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的误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6-20
蛋鸡养殖的误区
我国集约化蛋鸡饲养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1985年起,我国禽蛋生产总量已19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我国禽蛋产量已经突破2560.7万吨,年人均占有量达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8公斤),我国蛋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3%。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蛋鸡养殖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我国的蛋鸡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我们从事养殖生产中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蛋鸡生产水平的比较(72周龄)
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生产水平
产蛋量 19.0-20.0 15.0-16.0
料蛋比 2.1-2.2 〉2.5
死淘率 3.0-6.0 〉10
一、不注意环境保护
我国养鸡生产仍以中小型家庭饲养为主(庭院经济),低水平重复生产,不注意环境保护,病死鸡和鸡粪随处扔,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水源和环境的污染,遏制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二、饲养方式与规模的盲目性
1、盲目做大—管理、防疫难度大(据资料介绍规模每增加一倍防疫难度增加4~6倍),生产水平低。2、规模过小—庭院经济,应仅仅是过度;估计占我国蛋鸡总饲养量的75%以上的商品蛋鸡群体由存栏规模不足2000只的饲养场组成—家庭饲养场。3、养殖小区—各自为政、疫病流行,有的甚至成为了污染小区、疫病小区。
我们提倡适度规模、专业化生产、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只有最佳的规模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而最佳的规模取决于基础设施投入、流动资金占用、雇工数量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来确定。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容量、饲料供应、以及周边的防疫环境等因素。追求规模效益,更应该追求最有效益的规模。
三、场址选择与鸡舍建设
场址选择应考虑到周围的防疫环境,水、电、交通、鸡舍间距、污染排放等;鸡舍建设应考虑到保温、隔热、通风、光照等方面的问题。现存的问题是,许多农户鸡舍建筑过于简单,不利于防寒、防暑、通风,不利于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
四、多种经营的误区
1、小农经济思想,大而全、小而全,从饲料、后备鸡培育到蛋鸡饲养,万事不求人。2、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养牛,办成了家庭动物园,防疫难度加大。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进步。2、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雏鸡质量;3、盲目追求新品种;4、多场家、多品种、多批次引种饲养,造成疾病的复杂化,接力传播,绵延不断。
六、过早催产
急功近利,特别是鸡蛋价格较高的时候,蛋鸡不到开产日龄(或体重不足)就人为地进行加光催产。由于鸡体尚未成熟,极易形成早衰,导致产蛋率上升缓慢、蛋重小、高峰持续期短,有的甚至没有高产蛋峰期。
产蛋鸡进行光照刺激的条件:体重达标(1550克以上)、二十周龄、5%产蛋率。
七、饲料添加次数过勤
饲料粉末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而鸡有喜食大颗粒饲料的习性,如果添料过勤,则鸡只采食不均而营养失衡,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
2次上料:
—在早晨提供一天日粮的1/3
—在熄灯之前5~6小时提供一天饲料的2/3
3次上料:
—第一次上料在“开灯”后
—第二次上料在“熄灯”之前5~6小时
—第三次上料在“熄灯”之前2~3小时
八、饲料粉碎粒度过细
长期使用粒度过细的饲料使鸡的消化功能减退,粪便松软无黏性。
饲料的粒度: 雏鸡 — 4~6号筛片
育成 — 6~8号筛片
蛋鸡 — 10~12号筛片
幼鸡1毫米以下,中鸡1毫米以上,大鸡料应75%~80%的饲料颗粒应在0.5~3.2毫米之间(颗粒料为4.5毫米),成鸡2.0~2.5毫米(颗粒料为6毫米)。
定期添加沙砾,每周每只鸡4.5克,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九、重视蛋白质而轻视能量饲料
(NRC)蛋鸡每天需要16.5克蛋白质,鸡蛋含蛋白质11~12%,(60×12%=7.2克),生长代谢需要5克蛋白质。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加舍内氨气使空气污浊,并增加饲料成本。玉米豆粕型日粮,海兰褐蛋鸡产蛋高峰期要求粗蛋白进食量要求18克。
