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市场难做,中小企业如何破茧成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7-10-09

  不少中小企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处在“上不去”和“下不来”的阶段。

  产品越做越精,可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投入与收益比,一年不如一年,企业缺乏持续的盈利能力。

  由于竞争压力,许多企业变得越发浮躁,在经营上过分注重既得利益,产品销售靠促销活动或价格打折,产品靠“COPY”。很多企业如同“熊瞎子掰苞米”,每次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就等于是对以前产品的否定。企业虽然在不断否定中发展起来了,可是企业自身无法形成稳定的产品风格和体系;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老板们突然发现企业的上升乏力。

  由于成长速度快,使得多数企业缺乏基本沉淀,企业在做大的同时,老板们也渐渐地“不会玩儿了”,为产品的销售发愁,为发展和管理经销商犯难;虽然很多企业十分清楚自身的问题,可就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真正遇到了十分棘手的事情。

  什么是十分棘手的事情呢?

  就是企业的产品营销能力。

  因为,在过剩经济时代,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产品。

  这一点我曾反复在各种场合强调过,但许多老板恰恰在这方面很盲目,总认为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怎样怎样棒,但说实在的,对于市场来说,你再多的技术、再多的专利、再好的工艺、再好的品质,如果在认知上不能与消费者需求对接,自然而然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你企业想给的东西不是消费者想要的东西,你说,你生产的那一大堆东西讲好听点是库存,讲难听点就是垃圾。

  现实中,有许多老板很迷信自己的产品,总觉得配方科学效果可靠就会拥有好市场。

  错了!

  记得在《史玉柱自诉:我的营销心得》79页中有段话:市面上好产品太多,但做好的不到10%,核心原因就是策划没搞好,没有过策划关。在营销活动中,付出的成本最高的其实是人的智慧,就是策划的成本,而不是电视、报纸、网络推广的费用。

  这话有道理的,脑白金没什么科技含量也并不算好产品,但卖出了白金价。史玉柱懂得消费者的认知心理,明白对方的需求欲望,不是强调主观感觉良好。告诉你,自己感觉产品这好那好根本没用,那是你的认识,不是消费者的认知。好产品当然是成就好市场的前提,但关键是,这里的好产品是个特指:是指经过优秀团队精心实战策划过的产品才是具有市场说服力和杀伤力的好产品。没有经过系统策划过的产品本质是谈不上什么好产品的,因为它没有灵魂,属于没有卖点、没有模式、没有资源的一类就不可能具有生命力。

  同样的道理,许多老板也许会不甘心,我这产品好啊,应该会有多少多少的市场份额,不要多,只要是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也就很可观了,怎么会没有市场呢?

  是啊,他们的一厢情愿,他们的心理预期似乎也有道理,但在我看来,这也只是画饼充饥自做多情而已,你的产品的确有很广大的市场,几千万都不够甚至几十个亿也不在话下,但关键这只是潜在市场,而远远不是真正需要的目标市场,而一家找不到找不准目标市场或者找到了但不能打动目标市场引导目标市场的产品又有什么用呢?

  现实中的许多老板,对于产品的市场运作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战略和规划,就算是有,也仅仅是自娱自乐型的,每天似乎都在凭感觉做事,产品要么跟风,想照搬成功企业的营销模式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就根据所谓祖传秘方或自身拥有的某种特定优势开发生产出的产品,凭主观感觉总以为会在市场上顺风顺水。

  结果,好产品不一定有好市场,好市场不一定是好产品的客观事实与原先他们的心理预期和希望截然相反;在中国漫山遍野一大堆失败或即将失败的产品中,不缺研发、不缺专利、不缺品质、不缺技术,同时也不缺规模、不缺资源,可为什么产品就一蹶不振、折戟沉沙呢?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策划水平不行,营销能力薄弱,不懂市场需求、不了解消费心理、不明白行业竞争特点,中国企业最大的悲哀就是产品的优势成为不了市场胜势!你光凭所谓的技术、工艺、专利等等能行吗?

