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是近年来在养禽业中发展较快的一个肉鸡品种,由于黄羽肉鸡具有生产速度较快、肉味鲜美、适应性较强、外型美观、有典型中国特色等优点,在今后的养禽业发展中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
黄羽肉鸡的主要消费市场是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浙江以及港、澳等沿海地区,但这些地区受气候条件、资源条件、饲料条件的限制,多数黄羽肉鸡的经营者将培育的优良黄羽肉鸡品种放在北方内地省份来饲养,再将生产的商品代种蛋运回南方孵化,然后饲养70天左右上市销售,人们就将这种饲养模式称为北繁南养。
北繁南养应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南北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一种饲养模式。南方有较为广阔的消费市场,有根据市场消费需求随时改良品种特征的能力。南方高温高湿,又缺乏饲料资源,劳动力费用要比内地高出一倍,水电费用、燃料费用等都比北方高出许多。北方四季分明,气候干燥,饲料资源丰富、价格低,人工费用、水电燃料等都较南方省份低,种鸡生产性能和种蛋受精率都高于南方。因此,同样一个商品代种蛋在北方生产要比在南方生产成本降低0.2元左右,这些因素是形成黄羽肉鸡北繁南养的主要原因。
目前,黄羽肉鸡北繁南养南北双方合作的模式是双方签订饲养和回收种蛋的协议,由南方育种场家给北方饲养场家提供父母代鸡种苗,北方场家负责饲养并保证种蛋的蛋形、蛋重、合格种蛋的受精率保持在一定水平,所生产的商品代种蛋由南方场家负责回收。双方合作互惠互利,共担风险,南方场家在供种时只收取种苗费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在回收商品代种蛋时分期扣除,并实行商品代种蛋的最低保护价格。采用这种合作模式,南方场家达到了节约场地,降低商品代生产成本,保证市场供应的目的。北方场家免除了市场销售的后顾之忧,由于实行最低保护价,降低了生产风险,其利益可以得到基本的保证。南北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所以,北繁南养能够长期维持下来,并且有所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重性,目前在北繁南养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品种比较杂乱,形成品种杂乱的原因南北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由于市场发展较快,南方黄羽肉鸡的品种越来越多,一部分不是按照正规育种模式培育出来的品种也作为父母代鸡放到北方。还有个别二级代理商在市场紧缺时以次充好,把商品代种苗冒充父母代。北方也有个别场家不通过正规渠道引种,不遵循北繁南养的经营模式,自成体系,自繁自养,不论代次,将生产出来的种蛋直接拉到南方市场销售,在商品代鸡的饲养中表现出生长速度慢,均匀度差,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同时也降低了北方饲养场家在南方市场的信誉。
双方在执行合同时也都存在有不严格认真的现象。市场紧缺时,蛋价上扬较快,地区差别也大,北方场家将生产的种蛋自行销往蛋价较高的地区,南方供种单位收不到应得的种蛋,生产计划、销售计划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市场疲软时,销售出现困难或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南方场家也不愿按合同如数回收或回收后不及时付款,对种蛋质量过份挑剔等,造成双方合作中的不愉快。
为了使北繁南养能够健康发展,南北双方都应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在规避市场风险方面,双方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基础上,在市场发展正常时,双方共同执行市场价值,在市场价格出现极端时,双方在执行最低、最高价格以外的部分实行双方各承担和分享50%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双方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应该说是北繁南养经营模式一个新的进步。
另外,南方的育种场家应该不断提高育种的质量,严格对垂直传染疫病进行检疫,把生产性能好、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放到北方,并帮助北方场家搞好饲养管理,介绍品种特征,帮助制定免疫程序和营养标准等。北方饲养场家应严格按照供种方的各项技术要求,做好饲养管理的具体工作,努力提高种鸡生产性能,提高种蛋质量。双方在执行合同时都应该严肃认真,做到把双方利益和风险捆在一起,共同发展。
总之,北繁南养在黄羽肉鸡饲养中是一种好的经营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羽肉鸡在养鸡业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消费市场已经开始由南方逐渐向内地扩大,北繁南养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