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中国肉类消费四大趋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1-05  
  一、五大因素共同构成中国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巩固着肉类生产大国的地位
  1.市场拉动大。
  2.中国的肉类生产能力很强。
  3.畜牧业生产是多数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4.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中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5.科技支撑的力度加大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新特点。
  二、中国肉类生产呈现鲜明的区域性特色
  北方主产区比重上升,1990年北方前三强(山东、河南、河北)猪肉产量占全国的15%,比不上四川(17.39%)一个省。2002年北三强(22%)与南三强(24%,川、湘、粤)旗鼓相当。这只是猪肉单品种,如果从肉类总产量比较,北三强的比重高过25%,南三强只占到全国肉类总产量的1/5。
  全国猪肉产量超过百万的17个主产省中,南方占了13个,这就告诉我们,南方仍然是中国的猪肉主产区。经济发达的广东省,1990年猪肉产量排在南方主产省的第4位,2002年上升到第3位,表明了消费对猪肉生产的带动作用。
  三、肉类消费现状
  1.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2.农村肉类消费与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
  3.肉类消费的南北差异。
  2000年南方16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支出接近500元,而北方各省平均水平是320元。南方禽肉消费支出是北方的1.9倍;而牛羊肉的消费支出,北方(53元)明显多于南方(27元)。
  4.南方肉类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
  5.高收入地带成为必然的肉类主体消费带。
  四、未来肉类消费
  1.中国肉类消费正处在稳步增长阶段。
  2.居民户外肉类消费比例会逐渐扩大。
  3.收入越高的人群肉类消费越多。
  4.中国人未来肉类消费的粗略估算。
  目前居民的家庭购买量,再算上户外消费,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大约有40公斤多一点,45-50公斤的肉类消费可能是中国人的比较合理的消费量。在中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刚超过50公斤,在年人均60公斤以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但超过60公斤以后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结论和建议
  中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国肉类消费正处在稳定增长期。
  在当前这样的发展阶段,尤其要重视消费环境建设:一是肉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产生肉类消费恐惧感(顾虑),政府各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齐抓共管力度持续加大,效果显著;二是现代销售方式向农村延伸,将更有利于农村大市场的迅速拓展;三是消费方式的引导,在人们肉类消费量增加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调整肉类消费在一日三餐分布不合理的现状,减少晚餐中肉类的比重,增加早餐肉食品消费的数量,提高质量,会更有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中国牧业通讯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