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宿主遗传性状的改变以及猪只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都导致了猪的基因型发生一些大的波动,使得获得新基因型的猪对此病毒的易感性有所增加。
(3) 早先就已经出现的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呼吸和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等病原体与PCV的混合感染。有人通过实验证实,PPV疫苗注射母猪后,仔猪通过初乳,体内的抗PPV抗体的有效浓度在采用旧式养猪方式时可以保持8-9周之久,而采用现时的集约化养猪方式,猪体内的有效抗体浓度只能保持2-3周,所以也有人得出结论认为:PPV+PCV=PMWS。(或者随着PRRS的出现,也有人认为:PRRS+PCV=PMWS)。
(4) 饲料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耐药菌株增加,长期的免疫刺激,也使猪的免疫反应功能低下。实验已经证实,过度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猪的免疫器官长期受到刺激,肝脏和肾脏的功能严重受到损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速度变得更加缓慢和迟钝。
(5) 也有人认为出现了新的更强毒力的病毒,如从弱毒力的PCV变成强毒力的PCV,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直接的证据。
(6) 更有人认为,猪注射了支原体疫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因为支原体疫苗的投入使用和PMWS的爆发在时间上非常吻合。
(7)在PRRS方面,由于PRRS分为A亚群(欧洲型)和B亚群(美洲型),以Lelystade株为代表的欧洲型毒株和以ATTG-VR-2332株为代表的美洲型毒株在基因组成上和结构蛋白的抗原特性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我国郭宝清分离的以GHLa株为代表的十几株PRRSV经鉴定虽然均为美洲型,但不能保证我国没有欧洲株的存在。一个只流行美洲株PRRS的猪场如果再次感染欧洲株,也许会有更复杂的、不同的结果出现。
在丹麦,就发生了猪群应用弱毒活疫苗后爆发了PRRS的事件,这说明我们应该对猪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注:以上这些观点,只是一种推测,将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