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我省的畜牧龙头企业,人们耳熟能详。全国肉类企业龙头老大“双汇”,世界最大鸭加工企业“华英”,全国乳业前十强“三鹿花花牛”,占肯得基、麦当劳等快餐企业中国市场原料供应90%的“大用”、“永达”……这些畜牧产业化的排头兵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省畜产品正以骄人的业绩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省各地都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扶持政策,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使畜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大、高、优、强”是业内人士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生动概括。
所谓“大”:一是畜产品生产量大。我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饲养量约占全国的1/10,有18项畜牧业生产经济指标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牧业产值、增加值、牛肉产量等8项指标居第一位。二是畜产品调出量大。全省50%以上的生猪、60%以上的活牛及其产品调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仅今年上半年我省调往上海的生猪就达167万头,占该市调进生猪总量的80.4%。
所谓“高”:一是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去年全省畜牧业实现产值8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9.6%,与种植业的产值之比达到0.7∶1。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畜牧业产值52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2%。二是畜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强。去年,全省农民牧业收入(仅指养殖收入)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率高达81.5%。
所谓“优”:一是优在产业结构上。畜牧业呈现出猪、牛、羊、禽协调发展的格局,有效开发利用了农区资源。二是优在品种结构上。全省畜禽良种化率迅速提高,生猪、蛋鸡、肉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78%、89%,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三是优在产品结构上。我省优质畜产品比重达70%以上,其中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242家。四是优在生产布局上。豫北蛋肉鸡、豫南水禽、中原肉牛肉羊带、京广铁路沿线瘦肉型猪、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带和豫东平原奶牛养殖基地等区位优势明显,特色比较突出。
所谓“强”:一是畜牧业发展的稳定性较强。畜牧业对自然变化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在去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业减产的情况下,我省畜牧业产值仍增长5.5%,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增长18.3%。二是畜牧业的带动力强。近年来,河南畜牧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00多家,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漯河双汇年加工生猪1000多万头;信阳华英年加工肉鸭3000多万只,实现了由“中国鸭王”到“亚洲鸭王”再到“世界鸭王”的三级跳跃。“花花牛”、“永达”、“大用”、“科迪”、“众品”、“邦杰”等品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共带动600万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竞争力较强。我省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的30%~50%,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近年来,我省畜牧业出口创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去年,实现畜产品出口创汇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2%。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达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
本世纪头20年,是我省畜牧业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省畜牧业的设计师们提出,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的比重均要达50%,畜牧业产值与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要达1∶2。为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省畜牧局局长谢振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必须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业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实施畜产品优势区域开发,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程,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畜牧业工业化进程;实施出口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外向型畜牧业;建立完善支撑体系,不断提高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能力。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到2020年,我省畜牧业将走出一条结构优、效益好、强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畜牧业发展之路,实现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