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一条鱼带起一个15亿元大产业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0-14  
    

     金秋时节,水产专家雷霁霖来到位于海边的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办事处朱旺村,刚下车,就被村民们围了起来,说起了大菱鲆的事儿。 雷霁霖是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教授,在大菱鲆列入农业部“948”专项后,他亲手从英国引进并驯化,再摸索出一套适 合中国的养殖模式,进而在全国带起了一个大产业。而朱旺村,就是靠养大菱鲆发财的。

     据该村党总支书记藤春竹介绍,在1999年以前,村里主要养虾,没赚到多少钱,1999年率先与雷教授合作大规模改养大菱鲆,目前在 这个有1200户人家的村子,养大菱鲆的占两成。“水泥路修到了海边,同时带动了建筑、运输等行业,转移了一批劳动力。”这是养殖大菱鲆带给这里大变化的真实写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不仅带富了朱旺村,也使莱州沿岸村庄增添了活力。它已成了渔民增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现在,在莱州养殖大菱鲆的渔民就达五六千人。由于需要采用大棚温室加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它同时又拉动了建筑、打井、管材、饲料、渔药、设备、电料、水泥制品、塑料制品、玻璃钢制品、营销、生活服务等相关产业,总就业人数已超过2万人。看到大菱鲆养殖效 益可观,一些原来从事商业、石材、建筑等行业的人开始把资本转移到大菱鲆养殖产业上。

     雷霁霖告诉记者,近两年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不仅在北方迅猛发展, 而且开始南下,向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延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沿海的大菱鲆养殖工厂已有600多家,面积达120万平米,年产商品鱼超过5000多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大菱鲆从引进到工厂化养殖成功,使北方的养鱼产业由传统产业 提升到工业化水平。雷霁霖认为,从大菱鲆身上可以看出,实现渔业产业化需要具备几个条件,那就是好品种、新模式、高效益。我国北方沿海养鱼越冬难,规模化养殖更难。由于水温低导致北方人工养殖品种生长慢、周期长、投入大、能耗高,这些都成为养殖品种产业发展的拦路虎。而海水养殖品种大菱鲆能够适应低水温,而且生长快、品质好,是国际公认的冷温带地区不可多得的养殖品种。

     专家从国外引进大菱鲆以后,结合北方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研制出深井海水育苗、全年多茬苗种生产和“大棚温室+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突破了人工条件下育苗、大规模工厂化养殖的技术障 碍,有效提高了我国北方养殖业的设施水平和技术水平。大菱鲆产业的成功还在于它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介绍,大菱鲆商品鱼价格在广州、深圳等地一直很高。据朱旺村党总支书记藤春竹介绍,他们卖给渔贩的大菱鲆价格最高为每公斤320元,现在价格降下来了,但在饭店里,每公斤360元还算是便宜的。一条大菱鲆不仅使大批老百姓发了家,而且也造就了不少拥有成百万上千万资产的富翁。

     陈建志吕俊峰盛京斌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