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不同铁源生物学效价的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6-24  
 摘 要 试验用3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39只研究了不同铁源的生物学效价。试验采用3×4因子试验设计,3种铁源为硫酸亚铁、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以脱脂奶粉、玉米淀粉和蔗糖为基础的纯合日粮作为基础日粮,在纯合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00、200、300、400mg/kg 铁构成12种试验日粮。试验共13个处理,每处理3 重复。预试期28天,大鼠自由采食缺铁纯合日粮,试验期14 天饲喂各试验日粮。试验结束时,屠宰大鼠,取得肝脏、脾脏、血液及血清样品,用于测定肝脏铁和脾脏铁浓度、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本试验条件下,利用斜率比法,不同判据指标得到的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不同。②综合考虑本试验获得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日粮铁水平对各测定指标的影响,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可以作为适合本试验条件的评价不同铁源的生物学效价的指标。设硫酸亚铁为100%,不同铁源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为:Fe-Lys, 101.73%~148.31%(综合平均为124.3%);Fe-Gly, 102.75%~147.19%(综合平均为118.5%)。
  关键词 赖氨酸,甘氨酸,螯合物,硫酸亚铁,相对生物学效价
  生物学效价指吸收后的营养素中能被动物利用的比例(Ammerman 1995),这一概念反映的是所有影响营养素吸收、转运、贮存和排泄的因素(日粮和非日粮的)的综合效应(Greger 1992)。评价不同铁源的生物学效价,人们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先用缺铁纯合日粮饲喂研究对象,待其机体内铁营养降到一定水平(血红蛋白含量下降),饲以不同补铁水平(低于正常需要量)的纯合日粮,以血红蛋白作为判据指标,估计其生物学效价(Henry 和Miller 1995)。许多研究者用此方法研究了蛋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但得到的结果差异很大(Spears 1992;Lewls 1995)。Black(1984)首次以试鸡短期内采食高锰水平的日粮得到的组织锰浓度为基础,采用斜率比法测定不同锰源的生物学效价取得成功,创立了锰源生物学效价的生物学评定体系,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将此方法用于铁源生物学效价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研究试图将传统的铁源生物学效价评价方法与锰源的斜率比法结合起来,以大鼠为研究模型,评价氨基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因子试验设计。共13个处理组,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1只大鼠。

  1.2 基础日粮组成
  基础日粮采用低铁的纯合日粮,具体组成和营养成分见表2。
  补加的硫酸亚铁为分析纯试剂。甘氨酸螯合铁和赖氨酸螯合铁由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制备的纯品

  注:a M-premix为微量元素混料,自配,不含铁。其组成为(%):MnSO4·H2O,6.65;ZnSO4·H2O,3.39;CuSO4·5H2O,0.97;KI(含I,0.65%),1.23;玉米淀粉,87.76。常规日粮的加入FeSO4·7H2O,6.97,玉米淀粉为80.80。b V-premix为维生素预混料,自配。其组成(每kg含量):VA,4000IU;VD3,1000IU;VE,50IU;VK3,50μg;VB1;6mg;VB2,6mg;VB6,7mg;烟酸,30mg;泛酸钙,16mg;叶酸,2mg;生物素,0.2mg。c 高铜组用0.101%的CuSO4·5H2O替换玉米淀粉,植酸组用1%植酸替换玉米淀粉。d 表中铁含量为实测值,其它为计算值。
  1.3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试验用3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39只,由浙江省药品检验所试验动物中心购入。预试期28天,饲喂缺铁纯合日粮,以使大鼠体内铁贮得以耗竭。试验期14天,饲喂各补铁的试验日粮。用不锈钢大鼠饲养笼个体饲养(避免大鼠和其排泄物接触),自由采食和饮用去离子水,其它按试验动物饲养操作规程进行。
  预试期结束当晚22:00,大鼠断料供水,第二天早7:00逐只称重后,据体重随机分组,具体分组方法见试验设计。试验期间,记录日投料量和抛撒料量,试验期结束前一天晚22:00断料供水,第二天早7:00逐只称重后屠宰,记录剩余料量。
  1.4 测定项目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体重,试验期耗料量,饲料效率。
  试验结束时屠宰取样,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肝脏铁和脾脏铁浓度。
  1.5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试验所得数据用SAS(6.12版本)软件中的GLM过程计算相对生物学效价。
  2 结果与分析
  日粮铁源和铁水平对受试大鼠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组织器官中铁含量及某些血液学参数的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具体见表3和表4。
  利用SAS软件中的GLM过程和Littell(1997)的斜率比法,以硫酸亚铁为标准物,根据不同判据指标得出的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列于表5。
  可见,根据不同的判据指标得到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值有很大的差别。以肝脏铁为判据指标时,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均小于100%(即硫酸亚铁),以脾脏铁为判据指标时,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小于100%,其它结果均大于100%。综合考虑表3中的相关系数、显著性,在本试验条件下,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是理想的评价不同铁源相对生物学效价的指标。


  注:a. 表中数据为M±SE,下同;b. 铁源显著性指3种铁源之间比较,下同;c水平显著性指5个铁添加水平之间比较,下同;d字母相同者为差异不显著,不同者为差异显著,大写字母显著水平为0.01,小写字母为0.05,下同。

