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牛初乳成分及其功能作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7-04
初乳是指奶牛分娩后7d内特别是3d内所分泌的乳汁,奶牛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牛初乳资源,新鲜初乳色泽黄而浓稠、酸度高、具有特殊的乳腥味和苦味。其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含量均显著高于常乳,而乳糖含量较常乳低。初乳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初乳不仅可提供幼畜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具有免疫功能和改善胃肠道、提高生产性能等作用。
1. 牛初乳中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组分
1.1 常规营养 
牛初乳固体含量高于常乳。其中密度、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常乳,但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下降并逐渐接近常乳水平,pH和乳糖含量较常乳低。牛初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灰分、密度均在分娩后48h内变化显著(p < 0.05),72h后趋于平稳,到第5d时接近常乳水平(p > 0.05)[1]。奶牛分娩后第一次(2h以内)所挤初乳,其蛋白质、脂肪、乳糖、灰分含量分别是常乳的5.03、1.95、0.56、1.92倍[1]。
陆东林等[1]测定奶牛分娩后第1、3、5d的初乳中,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12%、4.34%、3.61%;高产奶牛(年产牛奶7.5t以上)分娩后2h、24h、48h的初乳中,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3.70%、5.06%、4.24%。
乳脂肪是乳中最重要的能量物质。奶牛分娩后48h内脂肪含量逐渐下降,48h~5d内逐渐上升,5d后又开始下降。奶牛分娩后2h、24h、48h、72h、96h、120h的初乳中,其脂肪含量分别为6.54%、5.74%、5.90%、6.82%、6.79%、5.82%,而常乳含量仅为2.90~3.90%[1]。牛初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乳糖。奶牛分娩后初乳中乳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脂肪相反,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乳糖含量以奶牛分娩后2h为最低,仅为2.42%,分娩后24h、48h、72h、4d、5d内初乳乳糖含量分别为3.49%、3.80%、3.90%、4.03%、4.09%,变化趋于平稳(p > 0.05),常乳乳糖含量为3.90~5.00%[1]。
奶牛分娩后2h内初乳中的矿物元素(钙、磷、钠、镁、锌、铁、锰)的含量分别为166.67mg/100g、176.56mg/100g、49.89 mg/100g、47.26mg/100g、21.11mg/kg、2.73 mg/kg、102.4mg/kg,分别是常乳的1.90、2.24、2.11、5.56、6.21、2.81、1.64倍[1]。
1.2 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
免疫球蛋白(Ig)通常以单体或多聚体形式存在。根据Ig的亚基、电泳迁移率及抗原性不同分为IgG1、IgG2、IgM和IgA(含量分别为47.6、2.90、4.20和3.90 g/kg),其中IgG1是牛初乳中的主要免疫球蛋白。牛初乳中Ig总含量约为50~150mg/ml,是常乳的50~150倍,其中IgG、IgM、IgA分别约占80%~90%、7%、5%。IgG主要通过与细菌、病毒等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而使之丧失破坏机体健康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活化补体、中和毒素、溶解细菌以及通过胎盘向胎儿体内传递免疫力、增强胎儿和新生仔畜抗感染能力等作用。
母牛产犊后7d内,乳汁中IgG含量变化很大。其第1次[2]、2h[3]、24h[3]、48h[3]及72h[3]的初乳中IgG平均含量分别为67.23、73.3、21.3、3.4和1.6mg/ml,分别是常乳(0.6 mg/ml)的112.05、122.2、35.5、5.7和2.7倍。其中在前2d内,每次挤乳IgG浓度下降50%,到第5d时为0.86mg/ml,已降到常乳水平[2]。
牛初乳中的乳铁蛋白(Lf)含量约为1.5~5.0mg/ml,是常乳的50倍,乳房炎乳中的含量可达8mg/ml。Lf具有促进铁的吸收、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调节肠粘膜中的巨噬细胞、刺激溶菌酶活性再生、抗病毒等效应。
牛初乳中的生长因子主要有促进体细胞对葡萄糖和氨基酸吸收的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IGF-I主要来自于母体血液,但含量高于母体血液中IGF水平。牛初乳IGF-I其平均含量为1000ug/l,而常乳中不到10ug/L。IGF-I能提高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利用率、抑制蛋白质降解,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净利用率,改变胴体组成。还能有效地促进肌肉组织的合成和代谢,有利于愈合创伤和组织生长[4]。IGF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作用,能对所有胰岛素靶器官起经典的胰岛素效应,能够调节血糖,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RNA和DNA的合成[4]。初乳中的活性物质除了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外,还含有吞噬细胞、乳酸过氧化物等,它们能够产生干扰素、分泌特异性IgA抗体或直接吞噬抵抗病原的侵入。溶菌酶、乳过氧化物酶等抑菌、杀菌因子也存在于牛初乳中,能有效地抵抗病毒繁殖,防止病原菌粘连等。
2. 牛初乳的功能作用
2.1预防腹泻 降低死亡率
