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肉仔鸡表现为渗出性素质的病例较为少见,但农业部动检所动物疫病诊疗中心在2001年3~5月间,连续收诊10多例。出现这种较普遍的营养性疾病,较为奇怪,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本病,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调查
发病的肉鸡场分布在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均多饲喂某饲料厂的5%预混料,使用该厂某个料号的饲料7~10天出现病例。发病日龄多在15~35日龄,死亡率为1.5%~10%,表现为胸部、腿部、颈部皮下有绿色渗出液(皮下水肿),发病后立即用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潍坊一家养鸡户的2 000只AA肉鸡苗,鸡群初期生长良好,饲喂该厂5%预混料,10日龄时出现因渗出性素质导致腹水而死亡的病鸡。14日龄时病鸡逐渐增多,死亡数增加到80只。经剖检诊断,及时用药后,该病得到迅速控制。病程持续5天,发病300余只,死亡100多只,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5% 和5%。
2. 病因分析
(1)供给维生素E量不足。畜禽对维生素E的需要与饲料的组成、饲料品质、不饱和脂肪酸或天然抗氧化剂的含量有关。用高能饲料肥育猪和家禽需要供给较多的维生素E,以防止脂肪氧化产生有毒产物。正常鸡饲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50~100)×10-6,如用作抗氧化添加剂时浓度可达0.01%~0.05%。一般来说,育雏鸡、肉鸡、种鸡对维生素E的需求量较大,应使用上限量或比上限量高1~2倍。硒的正常添加量为0.1×10-6,低于0.05×10-6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病。硒在亚硒酸钠中占45.6%,因此亚硒酸钠的正常添加量为0.25×10-6。某厂生产的预混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60×10-6(折算成全价料计算),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0.32×10-6(同上)。由于此量刚超过最低营养标准,并且用来配制预混料的原料可能不是纯品,而养鸡户又没有再添加维生素E和硒,所以造成在肉鸡生长快速期维生素E和硒缺乏,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异常的皮下组织水肿,时间较久成为黄绿色(称为渗出性素质)。
(2)饲料或预混料贮存时间过长或被维生素E的拮抗物质刺激脂肪过氧化,均可引起饲料中维生素E损失。为什么同一批预混料有的鸡场出现发病,而有的就不发病,分析认为与各家使用的饲料原料及保存时间长短有关。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酚类化合物,其中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饲料中易被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所氧化。另外,与鱼肝油混合,也可使生育酚的活性丧失。
(3)本病呈群发性,不同地域的肉鸡都可发病,无传染性,但发病呈速发性,发病突然,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这次发病主要发生在肉鸡发育高峰期,分析认为是由于肉仔鸡生长发育和代谢旺盛,对营养的需求增加,在维生素E缺乏和硒缺乏时更易发病。(编注:除上述可能的病因外,可能与玉米等产地为缺硒地区有关。)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多在2~5周龄发病,病鸡精神不振,重症鸡在3~4天内死亡,病程为7~10天,治疗及时可迅速康复。病鸡站立时两腿叉开,不愿活动,强迫活动时步态不稳,食欲稍减。病死鸡剖检腿部、腹部、颈部、胸部皮下可见弥漫蓝绿色胶冻样水肿物或淡黄绿色纤维蛋白凝结物。颈、腹及股内侧有瘀血斑。腹腔蓄积大量淡黄色液体,心包积液,心脏扩张。肝脏呈鲜红色,表面散布针尖大出血点,肠道呈出血性肠炎变化。对几个发病鸡群剖检,皆未发现白肌病和小脑软化的症状。
4. 诊断
根据发病日龄、流行病学调查,饲料和预混料中维生素E及硒的添加量的分析,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确诊为维生素E-硒缺乏症。
5. 治疗措施
可分别按以下方式处理。
(1)投喂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按说明量加倍拌料喂饲,连用5天,后改用正常量再用10~20天。
(2)每吨饲料中加维生素E 20克(国际单位),连用5天。
(3)每吨饲料中加入0.2克亚硒酸钠,连用7~10天。
(4)在饲料中添加0.5%大豆油,连用5天。
(5)预混料厂加大维生素E和硒的添加量,并严格把好购进原料质量关。
6. 结论
本次渗出性素质的发病原因为维生素E和硒缺乏所致,用上述方法能很快控制病情。经增加预混料中维生素E和硒的含量后,饲喂这些预混料的肉鸡没有再发生相同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