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困境与破解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06
     由于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暴跌和企业市场风险意识淡薄,从今年5月开始,国内大多数加工企业出现生存困难,大豆加工业经受着一场严峻考验,有人甚至称这是"系统性崩溃风险"。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光是在大豆高价进口、无力接货而"洗船"(违约退货)方面的损失,可能高达50亿元以上,更不要说加工后的亏损。造成如此巨大风险的深层次原因何在,黄大豆2号合约的推出,对于国内大豆加工行业而言有何意义? 一、为国内大豆加工行业提供了风险归避场所  1、进口大豆价格风险组成分析  不同于一般的进口贸易,我国进口大豆并不是采用实价定价方式,而是采用基差定价的贸易方式。因此进口大豆的价格由三部分组成:进口大豆价格=期货价格+海运费+升贴水。大豆加工企业需要根据对市场的判断,先后锁定这三部分的价格后,进口大豆的最终价格才能确定。这种定价方式本身就决定了进口大豆的价格风险将包括三部分,任何一部分没有有效锁定,就可能导致进口大豆蒙受损失。下表我们简单列示了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期间,也就是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经历生死考验的这一段时期内,期货价格及海运费、升贴水的变化范围: 表1 进口大豆价格波动风险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高点低点波动幅度备注进口大豆贬值(元/吨) 期货价格1064580484美分/蒲式耳1474 海运费804040美元/吨330 升贴水30-160190美分/蒲式耳578   可见,这一期间,构成进口大豆价格的这三部分中,每一部分都经历了巨大的下跌过程,这种下跌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进口大豆成本贬值,其幅度在330-1470元/吨之间不等。也就是说,如果我国的油脂企业在进口定价过程中,任何一部分不幸结在了相对高价位,都会导致进口的巨额亏损。然而,事实比假设的更加不幸,大部分的油脂企业这三部分都结在了高位。据业内人士估计,在前期的进口风波中,我国大豆的进口,绝大部分是在每蒲式耳1000美分左右的高点从美国订购的,而海运费也基本结在80美元/吨左右的高位,到岸价格折合人民币平均达到每吨4000元以上,还没等入库和加工,其价值立即缩水20%以上。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39万吨。压榨行业人士分析,根据后期市场大豆、豆油和豆粕的价格,按进口大豆每吨亏损500元计算,全国大豆压榨企业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的亏损总额至少有40多亿元,这绝对是保守估计。加上下半年进口可能形成的亏损,我国大豆加工业可谓"泰山压顶"。   2、国内大豆加工业面临的尴尬局面分析   经历过这次生死考验之后,有专业人士指出,国内大豆加工业需要进行行业自救。充分运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工具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按照最简单的套期保值操作原则,作为现货买入者,其套期保值的原则就是在期货市场建立相反的头寸,来防止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对于国内大豆加工行业来说,规避价格风险的方法就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但问题的关键是选择哪一个市场进行卖出套保操作,是CBOT,还是DCE?在CBOT进行卖出套期保值,只能规避进口大豆价格中,期货价格部分的风险,海运费和升贴水的风险并没有办法通过在CBOT的操作而化解。而由以下两图可知,在进口大豆过程中,国际海运费与升贴水的波动风险都是不可忽视的。 图一:国际海运费波动情况 图二 美国大豆升贴水波动情况   要同时归避三部分风险,最佳的选择当然是在进口大豆的消费地,国内市场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但此时问题就出现了,大商所现行的黄大豆1号合约与进口油用大豆对应的并不是同一标的物,进口大豆不能用于交割,加大了国内大豆加工行业为进口大豆进行套期保值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大豆加工业要想在国内市场进行套保操作,只能通过相关品种豆粕期货来完成。但是,一方面影响豆粕价格变动的并不完全是大豆进口成本,还有国内供需以及替代品价格等许多其它方面的因素,而且进口大豆加工后的下游产品也不单单只有豆粕,还有豆油。豆油的价格波动也是影响大豆加工利润的重要因素。因此,仅仅通过豆粕期货,并不能完全归避进口大豆的价格风险。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内大豆加工行业确实已经认识到了行业自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但在国内期货市场没有提供相关环境的情况下,油脂企业又能奈之以何呢。因此说,在黄大豆2号合约正市挂牌交易前,国内大豆加工行业所处的局面是相当尴尬的。   综上,我们说,黄大豆2号合约的及时推出,对国内大豆期货市场的发展以及大豆加工行业来说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至此,国内大豆加工业终于可以通过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大豆的卖出套期保值操作,达到既可以归避进口大豆过程中的期货价格波动风险,又可以归避国际海运费与升贴水变动风险的目的。   二、为中国在国际大豆定价权上分得一杯羹   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困境与我们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的被动定价有关,黄大豆2号合约的推出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1、大豆国际定价权的不合理现象透析   1)、产量三足鼎立,定价唯美独尊   美国是世界上传统的大豆生产大国,加上发达的期货市场,CBOT黄豆市场一直作为全球大豆定价中心而无可争议。