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高科技企业案例:供应商签约是个管理期望、调整期望的过程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7-14  
签订长期协议的六步流程。

供应商的长期关系的体现之一是长期协议,其目的是为双方未来几年的合作确定基调:我给你承诺几年的业务,你给我承诺更多的降本、更好的质量和更好的交付。对双方来说,这样的长期协议是个很大的承诺。所以,合同的签订和维护需要涉及多个职能,要花费很多精力,得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里我们分享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案例,来介绍签订长期协议的六步流程。

这是个美国企业,当时的情况是供应商管理不成体系,采购团队的精力主要花在订单和料号层面,供应商层面的品类策略、供应商关系很不健全。企业所在行业独特(要知道,凡是技术领域,都有某种独特性),供应商和客户的选择都有限。所以,该企业与关键的供应商是长期合作,但关系一直不融洽——长期合作并不等于长期关系,这就如你家邻居老张两口子,虽说结婚都60年了,但还是每两个月闹一次离婚,每次都是鸡飞狗跳,你不能称作恩爱一样。

表现在这个企业,就是双方周期性地“互坑”:供方产能过剩,买方市场时,客户就折磨供应商(具体内容你当然知道);行业回升,产能短缺时,风水轮流转,刀把子就攥到供应商手里了,于是就借机涨价,不愿扩张产能,交付和质量都没法保证。年度降本就更不用提了:谈判就如打仗,谈判期间,双方处于战争状态,互相提防,沟通困难,威逼、利诱、恐吓,暂停合作,导入竞争对手,无所不用其极。双方关系一直疙疙瘩瘩,供应绩效难以保障,供应商的数量越来越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这个企业就更换采购的老总。这位老总一到,就驱动采购团队制定品类策略:针对每个品类,比如机械加工件,有多少采购额,有多少供应商;哪些供应商是增长型的合作伙伴,哪些是淘汰对象。对于增长型伙伴,主要是战略与优选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约定双方的期望。在建立品类策略时,这是个一次性活动。后续定期维护品类策略时,对于新纳入的增长型伙伴,也需要补签类似的协议。

整个签约流程分为六步。

第一步是制定总体计划。这是对几十个主要的增长型供应商,决定哪些先签、哪些后签。比如在案例企业,战略供应商优先,目标是当年完成签约;优选供应商呢,可以适当延缓到第二年。签约是件大事情,需要消耗管理人员的很多精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让所有的合同谈判都同时开始。分批分次来签约,集中精力,谈一个,签一个,增加成功的概率。

某高科技公司综合协议签约六步曲

第二步是对签约供应商,逐一制定签约战略。这是协调内部客户部门,比如设计、质量、生产、营销等,确定要从这个供应商处得到什么:哪些是必须得到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哪些是可以谈的,整理总结成一页纸,以指导合同谈判。换个角度想,采购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这签约战略其实就是理解内外客户的需求,是与供应商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

比如在这个高科技企业,供应商经理与各方会谈,整理出签约战略,由供应商行动小组审阅,合同管理负责人最终批准。供应商行动小组一般是由设计、质量和采购的骨干人员组成,也能代表主要的内部客户。这也是避免合同都快谈好了,拿到内部客户处评审,内部客户不同意,造成反复,不但浪费时间,也失信于供应商。

第三步是高层协调,这是邀请供应商的高层来,与公司的高层简短会面,由公司高层强调供应商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在高层达成共识,以便执行层的后续签约与执行。这个会面也是沟通长期合作协议重点内容的好机会,比如年度降本目标、合作开发的知识产权归属、供应商建立寄售库存等。这些都是很关键的东西,有些供应商,比如跨国大型企业,会坦诚地告诉你哪些可以谈,哪些不可以。因为这些公司规模大、“婆婆”多,有些条款是不可能通过内部的诸多审批。这时候,作为公司高管,需要判断是继续下一步,展开谈判;还是暂时叫停,把资源集中在签约意愿高的供应商身上。

不是每个供应商都需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也不是每个供应商都愿意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对于采购方来说,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对象主要是关键供应商(战略和优选供应商);而对于供应商来说,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对象主要是关键客户。这就如谈恋爱,只有两者都匹配、有兴趣,才能建立长期关系。所以,作为采购方,必须明辨这一点,树立合适的期望。

