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影响预混料品质特性的理化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8-02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随着预混料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高品质的预混料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因此,制造商在提高和保持其产品质量上大做文章,以保持其产品的竞争力。

        预混料产品是指由几种微量组分(如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及生长促进剂等)加载体/稀释剂精制而成的混合物质。预混料是用于生产全价配合饲料的核心部分,预混料品质特性实际上取决于其组成物质-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载体等的物理特性,预混料的品质特性指标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操作特性有:流动性、吸湿性、结块性、静电性。

        一、预混料产品的品质特性及其影响的理化因素

        1.  流动性

        好的流动性是预混料产品应具备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饲料混合均匀度有重要影响。产品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微量组分及载体/稀释剂的颗粒大小、分布、结构及其静电性能的影响,还取决于颗粒形式及吸湿特性,颗粒表面光滑程度等。

        2.  吸湿性

        预混料吸水后引起形态变化(如由粉末状态变成胶块),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结晶、重结晶或凝固,都会使预混料中维生素的稳定性下降,此外,由于吸水后维生素浓度降低,致使通过计量补充获得实际含量不足,使产品质量进一步降低。颗粒越小,吸水性越强,流动性越差。含吸湿性成分(如经喷雾干燥的维生素、胆碱和烟酰胺等产品)时吸湿性增强。

        3.  结块性

        预混料产品在受热受潮时易发生化学反应,由于气温升高(如炎热气候下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在有吸湿性物质和氯化胆碱存在情况下,载体/稀释剂和微量元素携带水分释出/迁移,导致粉末状产品结块。在某些情况下,酸性反应发生会引起盐类化合物的形成,典型例子是烟酰胺和维生素C不能并存,有时饲料添加剂或载体(如乳糖)的重结晶,可导致坚强的团块形成。含有粘性产品(乳清粉)和那些小颗粒产品时结块的可能性极大。

        4.  静电性

        预混料生产原料所带电荷大小,除引起安全问题外,还会引起产品凝集、结拱、堵塞和分离问题。事实上,少至1克物质就有发出100伏静电的潜力,产品要求应具有尽可能低的静电荷。具有高静电性的维生素与料仓、搅笼混合接触时,几乎要粘到这些设备的每一部分,高静电维生素因经过混合聚集大量电荷而产生分离,都将导致混合不匀,变异系数升高。高静电维生素(如结晶型100%叶酸和96%的维生素B2)都将与混合器紧紧粘附在一起。分子颗粒越小,静电荷越高。

        二、改进措施及技术要点

        1.  原料的选择

        一般而言,生产高品质的预混料产品的关键之一是确保原料的质量,因为没有优质的原料就不能生产出优质的预混料产品。目前,生产预混料的原料来源广泛,各自性质差异悬殊,这将给保持原料品质带来不便,遵循以下原则,原料的品质保证就可以做好。一要及时做好保护工作,因为原料品质下降是非常容易发生并且是不可逆的过程;二要在保护工作做好的同时防止因自由氧化作用和微生物降解所引起的品质下降;三要选择价格合理和效价最佳的原料,主要依据市售的品种、规格及化合物中有效含量而定,同时检验、灰分、色泽、粒度等指标。并应符合人与动物的安全、环境及其他法规的要求。

        1.1     维生素类原料选择要求

        应购买饲料级的维生素,医用的价格较高,除价格和活性含量外,还要考虑原料的流动性。例如维生素E有油状和粉状制剂两种,油状不易稀释和混匀,故应用粉剂。此外,应购买经包囊及包膜处理的维生素制剂。这对于保持维生素的稳定性的降低加工过程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很关键。

