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感悟 » 正文

人才选拔与高考逃兵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11-10  

  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任何东西足够地多以至能够充分满足所有人对它的需求。”著名学者汤玛斯·索维尔如是说。教育资源,亦是如此。在任何社会和时期,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端教育资源,或曰精英教育资源,都是极为稀缺的。 在某些大城市,学区房的单价已经在每平米10万元左右,或者数倍于一个城市楼市的均价。学校的好坏,某个特定教育资源的稀缺程度,看该学区的房价就可以了。

  但学区房主要还是针对按区划片就学的义务教育,顶多是给孩子打好小学和中学的底子,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接下来问题又来了:高考怎么办?那可是硬碰硬的考试。当然,你仍然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把孩子塞进所谓的重点高中,甚至那些全国著名的升学率奇高的中学:北京人大附中、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等。

  好学生是选拔出来的,还是调教出来的?

  上重点高中,就不仅仅是学区房的问题了,也不仅仅是钱和“关系”与“路子”本身自然能够解决的问题。首先,孺子应可教。你的孩子得基本上是那块料。否则,再好的学校卯劲儿也不能把你孩子弄进三本,这不是砸人家的牌子么?这种赔本的买 卖,那些著名中学们是不会去干的。即使是在合理合法(或者打政策擦边球)的前提下对外招收的高价班级里,人家也不会弄些资质不够的考生进去。其前提是,学生得有足够好的资质和潜力,具有按照常规经验判断可以考上一本的实力。当然,关系特别硬的家庭除外。

  据报道,今年衡水中学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总共119人。因此我们无须怀疑衡水中学的教育水准,它肯定是优秀的,至少是不输于竞争对手的。但一个替代性的解释仍然可能挥之不去。那就是,你把衡水中学的这些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孩子分散到其他学校(那些说得过去的或者足够好的学校)去,他们大概照样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或者其他理想的大学。衡水中学只是先为著名高校筛选了一下人才,为他们进行了初次选拔与把关。也就是说,重点中学本身也是一种选拔机制。

  大学是一种选拔机制

  大学更是一种选拔机制。通常情况下,它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具有潜在学习能力的学生、智商比较高的人才。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的录取率在3%~5%,能够上大学甚至上大专和中专的学生都是精英人才。后来大学扩招,实际上也只有老牌的重点大学,包括985和211级别的重点大学,才会一如既往地具有含金量。很多所谓的本科,其教育水准可能还不如以往的中专或者电视大学,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也在意料之中。对于这些大学生而言,与其在一个三线城市的三流大学煞有介事地学习“国际金融”等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还不如去蓝翔学习一门糊口的手艺和技能。

  大城市的考生,处境也同样尴尬。在北京,高中应届考生被大学录取的比例是80%以上。如此,大学的选拔功能基本上是荡然无存。教育资源不再稀缺。同理推论,这种非稀缺资源下调教出来的学生成为稀缺资源和精英人才的几率,亦是微乎其微。大家总爱以高分低能为借口调侃那些重视学习的学校和学生。殊不知,高分高能的现象远比高分低能常见,而低分高能的现象则是至为罕见。经过系统选拔的人员,其成才率自然要高出未经选拔而单打独斗、自学成才的人员。

  不要轻易充当高考逃兵

  在大学里,至少在那些比较职业化或者相对市场化的学院和专业里(比如商学院的市场营销)或者研究生院的某些高层次专业项目中(比如计算机工程),大学及其研究生院更是为雇主提前进行了一次筛选。雇主根本不需要四处海选,只需去某些著名高校据点蹲坑把位、伺机撒网捕鱼即可。可以说,对于高层次精英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而言,大学的人才筛选机制近期内无可替代。

  现如今,很多富裕家庭动辄抱怨中国教育死板或者竞争激烈,一心要让孩子走国外留学的捷径。除非你上的是普林斯顿、加州理工这样的国际名牌,毕业后可以全球游走。否则,许多出国留学者非常可能面临这样一种尴尬境地:既没有受到一流的国外教育,也丢失了国内的人脉、感觉和见识。到国外二、三流大学混上几年,英文和专业课都没好到哪儿去,在当地也留不下来、融不进去。回到国内,自认为是留学生,还要弥漫一些优越感。实战比不上蓝翔,实力比不上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各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一看你的简历,马上就知道你是高考逃兵。PASS!

  无疑,高考是残酷的,你以为把孩子送到国外可以少受折磨,让他(她)心灵更自由,发展更从容。这些都不过是良好的意愿或者不着边际的臆想。现如今有实力供养孩子在国外读书的多了,不算是什么稀缺资源。一个中国学生,没有参加过中国高考,其人生是不完整的。你逃避了一次选拔,回来就业,最终还是要再被选拔,而且是要跟已经被中国高考选拔过的人去竞争。更残酷哇!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