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禽业是特种经济禽类养殖业的简称,其养殖对象是指那些已经驯化成功、尚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并且尚未被国家认定为家禽的经济禽类。特禽肉质一般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以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独具风味为特点;有些特禽的肉、骨、内脏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有些特禽的羽毛和毛皮可加工成工艺装饰品或作为轻工产品的原料。
1 特禽业现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特禽野味的需求量日趋增多,特禽养殖业应运而生,特禽生产已成为养禽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快、利润高、起伏大、种类多、广大养殖户缺乏正确认识是其基本特征。饲养品种从较为单一到应有尽有,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产方式也从零星的家庭式分散饲养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工业化发展。目前我国特禽业饲养的品种主要有:乌骨鸡、鹌鹑、肉鸽、山鸡、火鸡、野鸭、鹧鸪、珍珠鸡、贵妇鸡、宫廷黄鸡、鸵鸟、丝光鸡、孔雀、红腹锦鸡、肉用鸳鸯等。沿海地区,尤其南方沿海发展迅速,内陆相对落后,但目前特禽已遍及全国各地。
1.1 肉鸽 从改革开放开始,肉鸽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80年代中前期蓬勃发展阶段、80年代后期竟争萎缩阶段和90年代及以后的稳步发展阶段。养鸽业的发展经三起三落,逐步走向成熟,淘汰了一些小型养殖场和大部分个体户养殖户,使一些管理技术水平较高,提质减耗的企业得以生存。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苏、山东、广西、上海、北京、河北、湖南等省市。到1997年底,注册鸽场600多家,种鸽达200万只,每年向香港销量达800多万只。近几年在数量较多的省地都建起了一定数量的加工企业,大大拉动了当地的鸽业发展。随着乳鸽制作方式的不断丰富,全国各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正成为乳鸽的主要消费市场。
1.2 乌骨鸡 乌骨鸡为传统的药用、保健珍禽品种,主味甘平,清香甘润,具有滋阴补肾,延年益目,养颜抗衰老和抗癌等独特功效。消费市场一直比较稳定,内销、出口均有广阔前景,日本、东南亚等市场均走俏。饲养以小、中规模为多,以集约化、工厂化为主。产品目前仍以出售活鸡为主,精深加工品为辅。
1.3 鹌鹑 目前饲养的品种有:朝鲜鹌鹑、日本鹌鹑、英国白色鹑、法国鹌鹑、黑色鹌鹑、东北金黄鹑及澳大利亚鹌鹑。现在情况是肉用鹑一般7周左右出售,料肉比约3.6:1,母鹑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蛋重10g上下,料蛋比约2.6~2.8:1。饲养以小、中规模为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目前有些地区形成了区域化养殖,集中加工的良好势头。
1.4 七彩山鸡 七彩山鸡又称山鸡或野鸡,1986年首次从美国引进,集肉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的经济禽类。1月龄体重约250g,4月龄山鸡约1750g;母鸡达1500g,成年母山鸡产蛋约70~130个。其瘦肉多,但肉质较粗,味道也非上口,近几年销路较狭隘,生产上一直未能形成较大的气候。
1.5 珍珠鸡 珍珠鸡,又名珠鸡、几内亚鸟、珍珠鸟。羽毛色彩鲜艳,体羽底色为蓝褐色,身上有珍珠状白色圆点。肉质细嫩,口味鲜美,野味浓郁。生产性能较高,开产周龄为28周,年产蛋100~120枚,可育雏70~80只。商品鸡一般在12~13周龄出售,活重可达1.5~1.75kg,又因其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易于饲养,故可以低投入、低成本、快周转地经营。目前主要集中于京津沪周边、南方沿海省市和山东地区等地。尽管饲养管理上比较粗放,但一般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多以家庭式饲养为主。现在的情况是产品加工与生产相比,相对滞后,这限制了珍珠鸡养殖业的进一走发展。
1.6 鹧鸪 80年代热,90年低温,现在是先烫后凉,因饲养成本较肉鸽低,只要不人为炒作今后有望较大的发展。鹧鸪又称花鸡,其肉质鲜美,骨细肉嫩,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良种鹧鸽年产蛋70~80个,可孵幼稚50~60只。商品鸪生长快,10~12周龄出笼,平均体重达0.5kg以上。现今以家庭小规模饲养为主,生产和数量都不稳定。
2 特禽业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2.1 搞好良繁体系建设,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技术含量 ;目前,绝大多特禽养殖户基本上是在实践中摸索着饲养管理,技术力量非常薄弱。从品种、设备、饲料至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几乎全以各自的经验和想法而经营,尤其是饲养环节缺乏适用技术的支持,致使饲养成本增加和整个经济效益降低。不注重品种选育,种用禽和商品禽不分,商品禽留作种用,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致使品种退化严重。不注重饲养管理和饲料配制技术利用和研究,许多特禽养殖户借用雏鸡的饲料或借用其他营养禽标准,这阻碍了生产性能的发挥,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营养性代谢病的发生。