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77%,其中养猪业产值又占畜牧业产值44%。丹麦生产的猪肉85%供出口,是丹麦最重要的出口产品。2000年猪肉出口额约30亿美元,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23%,居世界第一位。
一、丹麦屠宰合作社概况
丹麦第一个屠宰合:作社创办于1887年,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国共有合作社30个,涉及农业、消费、信贷、住房、保险等领域。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成大型企业集团,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主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出口等方面控制着相当大的份额,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生猪屠宰合作社。丹麦能成为养猪大国,屠宰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丹麦96.3%的生猪屠宰及其加工产品由合作社完成。2001底,丹麦最大两家生猪屠宰场的合并,使丹麦屠宰合作社几乎垄断了丹麦生猪业及其加工品市场。合并后的“丹麦皇冠”屠宰合作社不仅成为丹麦,也是欧洲最大的屠宰联合体。“丹麦皇冠”现拥有26家生猪屠宰场、6家熟食加工厂,雇员总数20400人,带动养猪农产2万户,丹麦近90%的生猪屠宰加工都由“丹麦皇冠”来完成。
二、丹麦屠宰合作社的主要特点
1.合作制组织,公司制运行 丹麦屠宰合作社在组织原则上坚持一人一票、限制资本报酬、惠顾者返还等,在组织形式上实行代表大会和董事会制度,经营管理层由董事会聘任。在运行机制上则按有限责任,对外实行公司制。因此, “丹麦皇冠”合作社又称为“皇冠合作社公司”。屠宰合作社规定,社员必须把自己的全部产品卖到合作社,合作社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但坚持市场定价,不为社员承担价格风险。丹麦没有合作社法,合作社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受商法的约束。
2.在社员基础上的开放治理结构 丹麦屠宰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大会,除社员代表外,还有雇员和专业工厂代表。“丹麦皇冠”合作社拥有20个养猪区,共选举出250名社员代表,38名雇员代表、6名专业工厂代表,组成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选举出合作社的理事会,其中社员、雇员分别占14名和4名,另有——名雇员观察员。 “丹麦皇冠”的19人理事会中,雇员代表就有5名。虽然合作社重大事务的最终决策权还是社员的,但社员与雇员有很多利益共同点,而且雇员在经营管理上有专长,让雇员进入权力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办好合作社。
3.交易合约是社员资格的基本条件 在丹麦,加入屠宰合作社不需要交纳股金,任何人,只要拥有生猪产品并接受合作社的交易合约,都可以成为合作社的成员。从向合作社交售产品开始,就成为合作社的成员,并拥有股份。社员占有股份的多少,取决于向合作社交售产品的数量。社员可以自愿退出,一旦退出即取消占有的股份。社员股份可以分红,但不能出售和转让。
4.一体化经营、系列化服务 丹麦的屠宰合作社拥有一流的肉制品加工设施,先进的产品检测手段,高效的运输和销售管理体系,从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经营。在丹麦皇冠合作社的屠宰场,有一套 KC体系,主要用来检测猪肉以及猪肉脂肪含量,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猪肉等级,确保达到客户所期望的标准。作为一个集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国际化公司,皇冠合作社还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对猪肉进行分割加工,以满足不同国别的需求。合作社还有自己的运输部门,与丹麦及欧洲大运输公司有着紧密的合作,通过精确和高效率的仓储运输,及时保证客户需要。从种猪育种到繁殖、饲养、屠宰、检验、检疫等各方面为养猪社员提供系列化服务是屠宰合作社的重要功能。由于合作社提供了良好的系列化服务,在与私营企业的竞争上占据了优势,逐渐形成合作社主导生猪屠宰市场的格局。
三、丹麦屠宰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1.联合与合并是丹麦屠宰合作社的重要趋势 自第一个屠宰合作社建立至二战前不到50年的时间里,丹麦屠宰合作社发展到61个,遍布全国各地。二战后屠宰合作社在数量上没有太大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屠宰合作社开始了大规模的合并。不断的联合与合并,使丹麦屠宰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减少,而规模不断扩大。1970年,丹麦有50个屠宰合作社;1980年减少为18个;1990年减少到5个;2000年仅有3个。2001年底, 占国内市场份额75%的“丹麦皇冠” 与占国内市场份额15.7%的“斯帝夫—郝伯格”合并后,使丹麦屠宰合作社仅存两家。数量上的减少,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形成了生猪屠宰市场事实上的合作社垄断格局。
2国际化规模经营是丹麦屠宰合作社发展的新趋势 2001年底,丹麦皇冠合作社与瑞典拉奥合作社之间实现了跨国合并。这是丹麦合作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发生的最大变化。尽管有人反对合作社合并,并对其发展前景表示怀疑,但跨国界的合作社合并,无疑是一个创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程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