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趋势预测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3-22
 
        我国奶牛的育种方向李教授说,据澳大利亚奶协的资料,2003年全澳约有240万头奶牛, 总产量1064万吨,以牧场为主,80%奶牛放牧养殖,其中在澳大利亚奶协注册的奶牛不到30 %。根据这个数字推算,我国近年来打着种牛进口的10万头奶牛中,真正能算上种牛的恐怕不会超过30%。
        由于澳大利亚的奶牛养殖业主要以放牧为主,为了避免头胎牛难产(娟姗牛与荷斯坦牛杂交牛的个体小),会选用部分娟姗公牛与荷斯坦奶牛配种,如果引进的是怀孕青年牛,后 代中有相当数量的奶牛是荷斯坦牛与娟姗牛或西门塔尔牛的杂交后代。娟姗牛的特点是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较高,产奶量较低,而我国现阶段和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主要是提高奶牛单产。因此,我认为F1代的育种方向主要是利用荷斯坦公牛按级进杂交改良方式,向荷斯坦奶牛方向发展;同时,也为着我国今后奶酪工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好这些遗传物质,可以考虑利用娟姗公牛继续与F1代交配,培育出含3/4娟姗牛、1/4荷斯坦奶牛的品系,向高乳脂率、乳蛋白率方向发展;也可以考虑利用国内好的蒙贝利亚或乳用型西门塔尔,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
        良种奶牛数量少李胜利教授分析说,近3年来,尽管我国奶牛数量呈两位数增加,但荷斯坦良种牛比重仍不足1/3,大约有240万头牛,如果按成年母牛60%、成年母牛繁殖率80%,公母牛比例50%、犊牛成活率95%,产间距420天计算,每年增加的良种奶牛数量为240×60%×80%×50%×95%÷1.15,那么我国每年增加的良种母牛为54.72万头,自然淘汰率(疾病、低产、年老等原因)按20%计算,每年淘汰28.8万头,因此,每年净增加的良种奶牛数量只有26万头,自然增长率只有10.8%。这样的增长速度与近3年我国某些省区奶牛养殖业发展规划要求的年增长50%,或者成倍增长的目标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国良种奶牛的主要来源是规模较大的国营奶牛场,但由于他们自身要发展,因此,出售和淘汰的数量有限。很多地区为加快奶牛养殖业发展和良种进程,大量从国外进口荷斯坦奶牛,据统计,2001年和2002年两年我国进口奶牛1.5万多头,比改革开放前20年进口种牛的总和还要多,2003年我国从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国进口奶牛数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万多头。但是,随着进口量的增加,利润的驱使,进口奶牛以及在我国所产的后代奶牛(30%左右的荷斯坦奶牛与娟姗牛的F1代)的育种方向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要强化奶牛疫病防治针对目前奶牛疫病、特别是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在我国部分地方有蔓延的趋势,李教授说,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奶牛热”,国内、国外奶牛交流和贸易频繁,奶牛在全国范围内“大旅行”,许多农户、公司在没有任何奶牛养殖知识的情况下引进奶牛,对引进牛的品质、性能、系谱、疫情等情况全然不知,相当部分的农户甚至买回假牛、异性双胎牛和淘汰牛,加上许多动物卫生检疫所(站)的检查人员把正常的疫病检疫看成是一种买卖行为,即只要交钱,不问是否检疫合格就盖章放行,增加了奶牛疫病和“两病”的防范难度。
       我国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牛结核病、副结核病以及布氏杆菌病等传染性疾病,有的小区两病的发病率甚至超过30%,存在着流行的趋势。特别是个别地区在没有净化的情况下,给牛群注射布病疫苗,给检疫工作留下巨大隐患。如果一旦发生疫情,且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展成为疫区,由于感染疾病的奶牛属于扑杀范围内,疫区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这样养牛户和加工企业将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消费,对我国奶制品走出国门也会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
        为预防奶牛疫病,我国应实行奶牛防疫垂直管理体制,加大疫病防治力度,加强防疫体制建设。按照国家规定,所有奶牛每年春秋两季必须进行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的检疫,检出的病牛必须宰杀、淘汰处理。对不进行检疫的牛群,所产鲜奶不得上市销售。通过检疫、淘 汰病畜,使牛群得到净化。同时在引进牛时,一定要经过产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和健康证的奶牛才能出入产地。
         应加快发展奶牛养殖小区李教授认为,在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奶牛养殖小区是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的可行模式,是奶牛养殖业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渡类型。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适度的家庭规模牛场和股份合作制的奶牛养殖公司将是未来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主体。
        我国的奶牛养殖小区是解决分散农户集中挤奶、集中饲养,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的合理养殖模式。但由于部分养殖小区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和防疫隔离带,奶牛的买进与卖出没有人管,买进的奶牛没有经过检疫、隔离就进入了小区;许多小区没有设计固定的粪污堆放地点,环境污染严重;还有的把挤奶厅设在小区,每天3次挤奶,不同养殖户把奶牛从方圆10公里地方赶来,由于无法了解每个养殖户牛群的健康和奶牛的状况,奶牛的每天3次见面,增加了两病和疫病传播的风险。
        我国奶牛养殖户共有147万户,平均每户饲养奶牛的数量为5头,而欧洲和美国的养殖规 模为100头以上,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也都超过60头,没有养殖规模就不可能有规模效益,就不可能有机械化的挤奶方式,就不可能有优质的原料奶。众所周知,奶牛养殖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需要从优质牧草的种植、加工,青贮的制作,饲料贮备、配制,发情配种,产犊,饲养管理,挤奶,牛奶加工和销售等方面获得技术和资金支持,需要为奶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
       目前,我国的奶牛饲养主要以舍饲拴系饲养模式为主。散栏式管理是将自由牛床饲养和挤奶厅集中挤奶相结合的奶牛现代饲养工艺,它比拴系式管理更为复杂,在北美和西欧已推行30余年,我国则刚刚兴起。散栏式饲养模式有以下的优点:更加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使牛根据生理需要全天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运动;奶牛的饲养工艺由精粗分开饲喂向精粗混合日粮饲喂方式转变,全混合日粮饲喂机械广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挤奶由人工挤奶、管道式挤奶向挤奶厅鱼骨式挤奶、转盘式挤奶转变,做到了奶牛饲养区和挤奶区的完全分开,保证了牛奶卫生质量。各地实践表明,可以利用养殖小区将分散的个体奶农集中起来,按统一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挤奶厅统一挤奶、统一牛奶销售的方式采用散栏式饲养模式。