  说白了,只要是真正做过营销,应该不难看出,世上最不缺的就是产品。而且,你的产品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认为你的产品是什么,也就是通俗意义上讲的关键要有好的方法,而好的方法往往能换救和延长产品的命运。

  如果说,15年前中小企业来蓝哥智洋机构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是营销;10年前是内部管理和效率;5年前是如何留住优秀人才、如何获得资本助力?

  那么现在,问的更多的是如何转型?如何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经营是一种动态变革经营,企业不再是竞争谁的既有规模大、过去的成就多,而是竞争在转折点,决胜在创新上,因此,老板们如何适应、驾驭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尤现重要。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获得了真正主权,他们现在能够以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方式表达情绪、发表评论、影响甚至参与设计与生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小企业原有的生产要素都需要打散重组。但是,这几年不要说在全国做得有声有色、虎虎生风的品牌了,就是某个区域、某个局部做得象样些已经很不错了。

  为什么?

  这是因为存在以下比较共性的问题。

  一、营销手段落后乏力

  互联网时代,市场已不再是企业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场所,而是双方互动的价值创造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从内部流程质量和效率转向与消费者互动的质量上。目前从总体上来看,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如体验、内容、交互、场景、感知所代替,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比如内容营销来武装自己。

  但是,许多中小企业这方面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不明白现在已是需求决定生产的时代,他们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广告营销,这在现实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营销手段落后。

  例如,许多中小企业还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工具来拓展市场,而仅仅依靠企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自力更生。这显然对营销的理解是狭隘的,也是片面的,当然也满足不了日益变化的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中小企业何来发展?

  当今中小企业失败的5大基因:

  1、不善于行业聚焦;

  2、凭自我经验主观行事,缺乏应对变化调整能力;

  3、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和主张不能清晰的得到表述并被目标消费者认知;

  4、营销上急功近利、宣传上炒作透支;

  5、跟风、模仿、追随别人。

  二、营销创新机制缺失

  中国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能否适应竞争环境,是企业能否生存的根本。一些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技术和质量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它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不惜竞相压价,究其原因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通过简单的价格战压制竞争对手而夺取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无异于“壮士割腕、比赛流血”。简单的价格战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营销创新。他们往往认为,对营销创新上的投入看不到实际效果,只看到资金的投入,如此短浅的如光企业何来发展呢?

  三、发展思路严重缺位

  在从工业经济转向体验经济的时代,与此相对应的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观念因转向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的观念。

  然而现实中,每当提到企业的发展思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几乎没有企业对市场进行研究,如果问及“为什么不进行市场研究”时,应答的理由比较集中,一般会说“我们已经在这个行业多少多少年,对行业情况非常熟悉,对行业和市场的研究都在脑子里”;或者“我们的企业很小,市场空间足够大,哪怕几乎是微小的市场份额,也足够我们发展十年以上”。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回味一下,一个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且不说是停留在“坐商”的思想意识上。就从形成内部协同效应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禁提出很多质疑,没有方向,怎么来确定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以确保持续发展?怎么来确定阶段性的战略目标?

  一言以蔽之,整个内部管理如何能协同起来,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无法走出混乱的状态。

  举例而言,假设在发展思路缺位的情况下,企业有三个不同的业务单元,孰轻孰重,只能是以短期的利润指标、抑或财务指标来考量,这也是中小企业最为惯常的考核方式,而这种思路恰恰就是“管理近视症”的症状表征。

  事实上,现在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在资金、产品和人才,而是以品牌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整合竞争,包含了对自己品牌个性文化精确把握下的稳健执行:精确推广,更包含着对自我品牌文化基因中优缺点把握中的扬长避短,他们完全可以先从小市场做单点突破,围绕产品去做精、做深、做透,以加强品牌的传播和推广。

  国内有许多企业家成功了不知是怎么成功,失败了不知是怎么失败的例子非常多,绝大多数中国的企业没有战略,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本就不懂战略,所谓的战略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或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是绝大数企业家的做法。

  因此,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案,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决胜法宝。把战略规划视做企业的灵魂似乎不为过,信息多元化时代,营销应该不再是按照产品属性或类别来进行人群的划分,也不再是自成一体系的封闭式传播,而你的消费者在哪里你的信息就应该在哪里,要想取胜,就必须打组合拳。作为企业,一定要制定与企业相辅相成的战略规划,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永续长远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连自身的灵魂都没有,又何谈吸引商家的目光呢?

