方;风向应该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上风向;②尽量避免或减少外部人员的参观学习等流动,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③运输控制 进出猪场的车辆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生产区的运输工具要有严格而明确的分工;④猪场设备的消毒 要定期对猪场设备进行消毒,同时一定要注意消毒死角;⑤控制猪场的其它动物 猪场内不得养猫和狗等动物和加强灭鼠工作等。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境的消毒卫生工作,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外源疾病感染的机会。?

2.1.2 多点生产和全进全出?

我国的大型猪场在工艺上大都是采用从配种到育肥的全程一体化饲养工艺,这种工艺在我国工厂化养猪发展初期以其高密度、高效率而成为主场设计的主流,但随着疫病形势的进一步 恶化,这种工艺的饲养密度大、环境恶劣的弊端也越来越显露出来,目前因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环境条件病已经很突出,更严重的是一旦发生传染病,全群都面临威胁,不进行清群,几乎无法清除传染病。?

美国的养猪企业为了控制兰耳病而率先采用了多点生产的新工艺,即把一条龙式的工艺分成三点饲养,配种妊娠产仔为一个独立区、断奶为一区、育成育肥为一区。三个区相距一定距离,各区之间人员、物资用具各自独立、互不交叉。并且实施10-15天的超早期断奶。这种工艺在控制兰耳病和呼吸道疾病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在延庆县长城脚下新建的原种猪场就是采用三点式生产工艺建立的,是国内首家采用多点式生产的种猪生产企业。?

各阶段猪群要求严格地全进全出,猪场应做到产房、保育舍和育成舍的全进全出,每一次清舍要对猪舍和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切断病原的传染链。?

2.1.3 猪舍小环境的建立?

猪群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要和一定的猪舍环境条件相适应。北京养猪育种中心通过对猪舍的通风、供暖和降温等措施,根据不同季节,把猪舍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气流等调节到最适合猪群生长发育的状态。? 2.2 疾病控制(Disease control)?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SPF技术的育种企业,我们生产的种猪通过SPF技术提升了猪群的健康水平,可以确保种猪无传染性胸膜肺炎、伪狂犬、喘气病、伪鼻等七种疾病。 ?

以SPF技术为核心的疾病控制技术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健康动物获取、各阶段饲养、繁殖、检测SPF保持状态等环节。目前养猪育种中心已经实现SPF技术的系统化开发,通过集成SPF技术初步实现了SPF的层级系统化(即初级SPF群和次级SPF群),并计划通过关键技术标准化逐步实现SPF产业化。以达到更大范围净化猪病、提高效益的目的。?

育种中心通过应用SPF技术,使中心所属原种猪场的核心群种猪都达到了SPF状态,并且通过免疫检测,疫病监测、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手段,保持了核心群的健康状态。?

2.3 营养控制(Nutrition control)?

2.3.1 分阶段饲养?

养猪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为达到健康养猪的目的,保证各阶段猪群的营养是健康养猪生产的必需环节之一。育种工作已经使得猪的生产性能非常先进如生长速度快、产仔多等。优秀的猪需要高品质的全价饲料作保证。不同阶段的猪需要不同的营养标准,恰当的提供饲料不但能够保证各阶段猪的营养需要而且能够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另外,使用恰当的料,保证充足的营养,还能够增强群体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猪群分阶段饲养,主要是根据每个阶段猪的生理特点,不同营养需要,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使日粮中的营养水平尽量满足猪营养需要。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在生产实践中将哺乳仔猪划分为两个阶段、断奶仔猪划分为3个阶段、中大猪划分为3个阶段饲养,各阶段猪提供不同的日粮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2 营养与疾病?

猪的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猪的营养状况影响免疫能力;第二疾病会影响 猪的营养需要。我们可以通过营养途径预防猪群各种疾病的爆发,众所周知猪群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水平有关,当日粮的营养水平能够满足猪的营养需要,猪处于生理稳态,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2.3.3 营养与环境?

目前,育种中心正在探求粪便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有效的营养调控技术。通过营养途径调控可以减少猪群粪尿中氮、磷的排出量,降低H2S、NH3和粪臭素等物质的排放量,减少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促进猪群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群的生长性能,降低猪群疾病的发生率。?

2.4 育种控制(Breeding control)

种猪的疾病还可以通过抗病育种实现,抗病育种使目前世界种猪选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抗病育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分辨和选择抗性基因型、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抗病力等多方面着手。? 2.4.1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利用猪基因组研究成果,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定位抗病基因的主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寻找与其连锁极紧密的分子标记,可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培育出抗病品系。?

2.4.2 BLUP育种?

通过对种猪进行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并应用现代育种理论BLUP法和GPS软件,对种猪测定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充分利用了种猪个体、亲属等遗传信息,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极大的加速了种猪的遗传进展。?2.4.3 人工授精技术?

养猪育种中心已经在全系统内全部实现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授精技术缩短了种猪选育世代间隔;既可以使高质量的优良公猪的遗传基因迅速扩散,又可以制定更加灵活的群体更新方案;同时还可以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为种猪提供更健康的群体安全保障,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2.5 数据控制(Data control)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的生产数据实行信息化管理,整个过程的数据流程如下:生产一线的数据 的测定、收集和录入到中心进行数据的汇总和统计分析,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性,然后再回到生产一线指导生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同时根据种群的表观特征和生产成绩,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早期预警并且展开防治,使猪群疾病的早期预警、综合防治和猪生产形成一个信息化网络。?

随着养猪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病流行变化趋势也越来越复杂,养猪业给社会带来产品的同时,也对疾病的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大程度的发挥猪的生产能力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将与全国同行一道共同致力于健康养殖技术的开发,为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 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