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制造业浪费为何高居不下?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06-01  

  中国的很多事儿,总是充满了悖论,大学生哭爹喊娘,找不到工作,但企业却抱怨招聘难度太大,死活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看上去有点矛盾,但却都是事实。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每年的就业率约为35%,而社会之于高级技工的要求则非常迫切,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总是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否则,同胞们也不至于跑到日本买马桶盖,更大的悖论则来自于中国制造的运营状况:众所周知,制造业是重型资产企业,前期投入非常大,包括人力招募、兴建厂房、购买设备等,任何一环的成本上涨都会导致制造利润率的触底,非常不凑巧的是,过去十年,中国工人的薪水持续普遍上涨,土地、混凝土,甚至砖瓦的价格都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至于说,设备、原材料等等无不在吞噬着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于是,如你所闻,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率连续下滑,家电制造最巅峰之时,利润不过10%左右,连最牛手机代工,利润率也仅有2%,稍有差池便会陷入亏损的境地,任何设计、商业模式上的失败,都会转换成中国制造从业者的灾难,毕竟,利润率太低,几乎没有办法从头再来!

  最佳管理智囊档案

  姓名:康斯坦丁

  个人简介:本名王鲲,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先后担任过Tecomm副总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特约顾问,科幻星系和科技新发现网站创建人,多家知名媒体特约IT评论员,国内知名科幻作者。目前已发表IT、影视、动漫、科普评论及科幻故事数千篇,以及发行出版有老康谈IT互联科技等系列丛书计数千万字。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制造一面抱怨成本高企,一面又在不经意间浪费成本,这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指的是技术革新、政策变更,而人祸则来源于管理中的浪费,以及因迁就人性而导致的浪费,这种浪费常常不容易让人察觉,但经年累月之下,数字却惊为天人。

  不想长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中国制造业的抗风险能力太差,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己不想长大,最起码,有很多中国制造企业只是想着发一笔横财、赚一笔块钱而已,这样的企业从未想过长大,倒不是说,他们的规模小、资金少,毕竟,劳动密集型企业里,随随便便就能组成一个1500人的车间,说他们不想长大,更多地是强调一种缺乏战略支撑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大环境中,短期内看似能节约成本,但常常因决策的频繁转换,而造成巨大浪费:

  首先,短视的企业比较容易在决策时摇摆不定,因为没有长期的战略方向,管理者常常抱有“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心态,但消费市场天然带有不确定性,真正等到订单姗姗迟来之时,留给制造企业准备的时间已经非常少,这种状态下,管理人员不得不走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兴建厂房,需要符合国家消防规范,向消防局报建,但因工期紧张,只能打擦边球,而且品质也会因此受到比较大影响,一旦出现品质异常,工厂常常需要付出4倍的成本进行返工,这也是位什么东南沿海一些小型的制造业企业不愿意接欧美的订单,因为老外喜欢较真,品质不达标就是要返工,这也是为什么深圳华强北总有卖不完的“外贸”衣服,这些都是偷工减料,不符合品质要求,又不甘心付出4倍成本所致;

  其次,由于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中国制造业在购买关键设备、构建关键车间时,常常只顾眼前的需求,像一场赌博,随着科技在发展,这种博弈输得机会越来越大,2015年苏州、佛山等地倒闭了一大批的制造企业,其中不乏一些业界明星企业,比如某企业在遣散员工时,库存依旧积压着大量的“手机按键”,显然,他们坚信,诺基亚永远是最棒的手机,却想不到世界上还会有触摸屏这种东西,更悲催的是,纵然是知道了乔布斯正在闹革命,这些人也无力追随之,毕竟,他们不想长大,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而自iPhone6成为街机、Android们野蛮生长之时,他们却只能苦守着一堆永远卖不出去的“手机按键”,哀声连连,这种库存的浪费,可以让一个企业直接倒闭,也大大消耗了社会的元气。

  另外,工时的浪费也是中国制造业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如前文所述,在劳动密集企业里,人头从来不是问题,稍微复杂点的组装制程都需要几百,甚至上千人,这种企业的规模非常容易让管理者产生官僚思想,事实上,古代的将军统领的人多了,也只不过是一句:千军万马,唯我所用!官僚思想的害处不用赘述,仅仅去参加一个大企业的早会就了然于胸,这样的会上每一个部门都会守着自己那点小KPI,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地扯皮到底,同时还要顾及身份、地位和面子,也就是说,越多的人付出越多的工时,可能越没有产出,更糟糕的是,喜欢扯皮之人、善于扯皮之人还往往乐在其中,因为这种扯皮既可以获得变态地自豪感,又能打发无聊的上班时间。制造企业的组织大了,领导就会变多,信息的传递的中转节点就会成倍的增加,而消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会因层层盘剥而大打折扣,中层管理者权利欲望膨胀,高层管理者像古代的皇上,每天只能批阅“奏章”,更多的时候是一个聋子和瞎子。

  更关键的是,这么多人口,企业还要向国家缴纳社保,要独立承担女性职工6个月的产假,而付给相关部门,付给工会的钱又有多少能最终花到自己的员工身上呢? 于是,在制度、政策、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中国管理者又陷入另外一个误区,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主动关灯、关掉水龙头会省掉好多钱,但谁都知道,管理者的工时常常最贵,他们却心安理得地浪费。

  蹉跎人生,最沉重的浪费还是青春

  库存高企、设备老化、厂房的重复施工,都不足以彻底摧毁中国制造,毕竟,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事实上,东南沿海制造业大举内迁,仍然能存活,就足以证明这个行业,虽然利润微薄,但生命力却是足够强悍的。相比之下,中国制造对人才、对创意的浪费才是最致命的,如果说原材料、设备的浪费,好像断胳膊、断腿、流产等硬性疾病,而人才的浪费就更像是失眠、營養不良,这种伤害经年累月之后就会产生质变,而等到发现时,就再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显然,中国制造的人才以及培养体系都有点营养不良,我们没有把机器变得智能化,没能让他们越来越像人,反倒是,把人类变得单调、无趣,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机器。

  师承日本的台资企业,依葫芦画瓢的大陆企业,通过一个个动作分解表,把本来比较复杂的工作变得非常简单,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SOP中就像一架架并不精准的机器,他们按照IE制定的节拍,在2秒之内完成贴标签的动作,或者在10秒钟之内锁好一颗螺丝。工作简单,仅需三天培训即可上岗,而管理者也不用担心员工离开,毕竟,人才市场里有的是人想坐到流水线上来。事实上,这种工作分解的模式曾经在制造业被尊为《圣经》,创造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觉得自己是上帝,显然,这有利于工厂管理,也有利于公司控制成本,毕竟,老板们可以精准地维系最低工资标准,其实,每天干着不用思考的工作,员工自己也不好意思要求加薪的,于是,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中国制造企业就失去了“培养人才”的职能,而年轻的员工在本该呆在学校的年纪,却只能选择在流水线上蹉跎人生,《新周刊》形容这种情况是:2个小时就能望见一生;即便是有些员工从事的是技术岗位,但中国制造或者说整个中国社会环境都天然带有“论资排辈”的特性,本来是创意十足的年龄,却不得不熬资历,何其悲哀?

  制造中国、浪费中国,或许我们先不用急着崇拜工业4.0,只需要进一步导入精细管理,把这些生产中的浪费逐一消灭,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可能不会这般惨淡,更关键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管理者要担负起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让年轻人的精力释放到最需要的地方,让创意变成现实,让中国制造业的产出更加多元化!(科技新发现)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