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乡镇畜牧兽医站作为国家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基层事业单位,它不仅肩负着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职责,担负着畜牧业各类生产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指导农民科学饲养畜禽的职能,同时还从事着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是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乡镇畜牧兽医站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特别是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其管理体制、技术服务方式、收益分配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和相应的变革。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人、财、物和业务工作由县业务主管部门归口管理,行政工作由当地党、政负责的双重管理体制;在技术服务上变“畜病综合防治”为以畜禽防疫承包为前提的畜牧兽医技术承包服务责任制;在收益分配上,打破沿袭多年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变固定工资制为基本工资加奖励和浮动工资制。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的变革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和推动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自我建设、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为发展畜牧业和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县乡机构改革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面临着严重困扰。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顺;服务职能职责不明;防疫保障措施不力;站内建设滞后、服务手段落后;站内集体经济衰退、职工队伍庞大,素质下降;兽医诊疗市场管理不规范,无证行医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对此,必须深化改革,创新乡镇畜牧兽医站运行机制。
2、市、乡机构改革的大趋势为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的调整提供了机遇。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市乡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乡镇站人员的理解和参与,还需要改革环境和政治气候的配合和推动。当前,我市被纳入宜昌市乡镇配套改革试点县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3号文件)精神,按照“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加快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制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的决定》(鄂政发〔2001〕1号文件),认真研究农村税费改革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体制创新,是进行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调整的最好机遇。
3、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调整是兽医卫生工作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畜牧兽医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国际上,着眼于动物源性食品、用品对人的安全考虑,对兽医职业的定位和职能的分工十分严格。一是国家兽医官制度。兽医官履行国家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负责动物疫情监测,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全过程的监测与控制等社会公益性工作,由国家全额负担,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垂直管理;二是执业兽医许可制度。执业兽医具体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治服务性等经营活动,有义务协助兽医官做好辖区内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其执业兽医的从业从学历、资历与资格都有明确的严格规定。乡镇畜牧兽医站是现阶段推动以千家万户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有生力量。依据我国国情和各地的不同实际情况,目前基层畜牧兽医事业单位担负着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或依据法律授权开展畜牧兽医行业的行政执法、动物疫病免疫、检疫以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等特殊的公益性职能。这些公益性职能主要体现的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服务职能,经济效益极低,甚至完全是无偿的,是其它商业性农业组织不愿做,也无法做、做不到的。但因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实行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在体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从而使两者之间难以达到有机的统一,影响了社会公益性职能的正常发挥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自我发展。因此,加快畜牧业发展,更好地为农村、农民服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就必须有一个承担公益性畜牧兽医服务职能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