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科华恒盛:拥抱高端制造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12-11  

  向价值链高端成功转型升级,是许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一件大事。然而做成这件事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华恒盛”)就是这少数企业中的一个。对大多数仍然顽强奔走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的企业来说,科华恒盛的经验显得弥足珍贵。

  经过27年自主技术、自有品牌的发展,科华恒盛已经成为UPS电源行业的国产第一品牌,成为中国电源行业的领跑者。在董事长兼总裁陈成辉的带领下,科华恒盛在战略上确立了高端定位,树立了打造生态型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技术+资本”的发展路径。

  在运营上,科华恒盛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结合精益管理的理念,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科华恒盛生产体系(KPS)”。由此,它打造透明工厂,致力于建成“中国制造2025”的样板。

  “任何一家制造企业,都离不开的核心就是产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决定了这家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发展水平。”陈成辉说,“没有现代化的高端制造,没有两化融合的模式,要实现企业的高端战略目标是很难的,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战略转型,呼唤高端制造

  据陈成辉介绍,不同于许多同行,科华恒盛当年创业伊始就走自主技术、自有品牌的发展路径。“不但自己开发技术,而且用中国品牌在创业,在开拓市场。这是我们很不同的地方。”进入21世纪,中国UPS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日趋严重。作为应对,科华恒盛决定向高端转型升级,确立高端的战略定位。“还是坚持自有品牌,自主研发,但是要面向高端,定位高端,高端的产品,高端的市场。”

  在高端定位下,科华恒盛的大功率UPS产品获得长足发展,公司品牌挤进了前四强,而且是唯一的本土品牌。“这就使得科华公司跟其他公司产品区别开来,市场区别开来。”

  基于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势头,科华恒盛2010年在深圳A股市场成功上市。为了全面落实高端定位,该公司在上市前后提出从单纯的产品制造,过渡到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这个时期正值国家强调产业的转型升级。陈成辉结合科华恒盛的发展情况,再次对转型升级做了深入思考:中国制造面临转型升级,实际上是成本竞争很激烈。“不管你是用产品,还是用整体解决方案,都规避不了这种单纯的成本竞争,公司同时又得在高端上规模,怎么能够持续地发展,这是我们当时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成辉带领科华恒盛借助资本的力量,进入公司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业务领域,使整个公司的业务,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再升级到业务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并确立了打造生态型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

  打造生态型能源互联网企业,是顺应能源行业未来大趋势的战略之举,为科华恒盛的发展注入巨大动能。埃森哲公司日前发布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商业生态展望》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总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7%。

  生态型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契合科华恒盛的业务形态。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高端电源、数据中心、新能源、电动汽车、军工五大业务领域。这些业务领域都是与能源密切相关的,得到科华恒盛的核心技术的支持,包括节能的核心技术、电力转换的核心技术,及其软硬件开发的核心技术。

  “这几大产业,数据中心是耗电大户;新能源是发电;高端电源是做电力保护,节能,控制;电动汽车也是耗能,也要管理。它有可能又是储能,又是发电,很需要通过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和形态,来把业务推动起来,进行深化的应用,形成平台型的业务。”陈成辉说,“不走这条路,企业就不可能在应用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要真正全面实现高端定位也不可能。所以,互联网和我们的产业就进行了紧密的结合。”

  战略上的转型升级,需要运营层面的强力支撑。在科华恒盛,这就是高端制造。在陈成辉看来,战略定位高端,就必须有高端的产品质量,必须有高端的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客户才能接受。

  “我们面对的根本就不是简单的说哪个区域的哪几家公司,而是面对全球化的国际品牌的全面竞争,而且是在高端产品上的竞争。我们的产品就必须和那些大的国际巨头电气公司的产品去媲美。这是我们面临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提出整个制造的现代化,高端制造。”陈成辉说。

  在科华恒盛,高端制造意味着核心制造。所谓核心制造,就是把一些规模化的制造业务,分包给公司外面能够承接的高端工厂来做。科华恒盛自己的工厂,则是掌握核心的制造,聚焦在关键工艺和关键产品。在核心的制造环节,比如对质量至关重要的PCB板的制造,该公司加大关键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确保制造出符合高端质量要求的产品。