        2.1.2     微量元素类原料的选择要求

        我国的微量元素原料最常用的为氯化物与硫酸盐化合物,硫酸盐的吸收利用率一般较高,相比而言,氧化铁几乎不能利用,氧化铜的利用率也比硫酸铜差,只有锰、锌、镁的氧化物具有较好的利用率。由于氧化物不易吸湿返潮,容易加工处理,以元素含量计的成本较低,故国外在猪、牛预混料中氧化物使用较多,在家禽才使用较多的硫酸盐。就铁而言,利用硫酸亚铁较多,而不用畜禽不能利用的氧化铁,但含7个结晶水的硫酸铁(含Fe31%),经过专门的烘干燥后,80%~85%通过20目分析筛后可以做饲料用。作为碘的来源,碘化钾的吸收率很好,但其稳定性差,易体质出碘而损失,而碘酸钙和碘酸钾则比较稳定,故国外使用较多。除此之外,要注意各种化合物中砷、铅的含量,应在国际之内,不得大于标准,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应选饲料级或化工产品,不应用试剂级的原料,水分是破坏和溶解微量活性成分的重要因子,如选含结晶水高的化合物,使用前应进一步处理(如烘干或疏水处理),使之含水量小于10%,最好选用含一个结晶水的矿物盐。

        1.3     氨基酸类原料的选用

        为实现“理想氨基酸”模式,需要汪厍饲用限制性氨基酸,主要有L-赖氨酸盐酸盐,和DL-蛋氨酸盐酸盐。纯度大多为98%,但因品种,产地不同,生物效价也存在差异。

        1.4     生长促进剂及其他添加剂的原料选用

        药物汪厍剂应选择动物专用抗生素,因其不会与人用抗生素产生交叉抗药性,又对动物无副作用或应激反应,坚决杜绝滥用药物并可能使动物产品中药残超限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食品安全,才符合环保要求。

        抗氧化剂/防霉剂的添加,可有效的防止饲料中微量活性组分的氧化变质,正确选用抗氧化剂/防霉剂是必要的。

        酶制剂/风味剂/着色剂等的开发利用,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正逐步被推广使用。重要的是要选择好的产品,并符合人们客观需要。

        1.5    载体/稀释剂的选用

        载体/稀释剂的粒度和容重是保证预混料均匀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其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的粒度,但并非越细越好,一般认为30-80目分析筛之间为最佳的载体/稀释剂粒度。载体容重应接近微量活性组分的容重。容重大的活性组分难于混合均匀,且在运输和贮存时可发生分层。微量元素的原料应选用无机载体/稀释剂(如碳酸钙),二者容重较接近,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宜选用有机载体(如淀粉)。载体/稀释剂的pH值直接影响着预混料贮存期间的稳定性,因偏酸或偏碱都会影响活性组分稳定性,故应选择近中性、流动性好、静电性低的非活性物质作为载体/稀释剂。

        2.     生产工艺

        制造商对生产过程初稿良好的质量管理程度,进行持续的品质控制也很重要。这将有助于保证用优质原料制出高品质的预混料产品。

        2.1    粉碎

        控制微量组分、载体/稀释剂的粒度,使其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预混料其有良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

        2.2     干燥、疏水处理

        为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变质,失效和结块,一般要求其含水量不超过10%,对有些产品要求小于6%,尤其带有多个结晶水的矿物盐,在粉碎前一定要经干燥处理,进行疏水处理,即在载体/稀释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矿物盐,也可减弱水分的不利影响。

        2.3     硒、碘、维生素B12的预处理

        对极微量的活性成分如亚硒酸钠、碘化钾、维生素B12等分别加一定量载体制成1%预混剂,然后备用。

        2.4     稀释及混合

        一般采用三级预混工艺首先将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化合物分别制成预混剂,然后再加入载体/稀释剂进行混合,并同时按比例添加氨基酸,生长促进剂等其他微量组分。精确称量,准确计时,是生产中尤其重要的操作程序。

        2.5     包装、存贮

        包装前对预混料产品进行外观抽检。主要检查产品的颜色,粒度、均匀度等指标。及时缝口,贴标签。包装袋要码放整齐。库房宜通风、干燥、避光、阴凉,以免受潮变质造成损失。

        制造商只有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强化质量监督工作,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预混料产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为中国广大养殖户服务。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