  屈指数来,当今企业的营销,虽然历经风雨,花样繁多,但其发展轨迹和运行脉络基本上是按照下面3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主要以适应需求、激发需求为主。

  产品推广更多的是在生产层面技术层面上做文章,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突出性能和强调功效,往往在宣传中有意无意地把产品说得神乎其神、天花乱坠、其遭受的质疑和由此产生的诚信危机使得企业很快陷入短命的怪圈。

  第二阶段:主要是以满足需求、实现需求为主。

  产品推广也是突出技巧,具体的表现方式是广告造势明星代言概念炒作,但基本上都是“天上飞广告,地下铺管道”数量式假、大、空的故弄玄虚。由于缺乏现实的专业技术的支撑,绝大部分产品往往就像一阵阵流行风一样过去了。

  第三阶段:主要是以创新需求、挖掘需求为主。

  产品推广以个性化解决方案为主,需要突出和谐、人文、生态的理念,必须强调理性和专业。具体的表现方式是强调以人为本,以服务的精细化和手段的差异化来叠现产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以奇思妙想的创意堆砌和所谓的头脑风暴引发的所谓虚幻灵感。它更注重营销上的务实和策略上的严谨,要充分展现产品所能给予消费者的希望,以延续其对产品长期的认知、认同心理渴望,实质上就是对消费者深层需求的细致关注。如海底捞的“**服务”、格力的“经营用户”、“淡季返利”等。

  不难看出,前两个阶段往往容易引发跟风、追随和模仿。很明显,这是一块血腥竞争的“红海”。而第三个阶段正是当今所热捧的、需要业界重新认识的“蓝海”领域。

  真正的蓝海战略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外部包括渠道、客户、服务等的协调;二是对企业内部包括产品、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拓展的协调。一个好的蓝海战略是一个完整地呈现给顾客的商业运作过程,是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去开创、占领可能属于自己的市场。它不仅需要创造,更需要执行,因为只有这样,才不容易被模仿和跟进。

  每次来蓝哥智洋机构请教的老板,在产品的技术方面他们可以说是专家了,从原料到工艺都可以叙述得极其专业,也充分显示了产品的高品质,可是老板们所说的这些东西能一一向消费者讲述吗?即使可以,也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工艺上的精益求精是对产品和消费者负责,可仅凭自己认为的专业是打动不了中国广大的消费者,老板们应该考虑的是在工艺完善的基础上怎么提高营销手段。

  无论是新产品上市也好还是招商也罢,首要摆在眼前的任务是,先要检查一下自身准备充分没有,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是内容,内容营销的前提,要么迎合消费者的求知欲望,要么吸引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要么让消费者感到有趣。比如你的产品卖点何在,这点不能含糊。坦率讲,产品具体的诉求和定位等是不能有偏差的,卖产品关键是要卖不同,而不是自认为比别人好就一定能卖得好,不少企业是缺乏准确定位的,总是习惯了“我们的产品是天底下最好的产品”的工业化思维,忽视了用户的情绪情趣情感,在内容营销方面非常苍白。要知道,在互联网、大数据等已经成为社会通用基础实施的背景下,企业更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对科技、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尤其是切忌不要把卖点和特点搞混淆了,这是两码事。

  内容营销的精髓就在于企业经营需要实现从信息经济升级到信任经济,任何好的内容,均遵循从里及表的流程:确定价值观、普世价值的内核,再根据当下市场的喜好和流行配置故事引擎和文化材料。

