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质检总局辟谣牛奶抗生素 否认对乳品进行过检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1-11  
     人长期饮用残留“有抗奶”如同滥用抗生素,现在国家正在修订相关标准进行阻击

    外滩记者 许凯 邵嘉翔/上海报道

    1月6日,家住常德路长寿新村的张家阿婆像往常一样,从附近的超市买了两袋牛奶,温热后给9岁的孙子当早餐。对于牛奶,这个精细的上海阿婆并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但是,网上的一条消息,让她一整天都在为孙子担心。

    这篇来自《华夏时报》的报道称,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对北方市场检测结果显示,在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居不合格项目第一位,其次是汞和铅超标。

    “什么牛奶含有抗生素?含抗生素的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对人体有害吗?”张家阿婆问记者。

    国家质检总局辟谣

    1月6日下午,记者致电国家质检总局,希望获得此次检测的具体结果,但该局宣传处一位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这是假消息,最近国家质检总局没有做过此类检测。”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国家质检总局所有的检测结果都必须向公众发布,其中包括合格和不合格名单。他们怀疑此则消息可能最早来源于新华社记者关于2004年奶业行业大会的报道,后来被其他媒体曲解了。

    尽管国家质检总局否认对乳品进行过检测,但是专家认为,影响中国乳品质量安全的残留超标问题依旧值得高度重视。

    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顾佳升告诉记者:“抗生素超标,在我国乳品中普遍存在。”

    与这个观点相佐证的是《南方日报》2004年11月的报道:在去年阜阳奶粉事件之后,中国奶业协会所属的中国奶业年鉴编辑部,曾对市场上主流奶制品卫生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大商场内抽取18个知名品牌企业(伊利、光明、蒙牛、三鹿、三元、完达山、海河、红星、均瑶、南山、秦俑、圣元、夏进、本元、雀巢、味全、新南洋、中芬)的产品(包括奶粉和超高温灭菌)共24个批次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的奶粉质量虽然按国家标准全部合格,但是同国际标准相比有差距,特别是抗生素问题比较严重。用TTC法(微生物法,国标方法)检测17%为阳性(即不合格),用SNAP法(酶联免疫法,国际上常用)50%阳性(即不合格),尤其是婴儿奶粉也有抗生素检出。

    牛奶抗生素残留链

    抗生素属于抗菌药一种,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滥用抗生素,会让人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在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8万余人死于滥用抗生素,一半左右的耳聋患者因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

    一直从事抗生素研究的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药学博士杜文民,向记者揭示了牛奶抗生素残留链:

    乳牛在季节变换时非常容易患乳腺炎,目前我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饲养员或兽医一般直接将人类常用的青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注射到牛乳房或者添加在饲料中。通过上述方式治疗的乳牛体内,会产生抗生素积累。当乳牛再次患病时,兽医会加大抗生素使用量或使用更高效的抗生素,抗生素也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残留在牛奶中。人喝了这种抗生素牛奶后,同样也在体内产生抗生素富积。而这时,原本质优价廉的青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对人类就失去了作用,即产生医学上所称的耐药性。有些先天对抗生素过敏的人长期喝“有抗奶”之后,会造成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中还可能带有病菌、毒菌及异常细胞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近些年来,动物和人类中都相继出现了趋强耐药的“超级恶菌”和多重耐药性病菌。据美国CNN报道,1999年,美国科学家在肉鸡饲料中发现对目前所有抗生素均有耐药性的“超级恶菌”。如果这些“超级恶菌”能使人畜致病,那将是无药可医的灾难性后果。

    有人曾试图以加热来消除抗生素残留,但实验证明,由于一般抗生素对热的稳定性高,牛奶加热杀菌无法将其破坏。如青霉素若在62摄氏度下,经30分钟热处理,其含量仅减少3.2%。这样,混有抗生素牛奶的原料乳加工成消毒奶等乳制品后,仍有大部分抗生素残留。

    抗生素管理的缺位

    就在人们谈“抗”色变之时,2002年4月,光明牛奶提出“无抗奶”概念,三元等国内知名乳品企业纷纷跟进。

    顾佳升告诉记者,去除牛奶中残留抗生素的关键,不在牛奶加工、销售环节,而在奶牛养殖。

    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以及“雀巢”等外资企业在收购牛奶时对抗生素残留设限。但这一规定也有不够严谨之处,用精度为十万分之一或百万分之一级别的仪器检验含有千万分之五含量的抗生素残留,可能是检验不出来的。再加上,现在我国奶源模式多为“公司+农户”,90%以上的奶牛由农民饲养。在利益驱使下,奶农很少能做到不取用在服药期和停药后3天内牛所产的奶。

    其实,我国早在1985年发布的《消毒牛乳》,规定,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牛乳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期间的母牛所产的牛乳和停药后3日内的牛乳不得收购。但1986国家正式发布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上述规定被宣布作废。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重新明确指出“抗生素不得检出”。

    但管理法规出台的同时,却是对生产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的纵容。

    我国1989年首批公布允许用抗生素饲料有7种,1994年增加到12 种。甚至一些兽药厂将抗生素滤渣(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工业“三废”)加工后在全国大量销售,此举不但易引起耐药菌产生,同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不过,一个消息在新年伊始传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着手修订《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将对检测手法和指标作出新规定。这样以来,市场上“有抗奶”就将面临叫停。

    转自搜狐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