十、不恰当的限饲
育雏期—每只鸡的给食量,因担心浪费而给料量太少;每只鸡的料位,盲目增加饲养密度,致使每只鸡的料位和水位不足;料槽的放置,料槽、水槽的摆放位置相距太远,小鸡找不到。要求雏鸡五周龄必须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并且发育均匀整齐。
初产期—既要产蛋,又要增重,因此,在饲料营养的供给上必须满足新母鸡的基础代谢、体重增长和产蛋几个方面的需求,褐壳蛋鸡要求90%产蛋率时达到1900克以上的体重。
十一、突然换料
提倡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饲料原料多样化,营养互补;
由于鸡的生长阶段、市场价格等因素需要更换饲料时,突然更换饲料,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有时甚至会造成死亡。必须换料时,应注意逐渐过渡更换,避免应激。
种鸡不制种的时候使用蛋鸡料,忽视了饲料的安全和营养的储备。
十二、只看重饲料价格而忽视质量
只重饲料价格,甚至要求饲料厂提供的成品料比自己配制的成本还要低,忽视了鸡的采食量、下笼体重和料蛋比—饲料报酬,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减低饲料成本的途径应当是:防止饲料霉变;合理的饲喂制度—减少浪费;适时换料—于生产的不同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满足需要而不浪费,以最低的成本供给鸡只必须的养分。
终端产品—鸡蛋的单位饲料成本才是衡量饲料价值的有效标准。
十三、滥用添加剂:部分养殖户将预混料当做调味品,用量不足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部分养殖户将添加剂视为万能药,盲目增加添加量或将不同厂家的产品混合使用。滥用添加剂不仅加大了饲养成本,而且还破坏了饲料中物质之间的平衡,造成的代谢紊乱,有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要的是营养的平衡,而不是好东西喂得越多越好
十四、重视治疗而轻视预防
1、重视治疗而忽视饲养管理—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2、重视疫苗免疫而忽视隔离、卫生、消毒;
3、盲目用药:药物品种、剂量、使用疗程及配伍的盲目性。
盲目用药的危害:缺乏必要的药理知识,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不加诊断而盲目地长期地使用药物。据报道,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口达20万,其中40%缘于滥用抗生素。对于养殖业而言:1、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直接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减少了经济收入;2、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3、正常菌群区系的破坏,导致二重感染;4、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害;5、耐药菌群的产生,为疾病防治增加了困难;6、药物残留带来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
十五、忽视选择淘汰:病健混养—重个体而轻群体
对于集约化养殖,只有那些危害群体经济性状的疾病,才是我们防疫的主要目标。过分看重成活率,忽视了对后备鸡群中病弱鸡只的淘汰,以及产蛋鸡群低产鸡只的淘汰。当鸡群中出现个别患病后,只单纯注意治疗,忽视隔离和预防,依然将病鸡和健康鸡同舍混饲,滋生了疾病转播和流行的条件。其危害:1、隐性带菌鸡的潜在威胁;2、低产鸡造成的饲料报酬低下;3、治疗用药成本的增加。
十六、忽视后备鸡的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可影响母鸡的性成熟,其敏感性在9~12周龄最强,所以在10周龄前应不少于16小时光照,以利于雏鸡充分采食,促进生长发育,也便于后一阶段采取渐减光照制度。后备鸡的光照制度对鸡群适时达到性成熟十分重要,适时开产的鸡群初产蛋重大、高峰持续期长、死淘率低、产蛋期饲料报酬高,种蛋比例大、种蛋受精率高、种蛋孵化率高。开放式鸡舍,产蛋期光照时间应不少于16小时。
有灯罩比无灯罩强度大45%~50%,脏灯泡光照强度下降1/3~1/2。及时更换损坏的灯泡。
提倡使定时钟来控制鸡舍的光照。
十七、重视产蛋鸡而忽视后备鸡
切记,没有好的后备鸡就没有好的蛋鸡!五周龄体重对于产蛋期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提倡蛋鸡育雏期使用颗粒料(3~4周),确保雏鸡5周龄之前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
十八、重视保温而忽视通风
鸡的基础代谢率高,需氧量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通风比保温更重要。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常常由于通风不良而导致鸡群发生呼吸道病问题
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7℃。
十九、不良的断喙
断喙的位置不准确,过长或过短,或下喙过长影响采食。
烧烙过度,造成永久的伤害,影响采食、发育和产蛋。
二十、忽视统计分析
许多养殖户无生产记录和统计分析!