  未来,内容生产将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产品要能制造出让消费者关注的内容话题,并通过不同的媒介制造出短时间内的话题场景,才能引爆品牌。

  所谓内容营销,实质内涵就是突出以人为本,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思维正转向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的思维,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在“品质、品牌、品德”的结构性多元价值系统中融合进情感导向型的人文合理因素,让产品价值链与企业、社会的战略发展处于一种常态化、长期化的运营之中;同时,在市场推广的每个环节强调完善的服务,通过激发需求,满足需求,打破依附于消费知识信息不对称和近于盲目的感性消费才产生销售的营销体系,以创造价值链上的具体利益成分为根本的目标。某品牌化妆品企业就通过开客、理客、待客、访客、邀客、锁客、带客、聚客、养客的“会员内容营销九赢真经”完成了市场的稳步快速发展。

  当前,抓住消费者痛点很重要!

  痛点是什么?就是缓解客户的痛苦,解决客户的问题,去除客户的噩梦。

  这痛点不仅来自打造品牌价值链中涌现的激情火花,也在于通过感性的互动整合手段让我们的消费族群在享受消费的具体执行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感染,从而使产品推广的激情和市场运作的兴奋彼此间协同作用,在让消费群体验超值心理认同时获得附加的精神愉悦。

  做市场需要的痛点,其实质关键是要及时捕捉消费者心理导向,抓住消费者特有的需求变化,赋予商品人格化的理念,在其中注入某种情感、审美思想和文化品位,以凸现商品的人文价值和服务内涵,凭借感情的力量打动消费者,激发其潜在的消费欲望,最终实现占领消费市场的目的。同时还要诱发需求,创造市场。

  第二,你是否有有价值的市场解决方案,也就是相关的产品定制内容生产、盈利模式以及其实操性。在市场上,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迷信或跟风追随别人创造的所谓的市场奇迹,要知道那并不一定适合你。企业应该明白,今后的运用就是要把单一的广告传播模式转变为协同互动媒体模式,实现组织的平台化、产品多样化、收入多元化,就如同一个产品要想规避残酷厮杀的红海,整合资源是基础,如何激活市场才是根本。

  第三,无论是服务互动方式,还是营销策略,大家的手法都差不多,这时候,你如果没有个性化人格化娱乐化的东西出现,也就很难真正吸引别人的注意,最后面临的也就是产品的夭折。因此,企业要开发更多具有话题性和影响力的内容产品,并建立商业生态系统以及驾驭操作复合资源的超强执行力。

  当前的产业市场,营销已进入产品即内容,内容即广告的时代。

  除了功能性定位以外,品牌的情感性性定位可以说是产品竞争的核心力量。品牌资产的积累和内容生产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盲目跟风、朝令夕改。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等多种要素,对品牌资产和内容生产进行积累与整合。在品牌资产和内容生产的积累过程当中,树立起品牌的关怀、信心、诚实、爱心等核心主张非常重要,要配合产品的功能性定位,确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诚信关系。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已不再是某一个生产或服务的管控型组织体,而是一个交互型价值体。因此,一个功能再好的产品,如果完成不了从技术优势到消费利益的交换,不能方便的被消费者所感知,它就不是一个好产品。

  未来中国企业有6大营销趋势:

  1、要重视新兴人群对产品的个性定制和情怀利基;

  2、要重视社会化营销,建立生活一体化生态系统;

  3、要考虑市场碎片化、平台化的趋势;

  4、企业成为内容生产者,认知盈余是新时代最大的红利;

  5、要关注终端的情景消费;

  6、要关注县域和乡镇经济。

  那么,如何实现市场动销呢?

