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转基因专题 » 正文

对转基因食品不必“谈虎色变”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3-08  
     198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从此,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得以迅速推广,200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8100万公顷。转基因食品近年来也陆续摆到了超市的货架上,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们没有像期待的那样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归根结底,人们对这类高技术食品的安全性还心存疑虑。

    转基因食品可谓“生不逢时”。近些年来,随着疯牛病、“二恶英”污染、口蹄疫、禽流感等一连串事件的出现,各国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在对转基因食品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许多人对它产生本能的偏见以至于排斥实属正常。不过,对转基因食品“谈虎色变”却大可不必。

    转基因食品是一种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比如,北极鱼类体内的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科学家将它抽出,植入到西红柿里,于是就制造出新品种的耐寒西红柿。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物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后的10多年来,美国2亿多消费者食用的转基因食品已增加到近4000种,至今没有发生过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事件。反观一些非转基因食品,其安全记录并非尽如人意。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传统作物的食品却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尽管如此,不少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依然疑虑重重。调查显示,70%的欧洲人不想吃转基因食品。加拿大最近进行的调查也表明,92%的国民仍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危害表示担忧。

    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之后,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遗传物质DNA在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不会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中。专家认为,由于转基因食物在投入市场前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因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人们还害怕转基因食品会对生态产生破坏。比如说,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性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剂、抗病和抗虫等基因,可能会随花粉转移到邻近野生作物中,使自然界出现抗逆性较强的杂草;同时,抗虫转基因不仅可能杀灭益虫,还会使害虫的抗药性更强,变得更加难以杀灭。但许多科学家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尖端生物新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有巨大潜力。如今,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其耐旱、抗寒、耐盐碱、抗病等诸多特性都超过普通作物。

    正因为如此,各国目前都在抓紧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发,转基因作物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普及。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机构统计,200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2003年增加了20%。目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过5万公顷的国家有14个,其中72%的转基因产品集中在美国。转基因产品约占美国农业和食品出口的35%,年出口价值约为120亿美元。可以说,转基因正悄然引发一场“农业革命”,那些动手早的国家无疑会处于领先位置。

    发展转基因技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一些专家指出,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固然需要正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对生态的影响等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更应该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转基因食品,而不是一味害怕,简单说“不”。从长远来看,对一种新技术采取极端姿态并不明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转基因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使这种新技术更大限度地造福人类。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