高层协调后,如果决定可行,就进入正式的谈判。因为是大合同,谈判对象都是些关键供应商,谈的都是些实质内容,所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来谈。比如2003年我刚到硅谷工作,看到一位同事在打印合同,说就差一个关键点,长期协议快要签了。两年后,这老兄跳槽到谷歌去了,临走前问他,那合同签了没有?答曰还没有,还是在那个关键点上卡着。这可能有点极端,因为谈判对象是个日本公司,一百多亿美金的大公司,层层官僚,啥事也做不快,这么关键的大合同就更不用说了[1]。

一个大合同谈个半年是挺正常的。在这期间该怎么办呢?那就是签订备忘录,让大家达成共识的尽早生效。比如采购方要求5%的年度降本,供应商做不到,但可以给2%。那好,我们用备忘录的方式让这2%立即生效,从下周的订单上开始执行。

议定备忘录大致在谈判开始4到6个星期签订。这时候双方已经就关键点谈了几个回合,能谈下来的大多也谈下来了,剩下的八成得打持久战。

签订备忘录的好处还在于避免人事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省得人走了,又得从头谈起。我们都知道,销售是个流动性很强的职业,采购也是,特别在技术含量高、设计与供应商都很强势的行业,采购介于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很难做,属于高危职业。比如我在硅谷管理供应商时,几年时间,同事都换了好几茬,等到我转离采购时,已经做成了部门的元老经理,而我才不过做了3年而已。在一些行业和公司,采购有轮岗的习惯,备忘录对保持谈判的连续性挺有帮助。

第五步就是议定合同的主体,花3到5个月时间,争取把所有的关键点都谈下来。这是个挺困难的往返过程,是个双方不断调整期望和妥协的过程,要争取高层的支持,灵活调整公司战略和期望。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考虑降低合同的复杂度,尽量避免定制内容太多,避免后续的执行难度。这需要在标准合同文本上下功夫,明确规定哪些可以调整,哪些不能。这也要求标准合同文本要力求公道。有些公司的标准合同有太苛刻的法律条款,供应商难以接受,也是谈判旷日持久的一个因素。

终于谈好了,第六步就是公司内部签字认可。主要的当事人都得过目、认可,然后签字生效。比如在这个高科技公司的案例里,主要当事人有采购(他们有供应商年度降本的目标)、设计(他们对供应商支持新产品开发、知识产权的归属很在意)和售后服务(供应商也支持售后服务)。这些人大都是高级管理人员,日程紧、责任多,没时间、也没耐心细读几十页的合同文本。他们对于签订这样的大合同也往往感到不自在,倾向于拖延,有时候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纠结,其实就是不愿意做决策,是签约过程的大障碍。作为合同谈判的主导者,采购需要做好归纳总结,汇报主要内容,比如重点阐述以前双方有异议的地方。最为忌讳的是陷入一些无谓的细节而不能自拔,用老美的话讲,就是掉进了兔子洞,最后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地方卡壳,这合同就三年两载地拖下去了。

纵观整个签约过程,其实是管理内外期望的过程。签约就如谈价格,永远没有最好;最好的结果就是大家心理能承受的结果。签约过程也是管理关系、调整期望的过程,在遵循一定的流程下,比如说上面的六步流程,还需要发挥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内部客户的期望,可以说是供应商管理中最为挑战的任务之一。

长期合同文本应该力求抓住重点,简单、标准化。又长又复杂的合同在美国也是个问题。比如上面的案例中,该高科技公司的供应商主合同曾经是140多页,还有大大小小成十种别的合同,而且每个条款都可以谈判。结果不同供应商签的合同往往不同,给合同执行带来诸多不便。规范合同后,公司推行统一合同基本条款,从140页减少到24页,简化、规范了公司的合同管理。合同的签字权也从供应商经理提升到首席采购官,客观上控制了供应商准入和确保采用统一的条款、流程。

顺便提及,短期关系并不意味着合同少、简单。相反,正因为双方互信度低,合同反倒很长,种类反倒很多,但还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比如有个本土的房地产公司,承包合同有几百页,半尺多厚,但收效甚微——承包商是最低价中标,在签合同时就知道如果按照合同履约,注定没钱赚,甚至亏本,所以从一开始就不把合同当回事,而是等着项目开工了、房地产公司没法更换承包商时,就以各种理由索赔,要不就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合同不是写得不清楚,但又有什么用?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签约的本意是选个同盟,这前提是供应商有的赚;当供应商没得赚的时候,其实是选了个敌人——供应商没有可失去的,就无所畏惧。要知道,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供应商最可怕,你千万不能把供应商逼到那个份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