但由下表我们可以看到,自99年度以来全球大豆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大豆产量在全球大豆产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南美大豆(阿根廷大豆与巴西大豆合计)产量的比重则逐年上升,并于02/03年度超过了美国大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主产区。而我国则一直稳居世界第四大豆主产国,产量占全球大豆产量的比重始终保值在8.4%左右。然而,在这种产量至少是三分天下的格局中,美国独霸全球大豆定价中心的地位并始终没有变化。由于CBOT禁止南美大豆进行交割。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讲,目前CBOT黄豆市场代表的只是美国大豆的价格,而不是全球大豆的价格。 表2 国际大豆主产区产量比重 产量世界(百万吨)美国%南美%中国% 99/00159.945.17%34.65%8.94% 00/01175.0642.88%38.16%8.80% 01/02“184.8842.55%39.76%8.34% 02/03“196.8138.11%44.46%8.39% 03/04“189.1234.79%45.79%8.46%   2)、美国基金与国际粮商巧取豪夺,中国压榨商底牌尽现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豆消费量也日益增大,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产业和饲料产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国内的压榨能力迅速扩张,原本以国产大豆为加式原料的模式逐渐向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模式转变。如下表,我国进口大豆量由1994年的5万吨,猛增到2002年的1132万吨,翻了220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进口大豆的动向成为美国基金及国际粮商密切关注的对象。 国家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美国859.68 2285.581752.42 2444.72 5413.80 5726.39 4618.80 8293.03 南美170.74 439.881332.32 1824.15 4903.90 8180.66 6684.03 12434.25 加拿大10.18 11.1812.76 38.38 54.50 14.81 11.99 13.46 其他66.94 54.8798.83 8.13 44.00 15.38 0.39   总计1107.54 2791.513196.32 4315.38 10416.20 13937.25 11315.22 20741.91 由于无论是购买南美大豆,还是美国大豆,国内的进口商基本都要通过邦基,达孚,嘉吉等几个大型国际代理粮商来实现,在现行的基差定价方式下,国际代理粮商一方面将价格波动的风险全部转移到了中国进口商的身上,另一方面,通过中国购买的升贴水情况,这些外方公司基本上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国的进口商机。而这些大型企业在CBOT都拥有自己的跑道,而美国基金也可以通过这些粮商迅速掌握了大豆进口商的底牌,于是,中国买家承担价格波动风险,中国买家采购数量掌握尽在掌握之间,给了美国基金与国际代理粮商逼中国进口商就范,从而夺取巨额利润的机会。2002年,美国大豆从420美元左右的低价区一跃而起,一路震荡上涨,展开了为时两年的大牛市行情,就是美国基金与国际粮商巧取豪夺的一个典型案例。   归结起来可以说,现行国际大豆定价机制有三个明显的不合理之处:一是国际大豆贸易主要由美国为主的粮商控制,形成了"南美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扭曲局面;二是大豆交易价格以更多反映美国国内行情、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国际供求关系的CBOT价格为基准;三是价格需要合同来保证,但目前进口合同采用由美国粮商提供的合同文本,其条款充分保护出口商利益而不利于买方。   2、黄大豆2号合约对我国争取国际大豆定价权的意义   目前我国年实际压榨能力接近2700万吨,而其中近2000万吨大豆要通过进口实现,国产油用大豆可供量不足650万吨。所在在市场上流通的油脂大豆,不论是价格还是数量都取决于进口成本,进口量。而国内期货市场现行的黄大豆1号合约由于其合约标的以纯粮率为指标体系,不能反映现货流通的进口大豆品质标准,其交割库制度也不能充分满足压榨企业套期保值的目的。大商所拟推出的黄大豆2号合约以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作为交割标的物,大大拓宽了交割范围。通过黄大豆2号合约,国产大豆,美国大豆,南美大豆,只要品质符合规定,都可以用来交割。   另一方面,由我国进口大豆的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中,南美大豆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从表3知,2001年起,进口南美大豆的数量已经开始超过美国。由于美国耕地数量有限,同时美国种植成本几乎高达南美种植成本的两倍,而相反,南美还有大量尚待开垦的肥沃土地,因此,随着南美物流体系的完善,可以预见,南美必将成为中国大豆及其它谷物的主要供应国。之前,由于国际各大代理粮商在南美的运输设施,压榨油厂的兴建上都有大手笔的操作,这不得不说是美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全面性的战略性扩张,但这种扩张给了这些企业囤积大量低价大豆,高价转手倒卖给中国企业,攫取巨额中间利润的机会。而随着南美物流体系的完善,南美的贸易商完全可以摆脱美国的国际粮商的控制,直接与中国进口商对话。届时,中国与南美之间的贸易完全可以在中国的黄大豆2号合约上定价。只有当定价权掌握在最大的供应国与最大的进口消费国后,价格中心的价格才能真正体现全球的供需关系,减少投机性,成为公平,公正的价格。   总之,作为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我国推出黄大豆2号合约,有利于推动国内外大豆市场的融合,使市场形成更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大豆期货价格,并参与国际大豆市场定价权的竞争,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大豆产业,维护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