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SARS病毒早期检测研究取得突出进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2-16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于常海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在SARS病毒早期检测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其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顶尖医学类杂志《新英格兰医学》(《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4, 350: 1577-1579),论文题目为Boosting the sensitivity of real-time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testing for SARS,该刊物影响因子高达34.833。这是基础医学院迄今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科研论文。

    于常海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分子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他们已经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单个细胞内不同基因的变化,因而在极微量基因检测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SARS爆发期间,现有的分子生物学、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测方法对SARS病毒早期感染的检测灵敏度不足,这会造成大量的漏诊和疾病传播。

    本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题组在微量基因检测方面的专长,将一种新型实时定量PCR技术――增强型荧光实时定量PCR(enhanced real-time PCR, ERT-PCR)应用于SARS病毒的检测。他们创造性地使用这种技术方法检测了一百余例SARS疑似病人,检测效果明显好于现有的其它方法。研究显示,该方法的灵敏度比普通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高出100倍,比常规PCR高出107倍,能显著提高SARS病毒的检出率,有可能检测出病毒滴度极低的早期感染病例。这种高灵敏度的技术省时、简单,适合在医疗前线推广,对于SARS患者的快速确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并控制病毒扩散有重要意义,对其它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诊断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在以检测技术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作为推广应用关键因素时,ERT-PCR在此方面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课题组在ERT-PCR方面的工作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今年上半年他们还在Science 和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了关于SARS及AIV病毒检测的文章摘要。

    于常海教授自2002年回国以来,及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985”和“211工程”等科研经费的资助。在分子神经生物学领域,近期于常海教授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2003年以来连续发表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影响因子2年累计达到146.7,充分体现了于常海教授及课题组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