研究表明,奶牛初乳中的Ig可以被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的新生犊牛吸收而获得被动免疫。这种被动免疫可保护犊牛免受外来疾病的侵袭,并对母畜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的疾病产生抵抗力,特别是对肠道疾病和肠道微生物的侵袭提供局部保护。新生犊牛死亡率和腹泻率高,与其体内血清中Ig水平高低有一定关系。Gutzwiller[5]结果表明,在出生第1d摄取充足的牛初乳能保护新生犊牛抵抗传染性腹泻,并且降低其腹泻频率(P < 0.05)。因此,犊牛在出生后1h内必须喂初乳,最好在出生后15~30min内喂给,第1次喂量为1.5~2.0kg,温度不应低于35℃。
2.2增强被动免疫 促进生长发育
牛初乳可显著增加小肠绒毛长度、促进上皮细胞增殖(P < 0.05)[6]。能预防和治疗非类固醇抗炎症药引起的胃肠道受损症状,又能有效的治疗其它肠道溃疡疾病,从而保证幼畜胃肠道和其它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是,不同的初乳采食量将会显著影响其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和酶的活性,采食高剂量的初乳能提高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反之则降低其增殖[7]。
牛初乳中的IGF-I能提高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利用率、抑制蛋白质降解,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净利用率,改变胴体组成[8]。牛初乳可增进食欲,极显著地提高其日增重、血浆IGF-I、IGF-II的水平(P < 0.01),显著地提高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胃、大肠和小肠的重量(P < 0.05),尤其在摄食牛初乳强化饲料4周后,较对照组瘦肉重增加0.45kg(P < 0.01)[9]。
2.3 对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与定量饲喂初乳相比,新生犊牛任意采食初乳能显著地加快其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特性(P < 0.05),降低血浆中脂肪酸浓度、暂时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皮质醇浓度[10]。在出生后第一周摄取不同数量的初乳将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但并不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而饲喂不同数量的奶代替物(MR)对代谢、内分泌和小肠吸收能力都不会产生影响,这或许与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和促生长物质有直接关系[11]。
补充牛初乳能提高运动员体能训练期间血浆IGF-I水平、缺氧耐受能力(P < 0.05),而IgG、激素、氨基酸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 > 0.05)[12]。但也有研究表明补充牛初乳不会影响其体能训练期间血浆IGF-I的水平[13]。刘冀珑等[14]研究表明仔兔在出生后第2d饲喂牛初乳,血浆出现阴性结果,表明采食牛初乳6h内仔兔血浆中的牛IgG浓度小于1.0×10-5 mg/ml。这有两种可能:①仔兔根本不吸收牛IgG;②仔兔能吸收牛IgG,但量甚微。此结果可以说明:牛初乳并不能给任何动物幼仔提供足够的免疫源。从此角度讲,牛初乳不是任何动物母乳的完全替代品。
3 影响因素
3.1 影响初乳产量的因素
母牛的健康状况、干奶期、季节、胎次等是影响初乳产量的主要因素[15]。王祥等[15]在测定奶牛初乳产量时,其中一头牛产后即生病,结果9次挤奶量仅22.8kg,15次挤奶量仅48.4kg,分别是平均挤奶量的47.04%和54.81%(P < 0.05)。干奶期过短(小于30d)或过长(大于90d),初乳产量均较低,在30~90d的范围内干奶期适当延长,对提高初乳产量有较好效果。季节也显著影响其初乳产量(P < 0.05),其中6~8月初乳产量最多,其次为3~5月、9~11月、12~2月。胎次也显著影响其初乳产量(P < 0.05),1~3胎初乳产量逐渐上升,4胎以后则有所下降,除第4胎与第3胎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外,其它各胎次间差异均极显著(P < 0.01)。
头乳产量、挤净方式等也是影响初乳产量的因素。第1胎母牛分娩后第1次挤奶量(挤净)即“头乳”的产量,其平均产量为7.29±3.57 kg,其中最低挤奶量为1.0kg、最高达16.9kg[15]。产后一次挤净初乳(I组)的第ld的平均产奶量明显高于产后分三次挤净初乳(II组)的平均产奶量的8.41%,相对提高22.75%(P < 0.01);达到45%产奶量的平均天数为1.86d,比II组3.77d提前1.91d(P < 0.01);达到80%产奶量的平均天数为13.91d,比II组20.86d提前6.95d(P < 0.01);达到最高产奶量的平均天数是35.82d,比II组48.15d提前12.33d(P < 0.01)[16]。
3.2 影响初乳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因素
pH值、温度等是影响初乳活性的因素。IgG活性在pH3.6~7.6时相对稳定,而在pH3.6以下,IgG在未加热情况下已明显变性;pH7.6以上,IgG有一定量的变性。在加热情况下,pH6.6时,85℃/15s,IgG完全失活;72℃/15s活性损失仅为0.5%;60℃/30s加热后,在pH<3.6时,IgG完全变性;pH为4.6时几乎完全变性;pH为5.6~6.6时无损失。
一定浓度的柠檬酸盐、蔗糖、磷酸盐、钙离子、卡拉胶等对初乳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有效保持初乳活性[17]。柠檬酸盐pH6.6~7.0时对初乳热稳定性较为有效,蔗糖pH6.0~6.6时效果最佳,两者有互补作用。磷酸氢盐对初乳热稳定性有改善作用,磷酸二氢盐则降低了牛初乳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pH为6.9时、蔗糖15~30%、柠檬酸盐2mmol/l、磷酸盐100~200mmol/l时,可达到良好的活性保持效果。初乳蛋白质对钙离子敏感,添加钙离子使初乳热稳定性下降;添加能结合游离钙的EDTA(0~0.02mol/l),能明显地改善初乳的热稳定性;EDTA浓度太高( > 0.2mol/l)则不利于初乳的热稳定 [17]。卡拉胶的添加降低了牛初乳的热稳定性,但不改变牛初乳的pH值[17]。