  以下6种方法:

  一、寻求差异。

  当前,互联网时代是个伟大变革,正在以创新、开放和融合的姿态,展现当今是一个生活大于生意的时代、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时代、也是一个趋势干掉规模的时代。作为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基因?如何优化生存?只有去开发具有更多话题性和服务影响力的内容产品,去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去整合全球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把企业原有生产或服务的管控型组织体转型为交互性价值体,才能最终实现企业打造品牌从信息经济升级到信任经济的目标。

  很显然,处于整合时代的中小企业,更是要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划分,实施具有差异化的营销。

  独特卖点。

  要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宣传定位上独特的卖点和主张必不可少,其承诺利益点能否切中要害。也就是一个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事关一个产品在市场中到底能走多久,能否给目标消费者留下有效记忆。

  先一起看看成功的例子:

  2003年以前,王老吉只是个地方凉茶品牌,2002年销售额仅1.8亿,而到2012年销售额高达300亿。“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这么一个简洁明了从状态出发的定位,让王老吉迅速跃升为中国饮料行业销售额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品牌。

  “累了、困了,喝红牛!”正是凭借“从状态出发”的卖点**,红牛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销售一路攀升,很快成为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的领**牌;

  还有六个核桃的“学生用脑,就喝六个核桃”,凭借状态出发这样的卖点和定位,在一年春夏秋冬的四个季节中人为挖掘出“考试季”、“高考季”的概念,六个核桃把实力强大的承德露露也挤出了前三甲之列。

  反过来,因没有明确定位,准确的卖点,个性不明而沉没产品大海的也比比皆是。据统计,因市场定位模糊,卖点不正确,因此而失败的产品占到11%。

  价值差异。

  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展示的平台,而是一个集分享、互动、社群、口碑传播于一体的网民信息聚合平台,只有整合传播力量才能产生价值。因此,企业产品的包装策略、形象策略、使用感受、价格策略等都体现着企业产品的有形价值差异,企业并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生产和销售,而是能够通过产品把我们的思维、心灵和精神联系起来。中小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就不得不从诸多方面考虑,以实现真正的差异化营销。

  有的企业看了史玉柱的脑白金做得好,品牌也很响,但谈不上有什么核心价值。就觉得品牌的核心价值不一定有用,效仿脑白金或许也会成功。于是开始了拙劣的模仿。没想想,你是做食用油的,你是做牛奶的,和保健品一样吗?企业也可以想想自己制定的战略,人家史玉柱的战略可能是成为IT界的什么什么,脑白金或许是史一发而不可收的赚钱机器,但它终于会收下来,在史玉柱的王国里,脑白金或许只是过客。而你的食用油和牛奶却是企业的顶梁柱,你学史玉柱怎能不把你带沟里去?

  因此,企业一定要有战略,企业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战略。并不是想让所有品牌企业都成为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但是如果企业想成长,想发展,想让品牌具有坚实的价值,那么应该深入地挖掘品牌的核心价值,持续、灵活、科学地执行下去,谁知道春天会在什么地方等着你呢。

  二、运作聚焦。

  市场运作的关键是在于能一针见血,聚焦和专注就是生产力。

  笔者曾写过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日本一家企业为什么能活1436年?》,在文章中就表述这样一个观点:企业战略要学会聚焦和简化,专注专心就是生产力。精做小而美,炼就强基因。因此,对于突破口要聚焦、聚焦、再聚焦。聚焦有利于专业化效果的提升。中小企业营销的聚焦在于深度营销的进程化、销售渠道的细微化、营销手段的专业化。要想成为行业的强势品牌,必须对自己的营销进行精耕细作,从营销上供应链、关系链到价值链终,再细小的环节都是事无巨细。对于重点的区域的宣传,打开一个区域后才能打开更大广阔的市场。

  在国外一家饮料公司想推出一个新产品,他们确定自己的受众群,建立品牌专家组,然后在社会化网络上展开行动,让用户提供关于品牌名称及产品包装方面的想法。在这场游戏中,近一万fans参与,而一些名人的参与也提高了用户的兴趣,最终当新产品上架时,就已经有上万潜在购买者。

  三、速度领先。

  差异化的营销发展,必须以速度取胜。

  没有一种产品可以包打天下,在确定细分的市场后,必须快于竞争对手拿出宣传策略、开发更多具有话题性和影响力的内容产品,一般情况下,宣传诉求要通俗、随诉,宣传手法要快、要准、要狠,建立驾驭操作复合资源的超强执行力,以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中小企业要想专业化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要优于对手,这样才能在需要“打仗”的时候有充足的“兵力”。

  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突围,获得理想的利润,就必须占领靠前的名次,因为只有靠前,才能给消费者留下印象、只有靠前才能在其它产品性能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打败对手。

  四、重设目标。

  这也是品牌再定位的方法之一。

  为什么很多老品牌虽然还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原来的消费者却很少再有兴趣去购买消费?