  注:回归方程中Y(血清总铁结合力除外)指经常用对数转换后的各判据指标的值。对于血清总铁结合力,Y指各测值经过常用对数的倒数转换后的结果。X指14天试验期内每只大鼠铁的平均日进食量(μg/日?只)
  3 讨论
  根据不同判据指标,利用斜率比法得到的不同铁源的相对生物学效价见表3,可见判据指标不同得到的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有很大差别。Black(1984)首次将斜率比法应用于测定不同锰源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取得成功。一些研究者用斜率比法研究了不同铁源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得到的结果却大相径庭。Kuznetsov(1987)以红细胞计数(Erythrocyte Counts)和过氧化氢酶为判据指标,研究了蛋氨酸螯合铁对26日龄仔猪的相对生物学效价,结果分别为103%和114%(硫酸亚铁为100%)。Galdi(1988)以血红蛋白为判据指标,研究表明甘氨酸螯合铁(Fe3+)对大鼠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90%(硫酸亚铁为100%)。Spears(1992)用猪的研究表明,蛋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83%(硫酸亚铁100%,判据指标为血红蛋白)。Cao(1996)以肝脏铁浓度为判据指标,用肉仔鸡的研究表明,蛋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88%(硫酸亚铁为100%)。用同样的方法,Ammerman(1996)得到类似的结果,蛋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92.7±19.7%。Lewls(1995)用猪研究并测得蛋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68%(血红蛋白为评价指标,硫酸亚铁为100%)。可见,不同研究者因试验背景不同而得到的蛋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差别很大。至今尚未见有关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的研究报告。分析不同研究得到结果差异很大的原因,作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研究中所用日粮类型不同;②受试动物的铁营养状况不同;③试验研究持续的时间不同;④研究中所用评价指标不同;⑤受试动物不同;⑥不同研究所用氨基酸螯合铁的产品质量不同;另外,试验设计时所设定的铁的添加水平的高低也是得到不同结果的原因之一。
  由表3可见,以肝脏铁浓度为判据指标时得到的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低于硫酸亚铁(95.24% 和71.24%),这里的相对生物学效价是根据斜率比法求得。从生物学角度理解,斜率是指随日粮铁水平的增加,肝脏铁增加的速度。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低于硫酸亚铁,说明随日粮铁水平增加,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组大鼠肝脏中铁浓度增加的速度较硫酸亚铁低。本试验中,受试大鼠先经过28天的铁耗竭期,使体内铁营养处于严重缺乏状态,然后进入正式试验(试验期14天)。由此可以推测,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随血液转运到肝脏后,继续被机体利用的速度比硫酸亚铁快,即在肝脏中的滞留量低,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两螯合物被动物利用的更好。以脾脏铁浓度为判据指标,赖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41.35%,而甘氨酸螯合铁的为78.30%。这与本试验其它结果不相吻合,主要由于试验误差所致。
  血清总铁结合力与日粮铁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本试验结果也表明,随日粮铁水平增加,血清总铁结合力极显著下降。在以血清总铁结合力为判据指标,应用斜率比法估计不同铁源的相对生物学效价时,需对各血清总铁结合力值做如下变换:进行常用对数变换后,在进行倒数变换。而以其它指标为判据指标时,仅需进行常用对数变换即可。
参考文献
Ammerman C.B., D.H. Baker, A.J. Lewis, 1995. Bio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for Animals: Amino Acids, Minerals, and Vitamins.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Ammerman C.B., Luo X.G., 1996. Iron-methionine complex and feed grade ferrous sulfate as sources of dietary iron for chicks. J. Anim. Sci. 74(suppl. 1): 8
Black A.M., Arthur W.M., 1988. Estimation of available iron intake from total food consumption. Nutrition Reports International 37(4): 737~741
Black J.R., C.B. Ammerman, P.R. Henry, R.D. Miles, 1984. Biological Availability of Manganese on Tissu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Broiler-Type Chick. Poult.Sci. 50: 1999~2006
Cao J., Luo X.G., 1996. Effect of dietary iron concentration, age, and lengthof iron feeding on feed intake and tissue iron concentration of broiler chicks for use as a bioassay of supplemental iron sources. Poultry Science 75:495~504
Galdi M., Bassi A., 1988. Ferric glycinate iron bioavailability determined by hemoglobin regeneration method. Nutrition Reports International 37(3): 591~597
Greger J.L., 1992. Using Animals to Assess Bioavailability of Mineral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J.Nutr. 122: 2047~2052
Henry P.R., E.R.Miller, 1995. Iron Bioavailability. Page 169-199 In: Bio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for Animals: Amino Acids, Minerals, and Vitamins. C.B. Ammerman, D.H. Baker,and A.J. Lewis,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Kuznetsov S.G., 1987. Biological availability of iron from diffent chemical compounds for piglets. Soviet Agricultural Science 12: 32~36
Lewls A.J., Miller P.S., 1995. Bioavailability of iron in iron methionine for weanling pigs. J. Anim. Sci. 73(suppl. 1): 172
Littell R.C., P.R. Henry, A.J. Lewis, C.B. Ammerman, 1997. Estimation of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Nutritients Using SAS Procedures.J.Anim.Sci.75: 2672~2683
Spears J.W., Schoenherr W.D., 1992. Efficacy of iron methionine as asource of iron for nursing pigs. J. Anim. Sci. 70(suppl. 1): 243(Abstr.)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