不注重疾病防治技术的运用和研究,降低了商品率,影响了经济效益。提高特禽业科技含量,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2.1.1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肉鸽品种的退化是当前养鸽业存在的最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对良种鸽进行有计划的选育,没有建立原种鸽场,许多养鸽场只顾盲目生产,追求短期效益。较少注意品种的选育和改良,绝大部分鸽场在留种和更新种鸽时总是采用自繁、自养、自留自配的方法导致大部分种鸽出现退化,个体变小,体重差异较大,毛色杂化,生产、孵化、育雏性能较差。我国原有的日本鹑已经退化,引入的朝鲜鹌鹑性状分离大,自法国引进的迪法克肉用种鹑,由于鹑场与专业户多自繁自养,普通发生杂交与退化现象。另外,还有其他特禽发生不同程度的品种退化现象。因此,引进消化与选育提高,同时配合以合理的环境条件,培育适合我国国情与市场需要的新品系及配套商品代是切实可行的途径。特禽与家禽相比,其家养驯化时间特别短,群体内的个体差异较大。若采用最新的育种手段进行新品种的选种、选育工作,其遗传改进量将会是十分明显的。在特禽育种工作中,还要注意提高其肉质的营养保健特点和观赏性,以质量求效益。应逐步建立起特禽原种场、种禽扩繁场、商品生产场和良种繁育体系,并加强种源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2.1.2 科学饲养管理和饲料配制技术必不可少 目前,在饲养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卵量低、种卵孵化率低、育雏期和育成期成活率低、啄肛、啄羽现象严重和饲料转化效率低等。科学饲养管理和饲料配制技术是良种发挥其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保证。特禽业与集约化家禽饲养管理相比,其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研究得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要提高各环节的饲养水平,其核心技术是要有合理的营养水平和先进的饲料配方。首先要根据不同特禽的营养特点和生理、生产需要,加强对各生物学时期营养需要和饲养营养水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优化的饲料配方,再利用现代饲料工业机械加工成全价配合饲料进行科学饲喂。其次,要加强育雏期、育成期及种禽生产期饲养环境的研究和环境控制管理工作,应重视对各种特禽行为学的研究,探明其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以其行为作为选种、制定管理制度、调节环境条件和了解特禽是否处于应激状态的依据。最后,设立生产中急需的科研项目,将取得的科技成果尽快在生产中转化,并加强特禽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建立科技信息网络,促使特禽养殖业向科学化高效型迈进。
2.1.3 加强疫病的防治 长期以来,由于特禽较家禽在许多方面抗病力较强,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普遍忽视了疾病防治问题,今后应该在定期疫苗接种、定期预防性投药和定期环境消毒等工作上加大力度。
2.2 加快区域化建设,强化产品加工,推进特禽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绝大多数特禽养殖场为家庭作坊式,其突出特点就是经营分散,养殖规模小。这种现象导致了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消费之间的脱节。多年来,场家各自为政,自产自销,把目光盯在周边市场和种源的产品回收上,很少有区域性的联合,产品未能联合进入市场,未能形成区位优势使这些小规模的特养户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饲养同种特禽养殖户的成片、整乡、全县等不同层次的区域化建设,使之成为特禽业产业化发展的生产基地或有条件的特养户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发展成庄园或农场,尽可能把每一种特禽生产基地或农场建成一个产业循环网,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这种变零为整战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搞好区域化发展和生产基地建设,选好或建好龙头企业至关重要。根据各地情况,龙头企业可选择加工企业或具有一定养殖规模和较强开拓市场能力的养殖企业等,其重点是解决一些技术复杂、要求高、投资大、风险大的环节和项目,如特禽种场、饲料厂、屠宰场、加工厂、冷库等。龙头企业一头牵着市场,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这可以较好协调市场、生产和规模之间的关系。这种协调关系主要以利润的合理分配为底线,而利润的合理分配形式在产业化初期主要是龙头企业和与之相联系的千家万户之间对其产品价格的确定。目前出现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作组织+农户+市场(公司)”等一体化服务经营机制是当前主要协作方式。
由于特禽产品没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也不是大众化的产品,所以对不同产品进行不同层次的多级开发利用,强化产品加工非常必要。使原始产品变为加工品,使粗加工品变为精加工品,向多样化、产业化、高质量、系列化、普及性推进,这必将对特禽业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这也是龙头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项目的开发上,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创名、优、特、新上下功夫,生产自己的“独家产品”和“拳头产品”,逐步形成自已的特点。
