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种鸽发生新城疫的诊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7-22  

    我市某鸽场的一群种鸽发生以产蛋率下降、排黄绿色稀粪,以及扭头歪颈、转圈等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经过对流行病学的分析,结合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鸽新城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发病情况

    

    该鸽场其中一幢鸽舍饲养种鸽700对,2000年7月发病,最初是10多对,2~3天后迅速扩大到185对,全群种鸽产蛋率迅速下降60%,并且相继出现死亡。整幢鸽舍有46.7%的种鸽发病,死亡84只,死亡率60%,其所产的乳鸽死亡153只,存活乳鸽体质很弱,减产10%以上。先后用过氯霉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治疗,但效果不理想。

    

    二、临床症状

    

    患病种鸽精神沉郁,呆立不动,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喝水,垂头缩颈,羽毛松乱,呼吸困难;排黄绿色稀粪,有时呈水泻样;病鸽中有15%出现头向后仰,扭头歪颈,原地转圈等神经症状,最后消瘦死亡。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鸽28只,出现消瘦(18/28),喉头气管充血、出血(9/28),肝脏瘀血、肿大(18/28),肝脏有出血点(9/28),心脏肥大、心包膜增厚(5/28),心冠脂肪出血(16/28),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3/28),大脑小脑有出血点(5/28),胃粘膜浮肿(12/28),肠道正常。

    

    四、实验室检查

    

    1.细菌检查:无菌操作取病鸽心血、肝、脾涂片,分别作革兰氏和瑞氏染色,镜检未见细菌;病料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和血液琼脂平皿上,置37℃培养36小时后观察,未见有菌落生长。

    

    2.血清学检查:自病鸽(5只)翅膀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作新城疫病毒血凝抑制试验,经测定,被检鸽血清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效价分别为1:64、1:64、1:128、1:128、1:256。(编注:必须了解此前是否曾做过新城疫的免疫,才能确定抗体来自于此前的免疫或来自于强毒的感染。)

    

    3.病毒分离:将病死鸽的肝、脾、脑组织研磨,用生理盐水制成1:10的悬浮液,加双抗处理置4℃冰箱过夜;用细菌滤器过滤,取滤液接种9日龄非免疫鸡胚6只,每只鸡胚尿囊腔接种0.2毫升,另取2只鸡胚接种生理盐水0.2毫升作对照。置37℃培养,每天照蛋,连续5天,弃去其中一只在13小时死亡的鸡胚,其余5只分别于接种后36~72小时内死亡,而对照组2只鸡胚一直存活。死亡鸡胚可见胚体水肿、出血、充血。收集5只死亡鸡胚的尿囊液作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HA效价为1:128~512,HI试验表明分离病毒的血凝特性可被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

    

    4.动物发病试验:用回收的尿囊液给5只10日龄的小鸡肌肉注射,每只0.5毫升,5只小鸡在72小时后全部死亡,死后症状和剖检病变同自然发病的鸽相似。

    

    五、防制措施

    

    1.全群种鸽先用4倍剂量鸡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免疫,5天后改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1毫升/只,加强免疫。

    

    2.严禁种鸽饲养员到其他鸽群串访,出入鸽舍时严格消毒。

    

    3.淘汰已经发病、体弱、消瘦的种鸽,死鸽、淘汰鸽全部作无害化处理。

    

    4.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以提高鸽群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5.地面、墙壁用4%烧碱溶液反复消毒,鸽笼用火焰消毒2次,周围环境用消毒灵每周2次定期消毒,连续1个月。

    

    采用上述措施10~20天后,全幢鸽舍种鸽疫情得到控制,逐步恢复正常。

    

    六、讨论

    

    1.本次疫情根据种鸽发病情况、大体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鸽新城疫。

    

    2.从防制和治疗效果看,经过用鸡新城疫疫苗Ⅳ系饮水和Ⅰ系注射接种免疫,效果显著。种鸽死亡降低,乳鸽损失减少,但影响了鸽群的生产性能达两个月之久。

    

    3.该场现已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防疫制度,童鸽配对上笼前进行一次鸡新城疫Ⅰ系疫苗接种,种鸽每4个月用鸡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预防免疫。

    

    4.该场在1997年曾经历过一次鸽新城疫疫情,当时采用鸽Ⅰ型副粘病毒蜂胶疫苗免疫效果不佳,而且疫情扩大,后用鸡新城疫疫苗Ⅰ系紧急免疫接种,才使疫情控制下来。该场有了这次经验,遇到本次疫情时,在确诊前,即采取有效免疫措施,从而使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