  高端制造也意味着打造以敏捷制造为核心的卓越高效供应链。科华恒盛所处的行业,产品的定制化需求很多,这对供应链提出了高标准。“供应链里,敏捷制造是核心,技术、敏捷制造、营销等环节形成一个很实在的实体和运作的支撑点。”陈成辉说。

  他接着说:“产品定制化要求从研发到工厂,到制造,整个过程的衔接非常密切的协同。这种协同也对我们的信息化提出了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效率,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运营的控制水平。现在,由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我们整个制造和研发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协同。”

  两化融合,打造透明工厂

  据科华恒盛副总裁吴洪立回忆,为了支撑公司战略的实现,科华恒盛于2011年开始和IBM合作,制定并实施“信息化五年规划”。

  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成辉看来,按照“信息化五年规划”实施两化融合,要达到三个目标。

  一是要确保科华恒盛真正向敏捷制造过渡。“因为我们的产品或者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更多的定制化,所以敏捷制造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非常迫切需要两化融合的支撑。”

  二是要能够更好地应用新技术,能够把新技术融入科华恒盛的产品当中。“我们的制造过程要能够现代化,比如说我们的产品,软件的性能和功能越来越复杂,那么生产过程、制造过程就是在调试,它也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确保整个生产、制造的调试能够实现自动化、高效率。”

  三是质量。“我们通过两化融合进一步提升质量,把成本尽可能降低,同时提高我们的质量。”这三点对科华恒盛走“技术+资本”的发展路径至关重要。“两化融合一定要体现‘技术+资本’,把我们很多创新的东西,通过制造体系体现出来。”陈成辉说,“所谓高端制造,就是把你的技术思想,把你的很多创新理念,通过制造体现出来。如果没有好的制造手段,你就实现不了那些创新理念和技术水平。”

  实际上,五年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成功,科华恒盛也因此在2015年入选国家工信部“全国首批200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榜单。工信部认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而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目标的落地。

  按照五年规划,科华恒盛以“信息化、表格化、可视化”的手段,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自动化”的目标,分步骤导入企业信息化系统,包括ERP(企业资源规划)、SRM(供应商关系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HR(人力资源)、MES(制造执行系统)和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业界先进的十大信息管理系统。

  这些信息管理系统的导入,使得科华恒盛打通了跨部门(跨中心)的流程。“我们有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等等,有了这个信息化平台,大家谈话题就在同一个频道上,在同一个频谱上,而不是你说A,我说B,他说C,大家说话调子不一样。”吴洪立说,“同时,信息化系统把供应链的前端延伸到我们客户,后端延伸到我们供应商,全线拉通,真正变成供应链了。”

  该公司还在两化融合中结合了精益管理的理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华恒盛生产体系(KPS)”,以区别于“丰田生产体系(TPS)”。在很大程度上,科华恒盛把自己这种生产体系,称为“透明工厂”。

  “电力电子产品,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质量,特别是系统性的大的装置,它的质量要求很高。透明化就意味着我们能够透|视它的整个制造过程,它的质量构成是怎么样的;能够通过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保证质量。”陈成辉说。

  据吴洪立介绍,科华恒盛的透明工厂具有三个特色。第一是信息透明。“比如我们客户问:‘我的订单是什么状态?投产到什么状态?产出了多少?最迟什么时候全部完成?’这些信息他通过我们的系统都能看到。”

  第二个是管理透明。“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等手段,能够看到管理制度、操作指导书和规范在工厂现场的呈现。”

  第三是工厂管理的三化手段,即表格化、可视化、信息化。“这三化加在一起,成为我们向高端制造转型的抓手。”

  有了两化融合的强力支撑,陈成辉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未来我们朝着生态型能源互联网企业的目标,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按照我们既定的‘技术+资本’战略路径,继续推进企业发展。”他说,“相信再经过几年,每个业务平台都可以创造出科华恒盛现在这个规模,那就是若干个科华恒盛—我们希望有这么一种裂变的发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