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方法不全面
一般情况下对鸡的消毒方法有三种:带鸡(喷雾)消毒、饮水消毒、环境消毒。这三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原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带鸡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禽体表、地面及屋顶墙壁等的病原体,对预防呼吸道病很有意义,另外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夏季防暑降温的作用; "饮水消毒"指对饮水进行消毒,可杀灭饮水中的病原体及净化肠道,对预防肠道病很有意义;"环境消毒"包括对禽场地面、门口过道及运输车(料车、粪车)等的消毒。很多养殖户(尤其是蛋鸡户)认为:"经常给鸡饮消毒液,鸡就不得病",其实如果饮水消毒操作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减少肠道病的发生,但对呼吸道疾病无预防作用,必须通过"带鸡消毒"来实现。因此,对鸡只有上述三种方法都进行,才能充分发挥消毒效果。
二、消毒不勤
消毒是一项连续的防病工作,因此时间最好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要不得的,下面介绍一下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的时间间隔:
(一)带鸡消毒 育雏期一般第3周以后才可带鸡消毒(过早不但影响舍温,而且如果头两周防疫做得不周密,会影响早期防疫),每2~3天消毒1次;育成期宜4~5天消毒1次;产蛋期宜1周消毒1次;发生疫情时每天1次。注意疫苗接种前后2~3天不可带鸡消毒。
(二)饮水消毒 育雏期最好第3周以后开始做饮水消毒(过早不利雏鸡肠道菌群平衡的建立,而且影响早期防疫)。饮水消毒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对饮水进行消毒,可防止通过饮水传播疾病。这样的消毒一般使用卤素类消毒液,如漂白粉、氯制剂等,使用氯制剂应使有效氯浓度达3×10-6,或按照消毒液说明书上要求的饮水消毒的浓度比的上限来配制,这样浓度的消毒水可连续饮用。注意不可超过这一浓度,否则会导致肠道菌群平衡后生长快的不良现象出现; 第二,净化肠道,一般每周饮1~2次,每次2~3个小时即可,浓度按照消毒液说明书上要求的饮水消毒的浓度比的下限来配制,(如标"饮水消毒1∶1 000~2 000",可用1∶1 000来净化肠道,每周饮1~2次;用1∶2 000来对饮水进行消毒,可连续饮用)。注意饮水消毒在防疫前后3天、防疫当天(共7天)及在用治疗药时,不要进行。
三、消毒液选择不当
(一)对消毒液的使用过于单一 总用一种消毒液容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同一批鸡应选择2~3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注意:是选择不同成分的消毒液,而不是不同商品名的,因为市面上销售的消毒液,很多是同药异名。
(二)消毒液选择无针对性 实验表明:不同的消毒液对不同的病原体其敏感性是不一样的,一般病毒对含碘、含溴、过氧乙酸的消毒液比较敏感; 细菌对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比较敏感,而对病毒效果不佳。所以在病毒多发的季节或鸡生长阶段(如冬春、肉鸡30日龄以后)应用含碘、含溴的消毒液,而细菌病高发时(如夏季、肉鸡30日龄以前)多应用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
四、忽视了影响消毒的因素
(一)温度 一般情况下,消毒液温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经实验证明,消毒液温度每提高10℃,杀菌效力增加1倍,但配制消毒液的水温应不超过45℃为好。另外在进舍前熏蒸消毒时需将舍温提高到20℃以上,才有较好的效果,否则,效果不佳(尤其舍温低于16℃,无效)。
(二)湿度 很多消毒措施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如熏蒸消毒时需将舍内湿度提高到60%~70%,效果才好;又如生石灰单独用是无效的,需要洒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三)污物或残料(如蛋白质) 灰尘、残料等都会影响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进雏前,对育雏用具进行消毒时,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则污物或残料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彻底,对抵抗力弱的雏鸡来说会有很大威胁。
(四)时间 喷雾消毒,一般在中午温暖时进行,或夜间熄灯后进行。另外消毒后需要停留一段时间,消毒才会有作用,如熏蒸消毒需24小时,用具消毒时需要对用具浸泡一段时间等。
(五)消毒液的浓度、剂量 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一是浪费,二是腐蚀设备,三还可能对鸡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如酒精在75%时消毒效果才最好。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喷雾消毒时按每立方米空间以30毫升用量为宜,太大会导致舍内过湿,用量小又达不到消毒效果。一般应灵活掌握,在鸡群发病、育雏前期、温暖天气时应适当加大用量,而天气冷、肉鸡育雏后期时用量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