生产统计是把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统计上来,是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面记载和总结;是诊断疾病时流行病学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判断饲料品质优劣的有效依据;是我们积累经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通过对生产记录的统计分析,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饲养管理和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国集约化蛋鸡饲养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1985年起,我国禽蛋生产总量已19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我国禽蛋产量已经突破2560.7万吨,年人均占有量达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8公斤),我国蛋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3%。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蛋鸡养殖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我国的蛋鸡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我们从事养殖生产中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蛋鸡生产水平的比较(72周龄)
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生产水平
产蛋量 19.0-20.0 15.0-16.0
料蛋比 2.1-2.2 〉2.5
死淘率 3.0-6.0 〉10
一、不注意环境保护
我国养鸡生产仍以中小型家庭饲养为主(庭院经济),低水平重复生产,不注意环境保护,病死鸡和鸡粪随处扔,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水源和环境的污染,遏制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二、饲养方式与规模的盲目性
1、盲目做大—管理、防疫难度大(据资料介绍规模每增加一倍防疫难度增加4~6倍),生产水平低。2、规模过小—庭院经济,应仅仅是过度;估计占我国蛋鸡总饲养量的75%以上的商品蛋鸡群体由存栏规模不足2000只的饲养场组成—家庭饲养场。3、养殖小区—各自为政、疫病流行,有的甚至成为了污染小区、疫病小区。
我们提倡适度规模、专业化生产、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只有最佳的规模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而最佳的规模取决于基础设施投入、流动资金占用、雇工数量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来确定。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容量、饲料供应、以及周边的防疫环境等因素。追求规模效益,更应该追求最有效益的规模。
三、场址选择与鸡舍建设
场址选择应考虑到周围的防疫环境,水、电、交通、鸡舍间距、污染排放等;鸡舍建设应考虑到保温、隔热、通风、光照等方面的问题。现存的问题是,许多农户鸡舍建筑过于简单,不利于防寒、防暑、通风,不利于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
四、多种经营的误区
1、小农经济思想,大而全、小而全,从饲料、后备鸡培育到蛋鸡饲养,万事不求人。2、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养牛,办成了家庭动物园,防疫难度加大。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进步。2、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雏鸡质量;3、盲目追求新品种;4、多场家、多品种、多批次引种饲养,造成疾病的复杂化,接力传播,绵延不断。
六、过早催产
急功近利,特别是鸡蛋价格较高的时候,蛋鸡不到开产日龄(或体重不足)就人为地进行加光催产。由于鸡体尚未成熟,极易形成早衰,导致产蛋率上升缓慢、蛋重小、高峰持续期短,有的甚至没有高产蛋峰期。
产蛋鸡进行光照刺激的条件:体重达标(1550克以上)、二十周龄、5%产蛋率。
七、饲料添加次数过勤
饲料粉末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而鸡有喜食大颗粒饲料的习性,如果添料过勤,则鸡只采食不均而营养失衡,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
2次上料:
—在早晨提供一天日粮的1/3
—在熄灯之前5~6小时提供一天饲料的2/3
3次上料:
—第一次上料在“开灯”后
—第二次上料在“熄灯”之前5~6小时
—第三次上料在“熄灯”之前2~3小时
八、饲料粉碎粒度过细
长期使用粒度过细的饲料使鸡的消化功能减退,粪便松软无黏性。
饲料的粒度: 雏鸡 — 4~6号筛片
育成 — 6~8号筛片
蛋鸡 — 10~12号筛片
幼鸡1毫米以下,中鸡1毫米以上,大鸡料应75%~80%的饲料颗粒应在0.5~3.2毫米之间(颗粒料为4.5毫米),成鸡2.0~2.5毫米(颗粒料为6毫米)。
定期添加沙砾,每周每只鸡4.5克,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九、重视蛋白质而轻视能量饲料
(NRC)蛋鸡每天需要16.5克蛋白质,鸡蛋含蛋白质11~12%,(60×12%=7.2克),生长代谢需要5克蛋白质。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加舍内氨气使空气污浊,并增加饲料成本。玉米豆粕型日粮,海兰褐蛋鸡产蛋高峰期要求粗蛋白进食量要求18克。
十、不恰当的限饲
育雏期—每只鸡的给食量,因担心浪费而给料量太少;每只鸡的料位,盲目增加饲养密度,致使每只鸡的料位和水位不足;料槽的放置,料槽、水槽的摆放位置相距太远,小鸡找不到。要求雏鸡五周龄必须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并且发育均匀整齐。
初产期—既要产蛋,又要增重,因此,在饲料营养的供给上必须满足新母鸡的基础代谢、体重增长和产蛋几个方面的需求,褐壳蛋鸡要求90%产蛋率时达到1900克以上的体重。
十一、突然换料
提倡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饲料原料多样化,营养互补;
由于鸡的生长阶段、市场价格等因素需要更换饲料时,突然更换饲料,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有时甚至会造成死亡。必须换料时,应注意逐渐过渡更换,避免应激。
