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转基因细则等系列政策是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二十一世纪初的全球大豆市场,在残酷的南北半球价格战中痛苦挣扎。美国以变相的价格补贴为武器,南美(主要包括巴西和阿根廷)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出口鼓励政策为盾牌,竞相压低出口价格,以争取世界大豆的市场份额。在这场战争中,南美以稍微的价格优势胜出,其产量已经从99年的仅相当与美国产量的一半起,跃居到现在的与美国产量旗鼓相当。在这场无烟的价格战中,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的豆农。由于进口豆价格的低廉,我国的年度进口量达到了1350万吨以上,对国产豆的价格起到了极大的压制作用,国内大豆种植积极性受到较大的挫伤。有着四千多年大豆栽培历史的我国,却在世界性大豆产量的扩张运动中,成?quot;落伍者",国内产量连续数年在1300---1550万吨之间徘徊。落后就要挨打,国外大豆的疯狂进口已经使本来就在种植成本上处于劣势的国内豆农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全球对转基因是否影响人体健康的争论也愈演愈烈。欧盟、日本等国家对转基因的抵制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大豆70%属转基因品种,阿根廷60%为转基因大豆,这种由我国大豆变异出来的转基因大豆,也在无形中吞噬和"污染"着我国的"地产"大豆,打击着国内大豆产业的成长。这一切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面对目前国内大豆市场的恶劣局势,国家推出大豆振兴计划,旨在提振国内大豆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此,国家有可能推出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来促进大豆振兴。
在转基因上做文章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振兴国内大豆产业,增强国内大豆市场抵抗能力的最佳手段。针对压制国内大豆发展的的汹涌的进口潮,国家肯定会加强管理,但在"怎么管"的问题上也会讲究策略。总的原则是尽量把进口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具体作法上将表现为:价格过低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一项措施起不到效果,也会连续推出几项措施。价格高时,便可以稍微放松进口控制力度,"兑现"一些入世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