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的特性
①胃及小肠的炎性腹泻临床特征 急性:时常有呕吐、黑粪、消化不良、粪便量大、肠鸣;慢性:干粪球,胃胀。
②大肠炎性腹泻 少呕吐,粪少次数多,里急后重,表面常带粘液、血便。
③pH值 挤压腹部排出的新鲜粪,偏酸(传染性胃肠炎及轮状病毒病);其他偏碱。
流行特点
①病毒病:暴发,迅速散播;细菌病:散播缓慢,随时间渐加重,我国多为病毒病和细菌病混合感染。
②母猪一般不发病,但母猪由无乳引起的低血糖症,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猪瘟等可表现有厌食、腹泻、呕吐、无乳等。
③前3天:黄痢(整窝);低血糖(最小猪,体弱,无活力,体温下降);红痢(最大的,最健康的);一周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白痢、球虫病常呈全窝性。
腹泻疾病剖检特点
①肠浆膜红——红痢;透明变薄——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
②肠粘膜出血、坏死——红痢、球虫病、沙门氏菌病、猪瘟;
③胃空虚、无乳凝块——低血糖症;
④肠系膜乳糜管无脂肪——病毒病、低血糖症;有脂肪则为大肠杆菌病。
呕吐特征
1.病因
①胃及小肠的病。
②病毒病——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等。
③中毒病。
2.呕吐物的性质 一般为酸性,反流物多为碱性。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仔猪舍的温度(最好30℃)和干燥,并按药物预防程序投药。①断奶、转群及购猪后1~14天,土霉素1/1000拌料;②15~30天,新霉素10克拌料100斤。
(2)发病猪群用补液盐(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兑水1升)和新霉素、或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20克/100公斤水,并配合病毒灵50克/100公斤水,治疗5~7天。为了增强仔猪体质,促进患猪早日恢复,可配用水溶多维素。
(3)对病情重的病猪用抗生素如头孢噻肟钠针剂10~3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2次、或用氟哌酸、环丙沙星、蒽诺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针剂注射治疗,可配合抗病毒药物,连用3~5天。
(4)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到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实验室诊断,以便确诊,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