  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品牌原有的核心价值不再清晰或者根本就没有确定过品牌的核心价值,或者原有的品牌价值已经不能够再让你的核心消费群体与你的品牌诉求产生共鸣了。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就应该思考,我们企业有没有品牌核心价值?原有的品牌核心价值是否与市场发展的趋势关联在了一起?是不是该考虑重新构建老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了?

  我们都知道,品牌的核心价值驱动着消费群体对品牌关注程度的强与弱,也是品牌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比如一个白酒品牌的成长,都是围绕着品牌的核心价值来展开的。所以,对于一个白酒老品牌来讲,确定一个正确的,能够针对消费群体规划设计的品牌核心价值比什么都重要。这直接决定着我们的企业能成功占领多少数量的消费者,能够成功进入多少消费者的心智空间。

  上海家电老品牌多辉煌在上世纪末,因为当时属物资匮乏、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很多品牌不做营销传播,产品一样销售的很好。因此养成了“高高在上”的习惯,到如今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群体的时代时,不善于做营销工作的上海老品牌逐渐被外资、新生类品牌代替。

  上海家电老品牌的生存“绝境”固然令人为之扼腕,但上海家电老品牌能够正视“绝境”,品牌重新定位才是重点。

  厨卫家电行业同质化十分严重,产品技术在行业内无秘密可言,并且市场上遍布强劲的外资家电品牌及国内一些大品牌,上海厨卫老品牌想要摆脱“绝境”,困难重重,到底它们该怎么做,如何重新定位呢?

  产品与服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制造业产品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化。新的产品、新流程和新服务必须基于互联网技术再造。上海厨卫老品牌,大都于上世纪**十年代就建立起了品牌基础,在当时拥有很高的地位。如上海XX厨卫电器,曾是上海第一厨卫品牌,其热水器、吸油烟机产品大销于国内市场。并且XX第一次提出使国人过上“品牌生活”的品牌口号。

  未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其核心价值已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服务。事实上,很多老品牌依然拥有较大的消费群体。在关于上海家电老品牌的调查报告中显示:逾七成的上海市民有着浓厚的本土老品牌情结。因而消费群体与品牌自身的影响力,可为上海家电老品牌的重出江湖积累市场基础。

  家电行业的同质化给上海家电老品牌的重出江湖增添了重重考验,传统的工厂生产模式、渠道模式、营销战略模式等等都值得深思。互联网时代,想吸引更多的眼球就要跨界。

  上海家电老品牌要走出尴尬的“绝境”,除了在产品层面、营销战略、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以外,优化成本结构,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也是必要的手段。

  五、简单策略。

  一些企业管理者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企业刚刚运作一个简单模式取得一定的成功,管理者就开始把它变得复杂化,并难以控制。

  复杂性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和销量下降远远大于其带来的好处,越是复杂的产品越是需要一个简单结构的企业来销售,复杂与否还是看适合与否,在互联网时代不妨在“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并不是所有的营销策略都是复杂了便高端了。

  六、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的根本在于“人文关怀”,对消费者来说很重要。

  一些企业通过体验订制的市场契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新为根本,在盘活现有资源基础上,强调为个别客户设计产品、服务、沟通方式的能力。通过个性化的订**务来挽留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它们拜灵活的制造能力与电脑资料库之赐,企业可为成百上千位,甚至数百位顾客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