4 小结与展望
牛初乳中含有多种营养因子[1]和生物活性物质[2,3],对初生幼畜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作用[5]和免疫调节作用[10-12]。
目前,国内外牛初乳及其制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是现在和今后生物活性乳制品开发的主方向。我国《2001—201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十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奶类产业、大豆产业、食品工业”。因此,牛初乳的开发前景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 陆东林,张丹凤,荆文清,等.奶牛初乳中常量成分和矿物元素的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 2001,39(6):299-301
2. 张和平,郭军,李立明,等.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 2001,29(2);22-24
3. 刘鹏龙,张丹凤,陆东林,等. 牛初乳中IgG含量及其与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密度的关系「J」. 草食家畜,2001,(2):40-43
4. 张克英,陈代文.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生理及其营养调控「J」. 中国畜牧杂志, 2002,6:42-44
5. Gutzwiller A. Effect of colostrum intake on diarrhoea incidence in new born calves「J」. Schweiz Arch Tierheilkd, 2002,144(2): 59-64.   
6. Roffler B., Fah A., Sauter S.N., et.al. Intestinal morphology,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neonatal calves fed milk-bor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or a colostrum extract「J」. J. Dairy Sci, 2003,86(5): 1797-1806
7. Blattler U., Hammon H.M., Morel C., et.al. Feeding colostrum, its composition and feeding duration variably modify prolifera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intestine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of neonatal calves「J」. J Nutr, 2001,131(4): 1256-63. 
8. 刘惠芳,周安国. 初乳中的细胞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J」.饲料博览, 2001,(12):17-19  
9. Dunshea F.R., Van Barneveld R.J. Colostrum protein isolate enhances gut development, growth performance and plasma IGF-I and II in neonatal pigs「J」. J Clin Nutr, 2003,12:40          
10. Buckley J.D., Brinkworth G.D., Southcott E., et.al. Bovine colostrum and whey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during running training increase intestinal permeability「J」. Asia Pac J Clin Nutr, 2004,13: 81. 
11. Hammon H.M., Schiessler G., Nussbaum A., et.al. Feed intake pattern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traits in calves fed unlimited amounts of colostrum and milk by automate, starting in the neonatal period「J」. J Dairy Sci, 2002,85(12): 3352-62 
12. Kuhne S., Hammon H.M., Bruckmaier R.M. Growth performance,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trait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neonatal calves fed either colostrum or milk replacer at two levels「J」. J Anim Sci, 2000, 78(3): 609-620.               
13. Buckley J.D., Brinkworth G.D., Abbott M.J. Effect of bovine colostrum on anaerobic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plasma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J」. J Sports Sci, 2003,21(7): 577-588.          
14. 刘冀珑,邓泽沛,乔惠理. 牛初乳饲喂初生仔兔试验「J」.动物学研究, 1999,(20):450-456         
15. 王祥,张丹凤,陆东林. 奶牛初乳产量的测定「J」.新疆畜牧业, 2001,(2):14-15  
16. 苏建华,朱建明,郭教芳,等. 奶牛产后挤净初乳方式的观察「J」.中国奶牛, 2001(4):27-28
17. 陈永胜,李长彪,付兰天,等. 牛初乳热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34(4):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