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谈谈新工作一年之后的感受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1-07-28

不知不觉之间,新工作已经干满一年。这一年的收获如何呢?还是先拿业绩结果说话:一年前加入的时候,公司业务举步维艰;一年后的今天,在新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同比实现了销售金额增长36%,销售渠道利润增长77%(也是近4年来的最高渠道利润)。

跟HR紧密相关的几个指标,公司员工人数同比减少了15%,人员效能(人均营收)提升了51%,人均利润更是提升了325%

除去上面这些数字,我自己觉得还是有三个方面的最大收获:

 

1. 自我进化

一年前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后面的经历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改变。公司属于快消品行业,接近40%的销售业务通过在线渠道完成。这样,我们就兼具了ToC和互联网组织最典型的特点:快速变化、快速迭代。

“以客户为中心”在这个市场上不光是一个口号,而是必须融入每个人骨子里的精神。每个月市场上都有一些全新的品牌诞生,在这种残酷的丛林法则下,组织必须拼命奔跑,随时随地地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稍不留神可能就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了。

我之前服务过的公司主要是以ToB业务为主,进入ToC尚属首次。记得在加入这家公司的早期,我曾以为自己的过往经验在这里可以找到用武之地,但是后面随之而来产生的冲击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经历了从不适应-自我否定-自我清零-重新适应的过程之后,我现在已能去享受每一天的工作。确实,如果有一份工作每天都能让你学到新东西,哪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兴奋呢?

借用一张关于奈飞进化过程的一幅图:

奈飞进化过程的一幅图

奈飞在历史上也经过了四个阶段的演变:一开始是DVD租赁公司,后来成为DVD订阅公司,再后来成为互联网流媒体公司,今天则已成为了一家2000多亿美金市值的全球娱乐公司。奈飞在4个发展阶段,可以说是4家完全不同的公司,正是靠不断地打破自我,一路进化到今天的样子。

组织如此,人也一样。与其担心“35岁焦虑”,倒不如想想怎么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打破自己,一路实现自我进化。

这几年,我经历了从企业到创业,现在又回到企业,每一个阶段都免不了逼着自己主动清零、主动进化。因此,不论接下来的选择是什么,我现在完全不焦虑了。只要自己保持与时俱进,那么当任何挑战和机会出现的时候,我相信自己都是已经准备好了。

 

2. 关注每个人

组织是复杂的,每一项业务的背后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人又是最复杂的物种。组织的决定传递下去之后,表面上人们都接受了,但实际上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可能有什么情绪?如果他们有不同的意见,有没有安排解释和疏导?

贝恩咨询公司的经典作《创始人精神》中提到:组织业务规模扩大之后,往往会受到一些破坏力的作用,导致企业发展失速,甚至坠入衰退的深渊。而这种典型的破坏力之一就包括:听不到一线员工的反馈

在大企业中,管理人员可以屁股坐在办公室里开会指点,并不需要像小企业那样事必躬亲、身临一线。殊不知,这样逐渐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脱节,最终导致管理者在重大决策上的误判。历史上柯达、诺基亚和家得宝公司的失败案例,都深刻地诠释了随时保持一线敏锐度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也许因为公司规模的原因,我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了组织和团队上面。今天在这家公司,董事长和CEO随时都会提醒HR对个体的关注。哪怕是某个生产线工人反映的问题,我们也需要认真去调查取证和及时反馈。

上级领导自己也是以身作则,随时找机会和公司员工聊天交流,这让骨子里并不喜欢主动找人聊天的我倍感压力。

最初我会觉得这是有点浪费时间。但是时间长了,我开始意识到,个体是组成组织的元素,个体的问题解决好了,组织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做好对个体的关注,恰恰就是做好组织文化的最重要的基础

今年早些时候,公司第一次举行了全员敬业度调研,在回答“你最喜欢公司的哪个方面”这个问题时,答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公司文化”。我希望未来能够把这种对个体的高度关注继续坚持下去。

 

3. HR职业发展之路

经常有遇到HR小伙伴很关心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如何才能做到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个岗位?

说实话,以前我以为自己有一些答案,但是直到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她的观点在某种程度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

这位朋友长期在互联网行业从事HR工作,现在是某著名互联网公司的HR一把手。上次和她一起吃饭,她告诉我一个现象。她说:你看啊,今天国内这些大的著名互联网公司的HR负责人没有一个是HR科班背景出身,比如:腾讯、京东、字节、百度、阿里和美团。

我一想,还真的是这样。那为什么是这些人呢?原来,这些HR负责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和公司创始人一起创业的伙伴,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人。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她继续分析:做到公司HR负责人,你懂不懂这个领域里“术”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得到老板的信任;如果你真的想把“术”的东西搞懂,你完全可以去招一个厉害的HR专家来向你汇报就好了。

我这个朋友说的上面这些话不无道理。这里我并不是说做好HR,懂得其中技术层面之“术”并不重要,而是,在懂“术”之余,有没有让自己的格局放得更高一点?

对于每一名志在HR金字塔尖的同学们,是否也可以花时间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 我平时把最多的时间花在了哪些地方?

● 我每天关心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和老板关心的问题有对齐?

● 我对业务了解的是否足够深入?

● 我是如何与老板建立并维护信任关系的?

以上,作为重回企业一年之际最主要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