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转基因专题 » 正文

转基因另大豆市场迷茫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3月12日,大商所推出市场预期已久的合约拆分方案,消息出台后市场表现平静,但是,平静中也蕴含着一种茫然。半年来,转基因问题一直是困扰大豆市场的一个难解的结,市场多空因此而重仓对峙。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转基因问题的"结"并不是合约拆分能够解决的,相反合约的拆分给市场出了几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难题一:黄大豆1号(非转基因大豆)与现行合约的价格差距有多少

  毫无疑问,黄大豆1号的推出是顺应国家相关转基因政策的精神,未来黄大豆1号的价格变动将对国内大豆产区的生产起到引导作用。因此仅从政策指导意义上来说,黄大豆1号必涨无疑。而在国际上,非转基因定价也确实高于转基因大豆。但是,恰恰矛盾的是,在我国的大豆现货市场中,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价格事实低于进口大豆(以转基因为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大豆协会中国总监Laney的看法很是客观,他认为:"虽然非转基因大豆是个特色市场,但中国大豆目前的质量还达不到日本的质量标准"。这一句话也道出了现货国产大豆价格低于转基因大豆的原因所在。

  其一,我国大豆产业投资长期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差,造成机械化水平低,栽培耕作方式落后、重茬比重大。而且大豆的购销、经营服务和加工水平差,造成品种混种、混收、混储、混销,收购没有实行优质优价。虽然我国大豆均是非转基因大豆,但是我们的非转基因的平均质量仍然?quot;望洋兴叹"――应该说,总体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综合的工程,这需要时间。其二,我国大型榨油厂一般都集中在南方沿海地区,生产规模都比较大,日处理量一般在1200吨以上,因为吞吐量大,一般的铁路公路运输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要求。即便是通过海运,我国的散装船也无法与远洋货轮的吨位相比。这样以来,远在4000多里铁路以外的国产大豆很难满足沿海的压榨需求。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我国大豆总用量为2972万吨,其中的压榨使用就达到217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大豆在压榨上的需求量远大于食用,而压榨的需求只能大部分依赖进口。这就造成了进口大豆需求旺盛的局面,这些都是非转基因与转基因大豆价格倒挂的主要原因。

  如此以来,如果大豆1号所发现的价格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国产大豆)的价格,那么它的合理价格应该不高于现在的混合合约,但如此一来又会成为笑话--因为国际上,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至少高于转基因大豆15%以上。

  难题二:我国的转基因大豆的市场有多大?

  毫无疑问,目前的国内大豆市场中转基因大豆流通量已经超过了非转基因大豆。去年我国的自产油用豆总量在1100吨左右,而进口大豆总量为1394万吨(其中主要为转基因大豆,全部用于榨油)。从这一现象来说,国内的转基因大豆市场很大。但是,将来会怎样呢?

  我们知道,从1996年开始,我国由大豆、豆粕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从1995-2000年各年大豆进口量依次为30、111、279、319、432和1042万吨,出现这中进口量的"大跃进"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大豆产品相关政策--我国从96年开始放开大豆进口,限制豆粕豆油进口(其间,1999年3月国家恢复征收13%的豆粕进口增值税政策;1998年下半年国家打击走私进口;近几年国家减少豆油配额发放量。)加入WTO以后,2002年我国豆油配额量是251.8万吨,相当于1399万吨大豆的压榨量。由于国内外价格的悬殊,以及非国营企业也将拥有部分配额,因此豆油的进口已经不可阻挡。在中国的大豆市场中,大豆是与豆油、豆粕的总量保持平衡的,在豆油进口增加的情况下,国家即使不去控制大豆的进口量,大豆的进口也会因为加工量的减少而减少。这样以来,国内转基因大豆的流通量就会大大减少。如果历史倒流,我们的进口量回1996年的水平,那么转基因合约在国内的物质基础又何在呢?发展下去是否会成为CBOT的"电子盘"呢?可以说,政策的变化性,对未来转基因大豆期货合约的市场生命力提出了挑战。

  难题三:现有合约将成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现行合约中多空重仓对峙,市场风险在增大。目前的焦点问题是大连交割库内的40多万吨大豆随时都会成为仓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化解风险的唯一途径。合约拆分后,现行合约将逐渐成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既成仓单无法继续在期货市场上"流通",对市场多头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如果基本面不配合,将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现行合约中,某一合约的交割价格将大大低于现货价格,只有这样,仓单才能流出市场,如此一来现行合约的多空矛盾就会激化。

  当然,笔者的想法不一定全面,应该说,大豆合约的分拆在国内大豆期货九年交易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取得了世界大豆定价的主动权,一个真正的中国特色的大豆期货市场开始诞生。但是,应该认识到的是,现实和理想之间还是存在不少的距离,要想拉近这个距离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