        今年乃至今后我国奶业的发展
         李教授说,我们可从五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近年来,国家在畜牧业调整战略中,将发展奶业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十五”期间农业部制定了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对我国奶业发展的优势区域进行大力支持,科技部为解决制约我国奶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实施了国家奶业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建国以来,从国家的层次上重视奶业发展,这是前所未有的。
        2.奶牛自身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以及较高的投资决定了奶牛养殖业是低风险的产业
        大家都知道,由于猪的世代间隔短,繁殖率高,单头的投入少,一旦市场行情好,农民可以很快扩大养殖数量,因此,从近十年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来看,高潮和低谷的周期性变化很快,在今年养猪挣钱的同时,要想到明年就可能赔钱。但养奶牛不同,由于奶牛的世代间隔长,繁殖率低,单胎以及投资大的特点,家里存款不多的不敢发展奶牛(要发展3头以上的奶牛养殖,需要投资5万元以上,对农民来讲不是个小数字),所以根据奶牛自然增长率低、投资大的特点,不是任何想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农户都能做得,这是和发展养猪养鸡最大的不同。所以,近五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一直是稳步发展的势头。
         3.2004年全国夏粮和秋粮的丰收为2005年我国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来,由于种粮效益的下降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粮食总产从最高年份(1998年)的接近5亿吨下降到2003年的4.31亿吨。根据农业部统计资料,200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4.57亿吨,2003年粮食总产量为4.31亿吨,2003年比2002年粮食总产下降260万吨。在我国粮食生产逐年减少的同时,我国畜牧业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2003年我国肉类总产、猪肉产量、牛羊肉产量、奶类产量分别达到6932万吨、4518万吨、997万吨和1848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5.2%、4.4%、10%和34%。尤其是奶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30%。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是我国粮食产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是畜牧业的快速持续增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粮食的需要和依赖程度,尤其是对玉米和蛋白质饲料的依赖程度增加,由于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的下降以及国际贸易中大豆价格的上扬和较长时间的高价位,造成了2004年我国饲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极大地影响了养殖业的效益。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4年年初,国家和各省都制定了减免农民税收和增加种粮补贴的优惠政策,粮食生产在经历了连续5年徘徊下降的局面后,实现了增长,预计总产超过4.5亿吨。2004年美国的大豆也获得了丰收。从2004年11月开始,国内饲料市场原料价格大幅下降,玉米已从高峰期的1.3元/千克下降到1.0元/千克,豆粕的价格从3.5元/千克下降到2.2元/千克,由于新疆棉花丰收,棉粕的价格也降到了1.2元/千克。饲料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奶农养殖收益的增加(奶牛饲养成本的60%-70%是饲料成本)。
        因此,随着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2004年粮食丰收以及美国大豆的增产,2005年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饲料成本将会维持在较低的价位,奶牛养殖业的效益会好于2003年。
       4.中国奶牛业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国民对奶、肉、蛋的消费量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收入和购买力呈正相关,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牛奶以及肉制品在工资中的支出份额下降。如在20世纪80年代,奶类消费占人们收入的1/20(月工资按100元,用于奶类消费为5元),而现在奶类消费只占1/100(月收入按2000元左右,用于奶类消费为20元),而且我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很低(13.1千克/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以 及富裕农民的增加,我国潜在的牛奶消费市场很大。
        5.乳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将拉动中国奶业的发展
        从2001年开始,我国各大乳业集团的年销售额都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这些企业带动了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拉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乳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奶业产业化链条,为中国奶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虽然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我国奶牛养殖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这些问题和困难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是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我国奶牛需要在发展中调整,需要在发展中克服困难,问题和困难是坏事,但坏事也可变成好事,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奶牛业将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