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饲料中加入类胡萝卜素着色剂,使蛋黄和肉鸡皮肤颜色满足市场要求是现代养禽业广泛采用的方法。但由于影响类胡萝卜素着色效果的因素很多,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着色不良的问题。本文将分析一些影响因素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肉鸡皮肤快速着色方法。
1 影响类胡萝卜素着色的因素
1.1 日粮因素
类胡萝卜素的来源。不同来源的着色剂有着不同的沉积效率,吸收过程也差异很大。日粮中天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效价和组份等直接影响增色效果。类胡萝卜素的效价因生长条件、收获因素(时间、生长期、收获方式)、储藏等因素有很大差异,其中以储存时间和水分影响最为显著。
日粮中的脂肪。类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色素,日粮中保证一定的脂肪水平将有利于其吸收和沉积,但饲料中脂肪和油脂类的氧化酸败则影响色素的沉积。
饲料原料。饲料中米糠的含量达到或超过20%时,使色素沉积效果降低。大麦、黑麦也可抑制色素的沉积。
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被过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氧化后则失去着色能力。饲料中的水分和高温可加速类胡萝卜素的氧化,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如乙氧基喹啉,可明显提高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增加色素的沉积效果。
维生素和钙。类胡萝卜素的结构和维生素A相似,如果维生素A不足,它们在体内将转化为维生素A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如果维生素A含量过高,由于分子结构相似而产生吸收竞争,降低着色效果。维生素E是有效的生物抗氧化剂,添加维生素E能增加类胡萝卜素在肠道内的吸收;维生素E含量不足则会降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率,导致蛋黄变浅。钙和叶黄素在肠道内吸收也存在竞争,高钙会抑制叶黄素吸收导致蛋黄变浅,因此,饲料中钙的供给不宜超过动物的实际需要量。
霉菌毒素。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使血清中的胡萝卜素降低并影响增色效果。
日粮能量。高能量浓度饲料使采食量下降,造成类胡萝卜素的实际进食量减少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增色标准。
棉酚和单宁。饲料中棉酚与铁形成棉酚——铁复合物,使蛋黄呈绿色或暗绿色,蛋白变粉红色。饲料中单宁(高梁)含量过高也使增色效果下降。
乳化剂和抑制日粮消化吸收的矿物油均对蛋黄增色有不良影响。
1.2 动物因素
类胡萝卜素的增色效果对不同家禽品种有很大区别。个体差异略有不同。
雄性增色效果优于雌性(皮肤颜色)。
高龄优于幼龄。
高产蛋鸡的类胡萝卜素需要量高于低产蛋鸡。
着色剂对一些品种无增色作用,如轻型海赛克斯、白来航等。
应激或高温状态下的家禽由于采食量下降而影响增色效果。
1.3 药物和疾病
驱虫药呱嗪、磺胺药影响增色效果。呱嗪使蛋黄变为橄榄色甚至棕色,并随储存时间而加深。
一些造成消化道粘膜损伤的疾病:如球虫病、沙门氏杆菌病、新城疫、蛔虫和其他肠道寄生虫都能导致类胡萝卜素的吸收障碍,对增色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的正常活动为色素沉积必需(适量的胆汁、甲状腺功能、消化酶功能)。
1.4 肉鸡屠宰加工因素
浸烫温度和时间。水温超过52℃则对皮肤颜色有减退作用。
拔毛机与拔毛时间,特别是后者对皮肤色泽有影响。
2 肉鸡皮肤快速饮水着色法
由于肉鸡着色十分复杂,且影响因素很多,生产中总会遇到以下问题:鸡群着色效果的一致性差;着色剂的添加量难以确定,成本难以控制;见效慢,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市场的要求;饲料原料中天然叶黄素含量变异大,测定困难;同一饲料原料的使用效果差异大;在饲料加工和储存中着色剂的存留率难以确定。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巴斯夫摸索、总结出了肉鸡皮肤的露康定饮水着色法。
露康定饮水着色法主要适用于黄羽和白羽肉鸡;从肉鸡上市前第7天开始,至上市前2天结束,连续5天饮用复合露康定溶液;露康定溶液的配制(以3000只肉鸡,摄入量100mg/鸡/天为例):露康定黄(LucantinYellow):200克;露康定红(LucantinRed):100克;助剂:300mg;30~40℃水:1500mL;配制好的复合露康定溶液充分溶解后倒入饮水槽供肉鸡当日饮用。
但是饲料中添加脂肪的氧化程度、维生素A、E的水平、黄曲霉素、哌嗪类驱虫药和动物的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