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寡聚糖与阿散酸对乌肉鸡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摘要: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乌肉鸡540羽,随机分成九组(八个实验组/个对照组)。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案,每组设两个重复组,每重复30羽,以研究不同水平的寡聚糖(分别为0。05%,0。15%,0。20%,0。25%)与阿散酸(分别为50/75/100/125/)对乌鸡肉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寡聚糖能否替代阿散酸。

  关键词:寡矩糖 阿散酸 乌鸡肉 生产性能 比较研究

  1. 前言

   阿散酸(P-Arsanilic Acid),又称对氨基苯胂酸,它作为人工合成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不仅能促进蛋白质脂肪的同化作用和有效抑制肠道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还能改进机体色素的形成,使动物皮肤红润,被毛光亮,工阿散酸在动物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阿散酸在广谱抗菌促生长的同时,却抑杀了动物体内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双/杆菌等,会让动物出现菌群失调现象,导致动物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另外,阿散酸通过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不、安。为此,寻求和使用既能替代阿散酸抗菌促生长,又无污染,不抑杀动物体内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会让动物出现菌群失调现象,导致动物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另外,阿散酸通过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不安。为此,寻求和使用既能替代阿散酸抗菌促生长,又无污染、不抑杀动物体内有益的寡聚糖类生长促进剂显得日益迫切。寡聚糖又叫寡糖或低聚糖,通常是由2~10个单糖基通过B(1,2)糖苷键连接而成为小聚合体,它克服了阿散酸对病原菌的抗药性和对环境的污染等不利因素,并且具有增殖有益微生物、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以及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是由于阿散酸、益生素的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

   目前,有关寡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已有少量报道,并一致表明:寡聚糖在提高动物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以及增强动物免疫力等方面有着明显作用。但研究寡聚糖和阿散酸在相同条件下对动物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故本试验以乌肉鸡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平的寡聚糖和阿散酸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寡聚糖在生产上能否替代阿散酸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日期

   2002年10月20日——11月20日为试验期,其中预饲期5天,正试期26天。

   2.2试验地点

   本试验在重庆市荣昌县农场鸡场进行。

   2.3试验材料

   2.3.1 寡聚糖为肥力多I型(GF2+GF3+GF4)=30%)(由江门量子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2.3.2 阿散酸(浙江黄岩荣耀化工厂生产)。

   2.4 试验动物选择与分组

   由重庆种禽场购回出壳乌肉鸡鸡苗540羽,随机分成9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0余雏鸡,以重复为单位称初重,每组随机饲喂一种试验饲料。

   2.5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试验设计方案,分别用寡聚糖水平为0.10%、0.15%、0.20%、0.25%和阿散酸水平为50、75、100、125mg/kg设计成八个试验组,另设一个对照组,共九个处理组,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

   2.6日粮配置

   本实验所用饲料为自配料,挤出饲料配方见表2,并按此配方加工成粉料,然后将生长促进剂按试验设计要求添加在粉料中,经充分混合后备用。

   2.7饲料管理

   采用立体笼养,与出期间用煤炉保温,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按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各处理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

   2.8 测定指标

   在试验全过程中逐日观察记载各试验鸡群动态、健康状况、粪便、采食、饮水等表现;并以试验组为单位,测定个组的G(总增重)和F(耗料量),进而统计出ADG(平均日增重)、F/G(料重比)和E(经济效益),并对F/G、ADG、E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表1试验设计方案

  组别 寡聚糖(%) 阿散酸(mg/kg)

  对照组 0 0

  试验1组 0.10 0

  试验2组 0.15 0

  试验3组 0.20 0

  试验4组 0.25 0

  试验5组 0 50

  试验6组 0 75

  试验7组 0 100

  试验8组 0 125

  表2基础饲料配方 单位:%、MJ/Kg

  原料 配比 营养指标 营养水平

  玉米 65.15 CP 19.50

  麦麸 5.00 ME 12.10

  豆粕 21.99 Lys 1.06

  菜籽饼 4.95 AP 0.45

  蚕蛹 4.40 Ca 1.00

  预混料 0.10

  L-Lys 0.25

  DL-Met 0.11

  CaCO3 0.85

  CaHPO4 1.90

  NaCl 0.30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组别 组数N 体增重(kg) 耗料量(kg) 料肉比