种鸡不制种的时候使用蛋鸡料,忽视了饲料的安全和营养的储备。
十二、只看重饲料价格而忽视质量
只重饲料价格,甚至要求饲料厂提供的成品料比自己配制的成本还要低,忽视了鸡的采食量、下笼体重和料蛋比—饲料报酬,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减低饲料成本的途径应当是:防止饲料霉变;合理的饲喂制度—减少浪费;适时换料—于生产的不同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满足需要而不浪费,以最低的成本供给鸡只必须的养分。
终端产品—鸡蛋的单位饲料成本才是衡量饲料价值的有效标准。
十三、滥用添加剂:部分养殖户将预混料当做调味品,用量不足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部分养殖户将添加剂视为万能药,盲目增加添加量或将不同厂家的产品混合使用。滥用添加剂不仅加大了饲养成本,而且还破坏了饲料中物质之间的平衡,造成的代谢紊乱,有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要的是营养的平衡,而不是好东西喂得越多越好
十四、重视治疗而轻视预防
1、重视治疗而忽视饲养管理—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2、重视疫苗免疫而忽视隔离、卫生、消毒;
3、盲目用药:药物品种、剂量、使用疗程及配伍的盲目性。
盲目用药的危害:缺乏必要的药理知识,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不加诊断而盲目地长期地使用药物。据报道,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口达20万,其中40%缘于滥用抗生素。对于养殖业而言:1、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直接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减少了经济收入;2、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3、正常菌群区系的破坏,导致二重感染;4、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害;5、耐药菌群的产生,为疾病防治增加了困难;6、药物残留带来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
十五、忽视选择淘汰:病健混养—重个体而轻群体
对于集约化养殖,只有那些危害群体经济性状的疾病,才是我们防疫的主要目标。过分看重成活率,忽视了对后备鸡群中病弱鸡只的淘汰,以及产蛋鸡群低产鸡只的淘汰。当鸡群中出现个别患病后,只单纯注意治疗,忽视隔离和预防,依然将病鸡和健康鸡同舍混饲,滋生了疾病转播和流行的条件。其危害:1、隐性带菌鸡的潜在威胁;2、低产鸡造成的饲料报酬低下;3、治疗用药成本的增加。
十六、忽视后备鸡的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可影响母鸡的性成熟,其敏感性在9~12周龄最强,所以在10周龄前应不少于16小时光照,以利于雏鸡充分采食,促进生长发育,也便于后一阶段采取渐减光照制度。后备鸡的光照制度对鸡群适时达到性成熟十分重要,适时开产的鸡群初产蛋重大、高峰持续期长、死淘率低、产蛋期饲料报酬高,种蛋比例大、种蛋受精率高、种蛋孵化率高。开放式鸡舍,产蛋期光照时间应不少于16小时。
有灯罩比无灯罩强度大45%~50%,脏灯泡光照强度下降1/3~1/2。及时更换损坏的灯泡。
提倡使定时钟来控制鸡舍的光照。
十七、重视产蛋鸡而忽视后备鸡
切记,没有好的后备鸡就没有好的蛋鸡!五周龄体重对于产蛋期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提倡蛋鸡育雏期使用颗粒料(3~4周),确保雏鸡5周龄之前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
十八、重视保温而忽视通风
鸡的基础代谢率高,需氧量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通风比保温更重要。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常常由于通风不良而导致鸡群发生呼吸道病问题
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7℃。
十九、不良的断喙
断喙的位置不准确,过长或过短,或下喙过长影响采食。
烧烙过度,造成永久的伤害,影响采食、发育和产蛋。
二十、忽视统计分析
许多养殖户无生产记录和统计分析!
生产统计是把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统计上来,是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面记载和总结;是诊断疾病时流行病学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判断饲料品质优劣的有效依据;是我们积累经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通过对生产记录的统计分析,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饲养管理和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 | 黄曲霉素新型检测技术问世
下一篇 | 膨化大豆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一周热点
- 2022-05-09预测2022/23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11770万吨
- 2022-05-072022年第一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7%
- 2022-05-07中国小麦年度供需平衡分析
- 2022-05-07新一轮猪价启动已经临近 猪鸡共舞可期
- 2022-05-06国家发改委喊话:猪企有望扭亏为盈!
- 2022-05-05全球小麦价格大涨40% 中国玉米需求突破年度新高
- 2022-04-29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参数建立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2022-04-29海关总署对越南等国19家水产企业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
- 2022-04-29促进农业规划编制、动物疫病防控、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务实合作——中柬农业合作迈上更高水平
- 2022-04-28首次!进口非转基因大豆按国内期货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