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分重视猪瘟的免疫工作,尤其在规模化猪场对猪瘟的疫苗接种是防疫的重点,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典型猪瘟不见了,于是人们渐渐地把猪瘟忽略了,即使猪群中发现了一些疾病,往往把猪瘟排除在外,然而,近几年来猪瘟却改头换面,悄悄地卷土重来,遗憾的是有的猪场还不知不觉,我们曾在一些猪场的临诊服务和检测各地送检的病料中证实了猪瘟的存在,并正在较大的范围内蔓延、传播,据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3月份的饲料统计,从江、浙、皖、沪、闽四省一市送检的25个猪场,106份病料中,通过RT-PCR技术检测,发现19个猪场的65份病料中检出猪瘟病毒粒子(表一),其中有的猪场猪瘟的发病率很高,占易感猪的80%以上,有的猪场流行时间已久,反反复复感染长达数年,当我们将诊断结果告诉发病的猪场后,他们还矢口否认,并且质疑,一是本场猪群都通过猪瘟的免疫接种,二是本场的病猪没有典型猪瘟的症状和病变,猪瘟的诊断根据何在!殊不知,当前发生的属非典型猪瘟,其流行规律与临床症状与典型猪瘟是截然不同,研究表明:非典型猪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繁殖障碍性猪瘟、隐性猪瘟、温和性猪瘟等,本文介绍的是当前在一些猪场中流行的主要感染保育猪群的一种非典型性猪瘟,这是老病新表现。因此,确诊本病除了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还有赖于实验室的诊断。
表一 四省一市送检病料猪瘟检测结果
送检地区 |
猪场数(个) |
病料树(头份) |
RT-PCR猪瘟阳性(头份) |
阳性率(%) |
江苏 |
3 |
6 |
6 |
60 |
浙江 |
5 |
16 |
12 |
75 |
安徽 |
4 |
15 |
12 |
80 |
福建 |
10 |
56 |
30 |
53.6 |
上海 |
3 |
9 |
5 |
55.6 |
总和 |
25 |
106 |
65 |
61.3 |
现将我们对这种非典型猪瘟的认识介绍于下
一、流行特点
发病日龄较小:主要发生于三月龄以内的小猪,尤以7-10周龄的保育猪多见。
发病率不高,致死率较高:发病率通常占易感猪20%左右,高达50%以上,病死率达80%以上。
散发流行、跳跃式传播,流行无规律,病猪时多时少。对于仔猪不断应激、频繁注射,人为的针头传播有重大嫌疑。
混合感染和并发病较多:发病猪场都有兰耳病的病史,从病料中常可检出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多种病原。
猪瘟抗体滴度不高,呈“半免疫状态”,虽然发病猪群都经过1-2次猪瘟疫苗免疫接种,检测血清中猪瘟抗体均在保护线以下。
长期流行持续感染:猪场一旦遭受感染,除了出现部分病猪外,有的猪呈现隐性或亚临床感染,不易察觉,从而使本病代代相传,长期流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地防制措施,本病一时难以扑灭。
二,临诊要点
体温略有升高:病猪的体温在40℃左右(属于微热),稽留。若体温升至41℃以上,则往往是继发细菌性疾病。
药物治疗无效: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均不见效果,若有继发感染,治疗可见到暂时的效果。
病猪食欲逐渐下降:身体消瘦、被毛粗乱,精神委顿,终日打堆挤卧,体表通常没有出血性的变化。
剖检没有肉眼可见的出血性病变:淋巴结水肿是主要特征。部分日龄较小的病猪,肾表面有出血的小点。
大部分病猪并发多种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不时咳嗽有的发生顽固性腹泻,剖检病变在心肺和肠道,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
三、实验室诊断
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很多:过去曾使用兔体互免疫试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ot-ELISA试验等等,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现在较少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对猪瘟病毒的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较快,当前,测定猪瘟抗体原常用的是RT-PCR技术(反转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从患病动物感染组织中分离出RNA,然后利用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再用诊断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脉检测,此法只需极微量的病料即可用于诊断,能够扩增出猪瘟病毒特异性的目的条带,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四、病因探讨
免疫功能下降:发病猪场往往存在兰耳病、圆环病毒、气喘病及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的疾病,影响猪的免疫功能,可使猪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常于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
疫苗剂量不够:当前我国普遍使用的猪瘟细胞苗其效价低于国际标准,显然在猪瘟不稳定地区,应用这一剂量,不足以切断猪瘟亚临床感染引起的恶性循环。
据报道,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处于半免疫状态的亚临床感染的病猪(无临床症状),若在此时仅接种1—3头份猪瘟活疫苗,非但不能产生免疫力,反而能刺激其引发非典型猪瘟。
免疫程序不合理:据测定母猪乳中的母源抗体在产后15天已开始下降,当仔猪待到20日龄以后才开始接种猪瘟疫苗,这时存在一个猪瘟免疫的空白期,这对一个被猪瘟病毒污染的猪场内,就很危险了。
应激因素太频繁:仔猪出生后要注射一系列的保健针、防疫针还要进行剪牙断尾,编耳号等出血性的手术,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的应激,而且在本病污染的猪场内,也是一种危险的传播途径。
猪场中存在着持续性感染的显性或隐性猪瘟:特别是带毒的种公猪或母猪可能不断排出猪瘟强毒或其变异株,长期污染猪场。
五、防制要点
及时准确诊断:发现可疑疫情,立即采集血清和病料,送至有关单位作抗体和抗原的检测,测抗体是为本场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的根据,而测抗原可以发现病原,确诊疾病。
一旦确诊存在非典型猪瘟的猪场,立即对易感猪进行检疫,可分为三种类型:
体温高达41℃以上呼吸极度困难(数种病并发感染)为重病猪,治疗无望应立即淘汰,并作无害处理。
体温略高(40℃左右),全身状况尚好,为可疑病猪,可用大剂量猪瘟活疫苗(20头份)一次注射,试行紧急防治。
体质强壮,健康良好的仔猪为假定健康猪,立即用猪瘟活疫苗(5头份)补防一次(注意消毒和更换针头)。
在非典型猪瘟发生期间,为猪场的非常时期,猪场的一切工作都要为防制和消灭猪瘟让路,如哺乳期内的仔猪能避免注射就避免(如补铁、抗生素预防针、兰耳病疫苗等),能暂停的手术就暂停(如剪牙、断尾等)
提供一个猪瘟流行的非常时期猪瘟免疫程序。供参考。
免疫次数 |
猪的日龄 |
猪瘟活疫苗 |
首免 |
零时免疫(超免) |
2头份 |
二免 |
20—25 |
5头份 |
三免 |
50—60 |
5头份 |
为防制种猪带毒,应对全场种用公猪和母猪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研究表明其OD值在0.3以下者,为可疑隐性感染猪,有带毒、排毒(猪瘟)的嫌疑,不宜作种用,应于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