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信息化水平低,制约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5-10-16

  8月18日-9月4日,《世界经理人》推出了“201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现状调研”。共有260位制造业高管参加了此项调研,六成的受访者是企业总经理、IT和业务部门经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近九成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初、中级水平,43%的企业信息化覆盖的业务部门比较窄,各IT系统或处于割裂状态,或集成程度不高。

  这个结果也与今年5月份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提到的中国制造现状一致: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2015”明确的战略目标之一。而关于两化融合的量化指标也已公布—到2020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从目前的58%提高到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从33%提高到50%。

  可见,中国制造要走向智造,信息化作为基础设施亟需重点部署、应用。

  生产流程信息化待加强

  在对“企业各职能、业务部门信息化实施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财务系统是应用比例最高的系统(82%),其次是人力资源(55%);而处于第二梯队的分别是研发设计领域的软件(CADCAPP等),比例是49%,还有生产制造领域(MES等),比例为48%。

  这个调研结果,也与“中国制造2025”中目前“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的数据相吻合。此外,对于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等应用于企业生产车间的执行系统,打算在“未来三年内应用”的企业占近三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企业对于生产制造控制方面的系统应用还是很看重,并且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而这也是未来中国制造实现数控化的基础性工作。

  IDC制造业高级研究经理王岳认为,其实,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在MES等方面的应用比例还比较低,远低于平均水平。利用MES优化生产排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帮助企业做实时决策,提升车间精细化能力、劳动生产率等,这对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深圳倍斯特电源有限公司总裁潘良春作为企业的创办者,从公司成立伊始就注重信息化建设,从OA系统到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以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从战略上进行了整体部署。潘良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信息化建设的起点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所处的阶段。面对每年以30%的比例增长的人工成本,倍斯特仍然能够维持较好的利润,原因就在于其集成化、统一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率,将增加的成本分摊了。

  企业施行信息化后,效率指标表现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发生“显著提升”的是“仓储、物流管理效率”。对此结果,王岳认为,仓储、物流(SCM供应链管理)的解决方案,短期内能够带来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潘良春结合自己企业的实践,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说:“过去在库存资金上,通常都达到2,000多万。现在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库存可以达到15天,提升了资金周转率。在采购端,通过数据分析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从而带来价格上的优化。因为电源企业持续地降价,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系统来进行分析、分辨一些降价的趋势和区间,就可能会给企业后期的竞争力带来很大的阻碍。作为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成本领先,企业的利润空间就更大。”

  信息化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领域还包括: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在研发自动化方面,从立项到审批,直接导入系统,设置好每一个工作节点,正常的研发周期达到了75天。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管控当中。”潘良春说,提高研发、生产效率,以致供货周期的过程当中,要追求产品品质的一致性,这对于供应商管理、协同也有很高的要求,包括来料的监控、装箱入库的直通率等,甚至还包含对生产线员工的激励机制等。因此,做到全面的、统一的系统集成,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信息化实施的最大难点在于执行

  “201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现状调研”还发现,三成多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实施的最大难点在于“执行问题”,其次是资金问题、投入不能立竿见影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对此,王岳认为,执行难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首先,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运营流程本身不规范,造成在执行上确实有问题。其次,还有人的因素,比如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员工素质等等。当然,在人的方面,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也是值得关注的趋势。复合型人才不仅了解IT技术,也了解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流程、和未来的发展战略。

  在执行问题上,潘良春也强调“人”的因素。他说,首先,企业领导者的决心和眼光很重要。“信息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痛苦的事情,比如效率不如以前了、管理上动荡了。领导者要有决胜的心态、毅力,再困难也要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最终理想的结果。”其次,执行团队,各部门的高管要对信息化有共识,并且在自己相关的领域有多年的沉淀、资历,才能真正将信息化执行下去。这就对选人、用人要求比较高。

  “我们也曾遇到过应用了IT系统后,库存并没有像原先设想的那样减少。后来我们发现不是系统的问题,而是流程的问题。因为有两套系统在并行,一个是ERP,一个是OA,两者之间的融合,除了技术问题,还牵涉到组织架构问题。经过两轮的调整,去不良部门,优化权重部门,才真正有了成效。”潘良春说。

  “每个行业不一样,每个企业也各有特色,在信息化过程中,他们痛点和挑战也不一样的。像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的战略规划等都是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因素。”王岳说,“包括与IT厂商的密切合作。因为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越来越复杂,企业IT部门是没有能力独自实施的。作为IT厂商,未来的趋势也是行业细分、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他们需要做一些能够符合行业特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刀切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