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综合征,又被称作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危害养禽业的I类烈性传染病。该病1878年首次报道于意大利,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暴发和流行的报道。
一、禽流感的危害
禽流感的危害主要包括对经济、贸易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首先是对经济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暴发,对非免疫的鸡和火鸡等可造成100%的死亡率。鸭和鹅等水禽感染后,有的可能隐性感染,而有的却可造成高达70%~80%的死亡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抵抗力的家禽以及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感染时,常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历史上已经有多次事件表明,禽流感的暴发会给养殖业者造成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经济损失。
其次是对贸易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严格禁止从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禽及禽的产品。因此,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暴发,会使相关产品的出口受阻甚至停止,从而给对外贸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近些年已经有多起禽流感病毒感人的病例。一旦禽流感病毒获得感染人的能力,将使感染的人出现类似人流感的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当禽流感暴发时,禽及禽产品的流通、生产和销售都将受到重大影响,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是社会的稳定。
二、禽流感的诊断
1. 禽流感的病原
禽流感的病原是禽流感病毒(AIV),禽流感病毒有A(甲)、B(乙)和C(丙) 3个型,目前,从禽类中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都属于A型禽流感病毒。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根据其表面结构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不同,被划分为不同亚型,目前从禽(鸟)中分离到的病毒共有15种HA (H1-H15)亚型和9种NA(N1-N9)。不同HA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不同,历史上引起高致病力禽流感暴发的病原均为H5或H7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如H5N1、H5N2、H5N8、H5N9、H7N1、H7N2、H7N4和H7N7等。禽流感病毒中HA基因是最重要的免疫原基因,只有当禽流感疫苗与当地流行株的H亚型相一致时,免疫鸡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不同H亚型间无明显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2. 禽流感的易感动物
禽流感的宿主广泛,各种家禽和野禽均可感染,如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以及野鸟、水禽、海鸟和哺乳动物等均可感染。其中以鸡和火鸡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危害最为严重,而在鸭中分离到的病毒比其他禽类多。各种日龄的禽均可感染,一般40日龄左右的肉鸡和开产后的蛋鸡较易感。
3.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禽流感的自然感染过程复杂,传染来源较多。受感染的禽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因此,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和易感禽的直接接触,以及气溶胶(微滴)或暴露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两种,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各种感染的家禽、野禽、鸟类(尤其是迁徙鸟)和哺乳动物以及受带毒粪便污染的饲料、水、设备、物资、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昆虫等,都易传播疾病。由此可见,病毒很容易通过人、生产中的共用设备和运输活禽的车辆或活禽市场而传播到其他地区。
4. 禽流感的症状
禽流感的潜伏期从几小时到21天不等,潜伏期的长短依赖于被感染禽的种别、病毒的感染量和感染途径。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后,临床症状极为复杂,有不显性感染、亚临床感染、轻度呼吸道疾病、产蛋量下降或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等多种形式。低致病性禽流感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产蛋量突然下降,有时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死亡率正常或略有上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有时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典型的症状出现头部水肿、鸡冠和肉垂淤血、呈紫黑色、一侧或两侧肉垂增厚变硬、腿上无毛处及脚鳞片间出现紫色出血斑等。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神经症状、腹泻,可出现角膜炎,甚至失明。
5. 禽流感的剖检病变
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因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禽种的不同而变化不一。有的可能看不到任何明显的肉眼可见病变,有的却可以看到全身各器官的病变。常见下列病变中几个或多个病变:如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有时有粘液;胸腺出血、肿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心肌乳白色条状坏死;消化道粘膜广泛出血,一般十二指肠粘膜和盲肠扁桃体出血严重;胰腺常有灰白色坏死点;腺胃乳头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有的肌胃也有出血,腺胃粘膜上常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肾脏肿大,有时有尿酸盐沉积;卵巢及输卵管水肿、充血,输卵管内有时有乳白色分泌物及凝块,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有时可见气囊炎,气囊膜上有浆液性和粟米粒大小的黄色干酪样炎性分泌物。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流行病学情况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确切诊断需在实验室进行,可用禽流感的病毒分离和鉴定技术等进行病原的诊断,也可用血凝抑制和琼脂扩散等技术进行血清学诊断,具体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均有,但进行禽流感的病毒分离必须在有一定生物安全性条件的实验室进行。
三、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
1. 禽流感的预防
疫苗免疫是预防禽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已经研制出油乳剂灭活疫苗,该疫苗安全,能有效抵御禽流感病毒的侵袭,建议的免疫程序是对蛋鸡或种鸡可以于2、5、18和38周龄分别进行免疫,首免0.3ml/只,以后每次免疫均为0.5ml/只,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均可。
