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关于对企业价值的理解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2-12-12

  前段时间听到一个讲座,说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1、资产的价值;2、盈利的价值;3、增长的价值。而且,我们根据最核心的DDM估值模型进行理解企业价值的时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价值与企业现在的资产负债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应该如何去理解这其中的逻辑呢?我经过思考后,是否可以从下面的角度去理解。

  一个企业的资产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和顺序去理解:

  1、总资产:你原始投入的现金(注册资本)+包括后来应该分红但是没有分的利润(现金超过未分配利润的时候才有意义,将来企业亏损时会冲减这部分)+在转让股权时超过净资产的部分(资本公积金)+加上你从银行借来的或者发行债券借来的现金+你赊欠人家的东西。当然,还有其他的盈余公积之类的。总之一句话,就是股东投入的钱和借来的钱和物,是你可以用来支出并经营的钱。资产负债表上称之为“股东权益+负债”,这就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股东权益+负债”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资产就是“摊子”的意思。一般人从字面上理解资产的时候,会误以为会计上的资产就是自己净拥有的,其实,借了人家的放在自己这里,会计上也称之为企业资产。

  2、继续上面的往下理解,那就是,自己投入的和借来的钱和物是以下面的东西存在的,如有的变成了固定资产,有的买了原材料,有的变成了存货,有的变成了在建工程,有的变成了对外投资,有的已经形成了产成品方仓库了,有的卖给人家了,但是还没收到钱(应收账款),当然有的继续以现金的形式存在(银行存款),我们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以上1和2都是看得见或想得到的,不管它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如果企业资产就按照上面的形式一直存在,不进行对外交易。那么它们就是一个静态的资产,不能带来盈利。但是,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获利,那么它们就得销售。那么在销售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下面第3部分内容。

  3、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等,这些要扣掉在做成产成品的时候支出的成本,多出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这部分营业利润扣掉该扣的费用(三费和税)就是净利润了。净利润扣掉分给股东的部分应该计入第1部分,即未分配利润,然后继续投资(这部分应该分给股东的,没分,但依然是股东的,你也可以理解为分给股东了,又按照比例投进来了,所以,未分配利润也是股东投入的)。但是这部分未分配利润不都是现金,有的就是应收账款。所以,有的企业尽管赚了很多钱,但是人家都没付给你,都是欠着的,但是你自己也欠人家的钱,结果你尽管赚了钱了,但是日子依然过的艰苦。这就是巴菲特为什么喜欢现金的原因。

  现在我们理解一下净资产即股东权益的概念。股东权益是总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在数值上是一样的。但是这个等式左边的和右边的在存在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必然一一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看资产和负债,我们会知道企业的总资产扣掉借的,就应该是真正属于企业的,也就是说,我们买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属于我们投的,但是我们投资的部分是怎么来的就不清楚了。如果只看股东权益,那么我们很清楚我们投资了多少,投资的构成是什么,但是我们用这些投资钱折腾了多大一摊子事就不清楚了。所以,我们把等号左边和右边的都陈列出来就是想让投资者左右都明白。以上就是资产负债表的逻辑。当然,会计人员为了让投资者更清楚的了解企业状况,就发明了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企业的现金都哪里去了,怎么来的。利润分配表是告诉投资者从收入扣掉成本再扣掉费用和税,然后剩下的东西就是利润了。至于管理层如何处理这些利润,要么是分给股东了,要么就留在企业里了。留在企业里也是股东的钱,区别是在投资者包里还是大家共同的包里。

  那么这些和企业价值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在判断企业价值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们看到上面那一大堆东西可以一直周而复始的运行下去,而且,不存在要不回来钱和还不上帐的问题。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盈利,我们就可以给这个企业定价了。主要考虑的是投入回报率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是苛刻的,会要求赚到的钱尽可能的都是现金。企业赚多少钱,赚的钱中有多少是现金,企业能存在多少年,我们用什么样的折现率折现,这些都是未来的,都是资产负债表上找不到的数据。所以,一个企业他应该定在多少倍市盈率和我们看到的上面的那3快内容,的确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如果上面3快内容的假设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别人欠我们的老是要不回来了,而我们欠别人的又必须得还上。那么上面的过程就不能周而复始了,就得停下来。这就造成了亏损。所以,我们在预期未来的时候,又不得不考虑这三块内容的质量问题。

  所以,投资在分析企业的时候,除了分析盈利和盈利质量,还得分析借以盈利的资产的质量。如此一来,我们在购买企业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用下面的逻辑来判断了,我们一般是以下面的逻辑和顺序理解资产的

  1、 看股东权益(净资产),即我们之前的股东都投入了这么多钱;

  2、 看负债,有多少是欠的。(有借银行的,有发债借的,有的是预收的,也有的是直接赊了人家的原材料等)

  3、 看资产,即我们之前的股东用自己投入的钱和借了的钱总共弄了多大的摊子。这个摊子包括的东西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我列出这三块东西,是有一个潜台词。就是如果你是后来新引进的股东。我首先告诉你,我们原来的股东总共出了这么多钱,这些你看到了吧。我们用这些你看到的钱折腾了这么大的摊子,这个摊子目前能给我们创造更多的现金。所以,你的出资至少得比我们先期投入的多吧。否则,我们前面的工作不是白干了吗?为了补偿我们前期的努力,你现在付的每股的价格必须要比我们原来的股东付的多吧。当然,付多了,你不干,付少了,原来的股东不干。所以,得付多少,你自己看着办吧。那么对于投资人来说,到底应该付多少倍的原始投入(市净率),这个有标准?很显然没有标准。这也可以理解,企业定价和你原来股东投了多少钱没有很大的关系。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算市净率呢?

  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说,你后来加入人家的公司,不管人家投入了多少,你自己现在的投入必须满足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每年都从中得到多少比例的回报。是5%?还是10%?又或者更高。如果你有了预期的收益率,如果你再知道这家企业在你投入之后的一年里能有多少收益,那么你愿意付出的价格就已经知道了。如你要买的企业在你买入后的一年每股赚1元(先不考虑盈利质量),如果你要求至少要10%的回报,你才愿意投,那么这家企业至少不能超过10元钱,否则就达不到10%的收益了。如果你再假设这1元中,有20%的将变成坏账,只有8毛收回了现金。那么企业的价格就只能在8元卖给你,你才愿意。如果你不是买一年,而是很多年,这就需要折现了。那么用什么折现率呢?上面我们提到的是10%,一般都用无风险国债一年期利率进行折现,但是这是一般的情况。如果你的要求是很高的,那么你心目中中就有了自己的折现率。这样算出的价格就不同了。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不同,那么他所期待的价格就不同。你要求的回报越高,企业的报出价格就应该越低,否则,你就没有兴趣。因此,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因人而异的,当然会有一个一般认同的价格。而不是你心目中的价格。

  如此看来,市净率是一个客观上的指标。是因为你有了企业的定价,根据你的出价算出了市净率,你才知道你是付了多少倍的净资产的价格。

  因而,企业的定价与股东权益并没有关系。当然,你在预期未来一年企业是否可以赚1元钱并且有8毛钱是现金的时候,你需要有一个参照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过去的表现。当然企业分析师还会看整个企业的和同行的竞争,市场需求,行业背景。如此,就越来越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