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形势误判苦果严重 大豆“多米诺”现象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形势误判苦果严重 大豆风波凸显大宗商品困局

  今年5月,当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对三船巴西大豆说“不”的时候,绝没想到会引来如此多的口水。境外媒体把矛头指向中国大豆压榨商,称他们把使用“杀真菌剂”问题,作为拒绝履行高价合同的手段。

  记者调查的一种说法是,今年4月18日,厦门检验检疫局质检处的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在一艘装有5.9万吨巴西大豆的外轮上发现了许多染红的大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有毒大豆给食用油和豆粕带来严重的安全卫生问题,这才引起国家食品检验检疫局对巴西大豆的重视。

  大豆“多米诺”

  伴随着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对三船巴西大豆说“不”的,是大豆价格的持续下降。

  国家质检总局作出决定4天之后即5月14号,国际油料市场价格就大幅震荡下滑。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收盘暴跌,豆油市场在大豆和豆粕大幅下跌的比价效应之下走低,7月豆油合约跌幅达到3.31%,国内期货市场方面,过去一个月中,大连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大豆期货报3354元,下跌幅度为9.3%,豆粕价格剧跌17%,报每吨2678元。现货方面也是一样,3月末全球大豆价格还在每吨420美元的价位上,5月底则跌至每吨350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暂停接受巴西大豆的消息,被认为是中国进口大豆需求减少的信号,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大豆生产国。

  “事实上,即使没有巴西方面的这几艘船来,没有这次拒收事件,大豆价格还是会下跌。”美国大豆协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说。

  今年的禽流感疫情给了这些饲料厂一记“闷棍”。据了解,一般的饲料企业月销量较去年同期要下降20-30%左右。

  另一方面,在4月上旬大豆价格走低前,大豆压榨厂曾经风光无限。2003年10月,每吨大豆的压榨利润已经达到500元以上。大豆压榨厂的风光伴随着的是饲料厂的大面积亏损。当时就有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在寻找豆粕的替代品,比如菜籽粕以及其他蛋白替代物。菜籽粕也可以做饲料,其价格也让饲料厂能够接受。大豆压榨厂商当时没有意识到,饲料厂找到了退路,一旦风险来临,他们就无法再将风险转移到下游厂家。

  在上述方面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关厂商对宏观形势判断失误。

  形势误判苦果

  “这一点早就可以发现,”美国大豆协会的那位分析人士说,“在今年年初,我们对今年的大豆进口总量有一个估计,就是比去年少。理由是:去年的进口量并不是全年的使用量。”

  没有消费完的豆粕转化为企业的高库存。高库存的存在,必然使资金回笼受阻。

  诸多厂家为何当初甘冒高库存的风险?分析人士说:“他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

  然而,在2003年,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的。当时中国大豆市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豆价格还能居高不下,这一反常情况不能不说是高库存的“功劳”。但接下来的事让一些压榨厂商措手不及。

  4月份,中国银监会通知当地银行暂停在五一期间发放新的贷款,被视为央行缩紧银根的信号,而中国不少油厂都是依赖银行开具的信用证来采购大豆。

  由于政府为了放慢过热经济而采取紧缩银根,因此许多压榨厂面临支付危机,资金链条开始面临断裂的危险。

  “说到根本,还是经营观念没有创新,缺乏宏观意识。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国家经济宏观形势的正确理解!”中粮国际粮谷贸易部的经理许冠华说。

  他具体分析说,“当时库存比较多的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防范风险意识没有与经营思路密切挂钩。一些压榨厂经营意识还比较传统,觉得就是买来原料、加工、再卖出去,就行了。自己在加工过程中费用低一些,就认为有优势了,其实这不构成根本的优势。这些企业缺少对抗风险的能力及转移风险的能力,经营理念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典型例子就是,当价格开始下跌时,厂商们想到了价格联盟。5月下旬,国内十六家大型大豆加工厂举行会议,意图结成一个价格联盟,从5月29日起将豆粕的价格稳定在2900元/吨,以阻止价格的进一步下滑。

  但是,国内最大的压榨企业东海粮油公司在5月31日表示,不参加价格联盟。

  作为国内最大的压榨厂商,虽然目前东海粮油也还有7到8万吨的豆粕库存,这个库存水平远远高于正常的1万吨的库存,但东海粮油表示,“将继续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并进一步降低8、9月份的豆粕报价。”

  美国大豆协会的那位分析人士则认为,在市场环境出现较大、较多风险的时候,只有经营有方的企业才能安然渡过危机,这在前些年整个大豆行业处于蓬勃发展、风险相对较小的时期,是没有人能体会到的。

  他还预测,在国家加强调控的背景下,原本今年较晚一些时候出现的行业整合将在年中出现。这些整合包括合理调整加工厂的布局,进行区域性的调整,有的会淘汰出局,有的会调整产能,有的会暂缓上马。

  不仅仅是大豆

  事实上,大豆价格下跌不是偶然孤立的,其他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下跌。而下跌的背后,宏观形势导致的行业风险并不是仅仅在大豆行业才有。

  2004年5月,我国玉米市场价格除港口地区有所上涨外,其它地区大多稳中有跌。棉花交易方面也是跌声一片。

  另外,高库存导致行业风险并不是仅仅在大豆行业才有。现在,投资一度高涨的钢铁业也面临高库存之痛。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在价格大幅回落的同时,国内钢铁企业的库存开始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一季度,钢材库存比年初增长超过20%。

  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二者库存均比年初增长30%以上。

  一位债券业的分析人士说,从铜、银、大豆和棉花的国际市场期货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作为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原材料,它们都在今年年初达到几年来的价格高点,随后则均展开了幅度不等的下跌乃至暴跌行情。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是随着本轮全球经济景气开始而开始扬升的,最近在达到价格高点后纷纷下挫。

  以上的市场行情走势似乎表明:即本轮全球的经济周期可能在2004年二季度到达高潮的顶点。美国可能即将开始加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开始加息,中国已经开始紧缩,各国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加强了这种预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