  当前,中小企业通常从产品和推销观念转变成顾客和营销观念,以赢得顾客并且取得比竞争对手更好的绩效。很显然,企业的焦点正在转向顾客关系营销。企业要将自身核心产品所蕴含的价值通过多介质、多落地、多平台充分实现,分享核心价值形成新的体验服务模式,同时,通过培育和挖掘目标消费群中现实或潜在的个性化需求来不断打造企业产品的综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科特勒教授认为,市场营销是发现、保留和培育顾客的科学和艺术,真的是十分精辟。

  说起体验营销,举一个大企业体验营销的典型例子,海尔集团是率先提出 “人单合一”、“您来设计我来实现”服务新口号的知名企业,其意义在于由消费者向海尔提出自己对产品的需求模式,由海尔集团来实现。这种体验营销手段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这个过程,可以归结为增值和创新的人性化营销链。这个营销链周而复始地运行,形成海尔营销的良性循环。

  体验营销的最大效果不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而是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行为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行为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实际行动上能够持续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这种行为的产生可能源于消费者对这种品牌内在的好感,也可能是由于购买冲动、促销活动、消费惯性、转换成本或者市场覆盖率高于竞争品牌等其他与情感无关的因素促成的。情感忠诚度是指某一品牌的个性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吻合,消费者对该品牌已产生了感情,甚至引以为豪,并将此作为自己的朋友和精神寄托,进而表现出持续购买的欲望和行为。

  体验的精髓在于唯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让产品通过一系列创新服务,从单纯的产品转化为“以服务为核心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消费者的忠诚度,服务的核心不是产品,而是售前售中售后,这些服务必须形成一个严密的链接,才能达从到产品到服务的升级,它意味着完善服务的流程,用售前服务提升销售效果,用售中服务确保顾客不流失,用售后服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等等。

  因为,只有彻底的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企业才能摆脱市场环境所加予的桎梏,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

  当前,要想拥有市场需求的产品,除了我们熟悉并逐步深入的用户思维,更应该将用户的需求演变成具体的消费场景,而且这个场景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心智想象力,才能勾起消费者使用的欲望。

  消费场景化至少要做到:

  1、用户痛点的深度感知与满足;

  2、用户隐形需求的挖掘与引导;

  3、用户充分参与下的体验反馈与设计提升。

  做老板的,你如果不能把企业的文化基因和资源优势经过精准的营销深加工手段、智造成围绕需求生活方式展开的品牌故事,并放进品牌建设中去,就是极大的浪费。显然,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最大程度地被赋予人格化,命中用户与顾客周围的情感连接,好产品就真的开始说话了。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个性化定制化营销时代,从文化营销到广告营销、概念营销、整合营销到内容营销,伴随着营销节奏的变化,各家企业和品牌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了彰显,市场开发重点随之转移到了市场终端场景化和生动化的角逐。由此,现代企业的营销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产品设计之前就必须充分研究和分析,并且要把差异化、竞争策略、市场细分、定位等观念融入到从产品设计、定价、广告、促销到终端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因此,要避免无中生有的夸大,天花乱坠的炒作,只要能够有效区隔你的竞争品牌,能够突显你的卖点而不牵强附会,同时极易被消费者接受,那就是好的营销。比如:我们可从品牌产品在包装上注重美感、突出现代艺术特点、加入时尚流行元素、在内容生产上补充更多的娱乐性、场景化、人性化等,让产品时尚生动起来去吸引年轻人,从而建立起庞大的消费人群,摆脱国外品牌的围追堵截。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一个企业再好、再多的文化背景、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转化为自身品牌形象,不能够开发更多具有话题性和影响力的内容产品,那就是浪费。因此,就要把企业的文化基因原材料经过精准、精细、精益的营销深加工成围绕需求生活方式展开的品牌故事,并放进品牌建设中去,特别是文字宣传方面不能拐弯抹角,东拉西扯,要减少技术型的、抽象型的**和说教,要一针见血,直入根本,要最大限度的吸引眼球,引发公众注意力,在促销活动上,主题除了鲜明有卖点外,事件营销、新闻营销、体育营销以及福文化、礼文化、赢文化等等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中小企业营销模式理应随消费需求而改变。

