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中国畜牧业回顾、特点和预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0-12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畜牧业的发展也正处于转型期,主要畜产品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并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畜牧业发展由注重产品数量转向质量和效益并重。随着中国加入WTO,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受到更广泛的重视,畜牧业发展重点和增长方式正发生着质的变化。四年来畜产品产量增长速度比改革开放初期减慢,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进入新世纪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回顾四年多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情况
    四年来,各级畜牧部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发展不动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保证了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我国畜牧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家禽生产受去年“非典”和今春禽流感疫情影响,出现小幅波动,现正处于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时期,牛羊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奶业生产势头强劲。

    (一)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
    畜产品产量连年稳步增长(见图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我国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932.9万吨、2606.7万吨和1848.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5.8%和32%。进入新世纪以来,肉、蛋、奶的总产量的年递增率分别为:4.2%、5.1%和26.2%。肉、蛋、奶的人均占有量大幅提高,2003年分别达到53.7公斤、20.2公斤和14.3公斤,其中肉类和禽蛋人均占有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和2倍,而奶类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
    (二)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各地政府将加快发展奶业和优质草食畜生产作为畜牧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的热点,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品种改良、生产和加工的投入力度,推动了奶业、肉牛和肉羊生产的快速增长。牛羊肉在肉类总产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猪肉比重下降。2003年,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的产量分别为4518.6万吨、630.4万吨、357.2万吨和1312.1万吨,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65.2%、9.1%、5.2%和18.9%,与1999年肉类结构相比,猪肉比重下降个1.9百分点,牛羊肉比重增长分别增长0.6个百分点。奶业作为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的亮点,发展势头强劲,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随着科技水平与良种覆盖率的提高,畜牧业生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生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到128%、 36%,和82%,分别比1999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三)区域化布局日趋形成,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根据《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和《肉牛肉羊优势发展规划》,各地不断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在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重点建设优势产业带和规模养殖区,充分发挥优良畜禽品种的基础作用。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国新建各类畜牧生产小区达2万多个,养殖小区的建设大大加速了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的步伐,目前我国50头以上生猪规模的养殖户出栏生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28.7%,比1999年提高6.9个百分点;2000只以上肉鸡规模饲养户出栏肉鸡占全国总量的52.2%,比1999年提高17.4个百分点;500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户鸡蛋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7.1%,比1999年提高19.7个百分点;奶牛(存栏20头以上)、肉牛(出栏10头以上)、肉羊(出栏30以上)的规模饲养程度达到27.4%、28.1%和43.7%。
    (四)畜产品进出口逐步增长
    2003年我国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全年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29,590.68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59%。其中,出口额为417,566.88万美元,同比增长9.11%;进口额为612,023.80万美元,同比增长11.63%。畜产品贸易逆差194,456.93万美元,同比增长17.47%。贸易逆差扩大主要是由于肉类、奶类、畜禽油脂、毛皮类产品出口额下降,而进口额增幅较大。

    (五)畜牧业经济地位稳步提高
    畜牧业已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畜牧业在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畜牧业产值为953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32.1%(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5%,尤其在一些畜牧大省,畜牧业几乎占到了农业的半壁江山,畜牧业在农民的经济收入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大。

    二、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 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动力、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社会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各级政府都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出口创汇的重点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广大农民也都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收致富、选择就业的主要途径,形成政府民间合力促发展的局面。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各地都根据当地状况和畜牧业发展特点,制定出台了扶持畜牧业发展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畜禽良种工程、动物疫病防治工程、草原保护工程等项目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不少跨国公司及国内一些非畜牧企业投资我国畜牧业也成为近几年的亮点之一。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中国加入WTO后,一些发达国家高筑技术贸易壁垒,提高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随之增高,面临着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贸易双重的压力和挑战,加强优质化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把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不断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制度,加强了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力度。2003年各地共承担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约40多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约770多项;制定、修订了大量的企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发布了畜牧业国家和行业相关质量和检测方法标准65项。

    (三)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各地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措施,广泛吸引社会各行业参与投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把培育壮大以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畜牧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中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国家名牌和省级名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产、供、销的有机结合。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带农户、合作组织带农户、中介服务组织带农户等形式,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既能保证市场,又能保护农民利益。山东省目前已有60%的养殖户进入到了各类龙头组织中,东北三省、河南省的生产组织化程度也快速提高,为我国畜牧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畜牧业经济走势预测

    从目前畜产品价格走势和生产形势来看,今年下半年,我国畜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猪牛羊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养猪是近几年来效益最好的一年,由于目前生猪价格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较高,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将增长5%。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仔猪和饲料原料价格的高位持续,饲养成本增高,市场风险相对加大,获利减少。肉牛、肉羊将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奶业生产将继续强劲增长。家禽生产逐步恢复,结构渐趋优化,禽产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预计到年底家禽生产与去年同期持平。预计全年肉类总产增长3.5%,禽蛋增长1%,奶类增长25%。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