2.3 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协调各方力量以稳步发展物禽业 随着高产、优质、高效特禽业的不断发展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其必然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依赖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社会化服务体系跟不上,就会阻碍特禽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与产供销一体化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网络。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当前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完善以技术、资金与市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各种中介组织,包括各种运销协会、市场经纪人、信息网络服务与饲养及疾病防治技术服务等组织。
总结我国特禽业十几年来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必须要稳定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尤其要注意用经济、法制手段对种禽场的管理。目前重点应按照国家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有关条例依法经营特禽养殖业,不具备科技力量的单位或个人,禁止进行特禽的驯养繁殖,制止“倒种”、“炒种”和“过度投机”的经营方式。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对特禽种禽场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实行种禽认证、许可制度,以确保推广种禽的质量。要全面贯彻特禽生产、兽医防疫、肉品卫生检疫、兽药饲料添加检验等各项法规,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资源环境,最终保证特禽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2.4 搞好市场调查,量力而行,调整特禽业结构 这些年来,我国的特种养殖不规范,发展时起时伏,特禽产品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也不是大众化的产品,这是基本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养殖户对特禽市场缺乏科学分析,把眼光放在了供应宾馆、酒家上,忽视了带动特禽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最终市场是广大普通家庭这一事实。甚至许多养殖户不了解特禽市场,盲目围着“热点” 转,跟着别人的后面跑,人家挣钱,就武断认为某种特禽市场好;反之,就认为不好。更没有考虑到一些单位或个人利用人们致富心切的心态,大肆宣扬,高价“炒种”这一现象。另一方面是特养户对自身能力及其它条件缺乏科学分析。自己是否具有养殖某种特禽的场地、饲料、水源、劳工等,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是否适宜养殖某一禽种,自身是否掌握了养殖的基本经验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是否对将来会出现哪些问题,又如何解决作好了起码准备。
今后一段时间,特禽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效型的特种禽类,养殖户应把眼光投向大城市居民家庭,适时发展繁殖快、成本不高、产品质量好、适应群众生活水平的品种,如肉鸽、鹌鹑、鹧鸪、山鸡、野鸭、乌骨鸡等。而对孔雀、驼鸟等饲养技术未完全解决,市场需求不大且投入较高的特禽应量力而行,不可一哄而上。同时应注意,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同样特禽品种在不同地方,市场大小不同,效益也将差别很大,因此调整特禽业品种结构应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形成区位优势。
2.5 规范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生产,形成正常的发展氛围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尤其是特禽,以前较长一段时间媒体,特别是养殖户(场)的小报对其投资少,利润高,经营灵活,利于家庭饲养等宣传得多,在保健与营养上对某些特禽过度宣传,而对市场狭隘,风险大,缺乏经验技术或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种情况投合了许多农民急切致富的心理,导致对特禽养殖项目的盲目上马。饲养户除对宣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外,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不要奔着暴利、暴富的心理;②要从养殖规模中获利,彻底转变买种卖种投机经营的经营方式;③要立足于需求市场,不要迷信产品回收合同;④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技术资源优势,不要盲目引种,步他人后尘。同时,为了保证饲养户不被误导,建议有关部门设立审查制度,规范舆论宣传,把养殖场家的小报宣传纳入管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