除进行疫苗免疫外,还必须做好综合防治措施。饲养、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鸡和水禽禁止混养,养鸡场与水禽饲养场应相互间隔3公里以上,且不得共用同一水源。养禽场要有良好的防止禽鸟(包括水禽)进入饲养区的设施,并有健全的灭鼠设施和措施。尤其要严格管理好活禽交易市场,这是禽流感病毒非常好的蓄积地,这些市场集中了不同地区的各种家禽,是促进不同种畜禽直接接触而感染的有效途径;污染的鸡笼、蛋箱等可携带病毒在市场和养鸡场之间不断移动而导致病毒的传播。此外,在引种时应从非禽流感疫区或无禽流感的种鸡场引进种鸡和种蛋。
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是预防禽流感的又一重要措施。禽流感病毒对热非常敏感,它对低温有很强的适应力,如果在零下20℃左右它可能存活几年;但如果在20℃温度下,它只能存活7天;在4℃的气温下,它能够存活30到35天;在56℃下30分钟可灭活,70℃下2分钟就能灭活。禽流感病毒为一种带囊膜的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去污剂、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 ,0.1%高锰酸钾处理3分钟、75%酒精处理5分钟、0.1%碘酒和1%盐酸处理3分钟、0.1%甲醛处理30分钟均可将病毒灭活,故可用消毒剂杀灭。
消毒时一般主要是采用烧碱、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双季胺盐类等消毒药对禽舍地面及内外墙壁、舍外环境、饲养和饮水等用具、运输等设施设备以及其它一切可能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场所和设施设备进行消毒。一般在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取火焰、薰蒸等方式消毒;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养禽场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堆积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等方式消毒;粪便等可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等方式消毒;饲养、管理等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的方式消毒;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以及区域内池塘等水域的消毒可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避免造成污染。此外,紫外线照射也可以对禽流感病毒起到良好的杀灭作用。
2. 禽流感的治疗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暴发,按国家政策是不允许进行治疗的,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按《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及时采取扑灭措施。
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生时可以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但效果不理想。该病是一种病毒病,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只能进行一些对症治疗,比如用一些普通的抗病毒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和合并感染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阿斯匹林、强力霉素,饮水中加泰乐菌素或恩诺沙星之类的药物;在饮料中添加电解多维、硒、赖氨酸和蛋氨酸等,以便提高机体抵抗力,使病禽尽快恢复。一般治疗效果不理想。
3. 禽流感的控制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套完整的HPAI的防治预案,但预案中的各项措施能否落到实处则直接关系到疫情的扩散的程度和范围。HPAI暴发后,将病毒在原地彻底地清除,防止疫情扩散,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能否及早发现并及时上报禽流感疫情的问题,这是一个国家的禽流感疫病能否有效控制的决定性问题。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及每个养殖户都应该对该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报告疫情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当发现有禽群逐步出现大量死亡时应重点怀疑是否可能为烈性传染病,只要有一丝的可能就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而事实上,常常有一些养殖户为了自己的那么一点小小的经济利益,不顾可能给他人及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明明知道家禽可能得的是禽流感,却把发病甚至是死亡的家禽卖给一些不法商贩,有的甚至是在没有任何生物安全防范措施的条件下长途运输,这怎么能不造成禽流感疫病的扩散和蔓延呢?我认为,这可能也是荷兰等地禽流感疫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对疫点进行封锁、对发病家禽的扑杀及相关设施的无害化处理的问题。这些措施往往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对那些可疑受到污染的饲料、禽蛋等物品应坚决处理,以绝后患。
另外是要做好紧急接种的问题。在疫点周围,对受到威胁或可能受到威胁的家禽用与疫情暴发点相同亚型的高效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建立起一道坚强的免疫屏障。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这个屏障的完整性,不可有漏免的家禽,否则,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四、做好人员防护、避免感染禽流感
首先是尽量避免与活禽或禽类粪便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病毒会散布到空气中以及周围的环境中。禽流感病毒在污染的粪便及饮水中可长时间存活,比如在禽的粪便中间,它能够存活105天,在羽毛中间能存活18天。减少接触活禽或感染禽污染的粪便、尽可能减少到活禽交易市场及观赏鸟市场的活动以及尽量避免自行宰杀活禽是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是不吃未煮熟的禽肉及禽类产品。感染禽的肉、脏器或者蛋等均可能带有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70℃条件下2~3分钟便可杀死,因此,煮熟的禽及其产品可以放心地食用。
讲究卫生、加强个人防护,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摸过鸡蛋或者生冷禽类制品后勤洗手的习惯。对于一般人员来讲,应加强体育锻练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还要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对于从事高致病性禽流感研究及疫情扑灭工作以及从事家禽饲养或活禽宰杀的人员来讲,应配备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
第四是及时救治、莫失良机。当发现有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尽早确诊。
作者:田国斌 男,1970年出生,汉族,研究生在读,兽医专业,助理研究员。1995年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与禽流感有关的课题研究及开发创收工作。
于2002年开始主持禽流感诊断、疫病监测及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等工作,先主持的项目有“十五”国家攻关项目“禽流感H5雅兴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与生产化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禽流感灭活疫苗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及中试”、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禽流感大疫病疫苗的开发与配套技术研究--禽流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