  而建立以内容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将是企业迈向成功的最佳选择。因此,不仅要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进行产品功能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核心要有精神内涵,即营销要反映或迎合客户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艺术、美、善和爱等。

  因此,将主要精力放在内容上,设计有吸引力的内容,让用户参与进来,不断进行测试、优化调整自身的内容。具体说来,内容营销有5大策略:1、要有生活方式的主张。用生活方式来连接产品,而不是用产品要宣扬和标榜生活方式。2、要有趣、好玩、有high点。3、要有可持续的人格化内容创造。4、要能够嫁接时代热点。5、要学会创造引领新风尚的新内容。例如“暖男”。一般来说,好的内容具有不被时代变迁泯灭的相同DNA。

  第一,情感认同,用户愿意付费及传播。

  第二,易于传播推广,用户接受程度高。

  第三,可迭代,一种形式消亡了,可以切换到另一种新形式;一段故事结束了,可以连续发展到另一段故事。单一媒介呈现的内容、品牌注定价值不高、持续力和变现力差。

  具体说来: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用户沉淀、商业变现,这些围绕内容产业的传统链条,随着互联网、平台、自媒体的变革,已经产生了新的商业逻辑。

  这其中,企业内容生产不再单一依赖单一机构或者固化的组织,而是依靠内容粉丝等开放组织创造,这样做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内容生产的连续性问题;二是生产受粉丝持续追逐的内容连续性问题。而唯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让产品通过一系列定制化创新服务,从单纯的产品转化为“以服务为核心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消费者的忠诚度,服务的核心不是产品,而是售前售中售后,这些服务必须形成一个严密的链接,才能达从到产品到服务的升级,它意味着完善服务的流程,用售前服务提升销售效果,用售中服务确保顾客不流失,用售后服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等等。

  因为,只有彻底的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企业才能摆脱市场环境所加予的桎梏,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

  品牌营销的本质就是培养客户的消费信仰,增加品牌粘性。而品牌的竞争终极是内容的竞争,内容营销考验品牌的定力。一个好的内容最核心的材料就是价值观、哲学,这才是一切情感认同的出发点。价值观内核对传统生产企业也是具有极大启示:消费者购买的并不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情感寄托。因此,产品如果能够体现这些情感和文化元素,消费者并不会在乎产品的具体形式。

  因此,利用社群或者社区的优势,强化与粉丝的互动沟通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上的最大化。企业要想活得好,就必须实现2个转变:1、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变;2、从产品运营向品牌运营和资本运营转变。

  当然,有许多企业也开始做内容营销、搞新闻策划,但基本是失败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内容营销的本质是形式的创新和内涵的差异化,他们跟风别人亦步亦趋或者凭自身老经验老阅历办事,形式上是有了,也许觉得挺热闹还挺满意,却打动不了求新求异的消费者。说白了,你自身的利益点对消费者没有杀伤力,当然也就很难刺激消费。同时要明白如果一味的苛求专利和技术是不能让产品在市场上走的更远的,企业老板应该想的是怎样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自己的产品,接受自己的产品。

  十多年来,为规避市场风险,求得良性生存环境,许多海内外企业纷纷与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然,受之于信任回报于责任,蓝哥智洋机构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以内容营销方式打造核心竞争力,当前,公认的“好故事十大引擎”是:人生、责任、信念、痛苦、哲思、才华、执着、爱情、勇气、童心。对中国人而言,可能还有复仇、义气、恋爱配对……很显然,从故事往里就是普世价值,它是内容推广、迭代的原动力,属于内容的深层内核之一。在此基础上,所有的营销工作都围绕“精准、精细、精益”做文章,以此满足说服力、煽动力。杀伤力的市场需求,讲究招招见血、针针对路,而且我们拿出的东西都是站在实战的角度讲究实用,自然,企业赚钱了,他们由衷的感到找到一个合适外脑真是一大幸运。

  文 / 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