  对照组 2 13.47000±1.12854a 30.98845±1.16340ab 2.30500±0.10677bc

  试验1组 2 13.94120±0.93861ab 31.79570±1.43868b 2.28240±0.05049bc

  试验2组 2 14.32380±1.04100ab 32.16310±0.98755b 2.24890±0.09447

  试验3组 2 13.62160±0.98033a 28.29050±1.27124a 2.07890±0.05629ac

  试验4组 2 13.62610±0.81247a 30.49285±1.51427ab 0.23830±0.02263bc

  试验5组 2 13.79365±1.00699ab 31.75970±1.55351b 2.30450±0.05558bc

  试验6组 2 13.68230±1.22683a 31.12315±1.63561ab 2.27850±0.08471bc

  试验7组 2 15.99005±0.27099b 32.10660±1.34166b 2.0075±0.05119a

  试验8组 2 14.75920±0.50728ab 31.81835±1.00756b 2.15595±0.00587abc

  3.1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其试验结果见表3

  表3试验结果

  备注:表中同一列的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1),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由表3可知,添加阿散酸和寡聚糖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乌肉鸡的体增重,思维添加寡聚糖的饲料组别的最大体增重(即第2组的体中)比对照组体重增加了6.34%;饲喂添加阿散酸的饲料组别的最大体重(即第7组)比对照组增加18.71%。

  3.2.2 减少了耗料量,降低了料肉笔,提高了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田家寡聚糖的第3组料肉比比对照组降低了9.81%;添加阿散酸效果最好的第7组料肉比比对照组降低了12.91%。经济效果不明显。

  4. 讨论

  4.1 寡聚糖

  本试验中寡聚糖组体增重增加,料肉比明显下降。而且还有资料显示在饲料中添加寡聚糖可以降低腹泻率和死亡率。据Savvage等(1996)表明饲喂寡聚糖饲粮的肉鸡胆汁中IgA水平可提高14.2%。Spring(1993)研究发现,寡聚糖还可减少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在肉鸡肠道上的附着。据王全军(2000)研究表明,寡聚糖能间接为动物肠道中的有益菌提供所需要的维生素,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一起共同占据肠道黏膜表面形成生物学屏障而抑制肠道中致病菌的定植,还可降低肠道Ph值而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维持生态平衡。动物内源消化酶几乎不能分解为肠道中有益菌群能充分利用寡聚糖,而有害菌群则很少能利用。在高温下几日粮中使用寡聚糖效果更显著。寡聚糖通过改变肠道菌相、消除消化道内病原菌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从而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发挥促生长作用。由表3可见当寡聚糖添加水平在0.2%左右时,可明显改善乌肉鸡的生产性能,其后随着用量的增加,对乌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为负增长,所以在乌肉鸡日粮中的添加量范围在0.15~0.25%时效果最好。

  4.2 阿散酸

  阿散酸中所含的砷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砷也是某些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此外,砷还可以刺激黏膜及肝脏中谷光甘肽过氧化物的生成,在却砷雏鸡血清中脲酶水平下降,表明其影响到精氨酸代谢,由此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或降解受阻,因此认为它有可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或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阿散酸还具有抗生素样作用,可阻止肠道壁变厚,利于营养物质吸收。但阿散酸也有其有害的一面,当肉鸡使用量过高是会出现类似于VB1缺乏的症状,即出现虚弱和中风,然后出现头抖、缩头、共济失调。另外,阿散酸很少被消化道吸收,并吸收后大部分都无变化的从肾脏排出体外,引起污染环境。

  4.3 寡聚糖与阿散酸

  从本次试验来看,使用阿散酸和寡聚糖都是乌肉鸡的增重和料肉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由于寡聚糖的价格较便宜,而且对环境无污染,在乌肉鸡体内无残留,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安全。但,阿散酸的使用虽有研究表明含砷量小于0.1mg/kg,不影响人体健康,但此结果已被众多国际权威机构否认(如WHO、FOA等),认为含有砷的食品对机体的众多功能无益处,并对神经系统有损伤。所以阿散酸被禁用或取代在我国时间不会太久。寡聚糖在这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崇尚绿色、环保、无污染的21世纪,寡聚糖在饲料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5. 结论

  本次试验表明:阿散酸提高乌肉鸡的生产性能的效果随比寡聚糖要好,但寡聚糖的添加量在0.15~0.25%之间的效果接近于阿散酸,使其作为阿散酸的替代品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