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感悟 » 正文

工作4年了?要注意咯!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06-29  

  4年,可能是你职场中第一次遇到问题的时间点,此时你往往还能为自己做些改变。我们为你解读这个现象,并告诉你该怎么办。

  进入职场4年,可能是个坎。

  这个时间点意味着,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和从事的岗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你的工资相比入职时已经有所提升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瓶颈,你既没有工作一两年的人跳槽时的果敢,也没有工作六七年的人那样有更多晋升的可能……

  在华泰证券公司工作了三年多的郑成最近就觉得迷茫,他毕业后进入这家公司时是在营业部做行政,之后因为专业的关系被调到分公司做出纳,但三年半过去了,他越发感到自己的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且重复性很高,这也意味着将来他在换工作时缺乏竞争力,这让他感觉有点慌张。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薪酬涨幅小、工作发展前景有限、职业晋升空间小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公司人的第一个瓶颈期,而这个瓶颈期的时间还会受到行业、职能、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工作4年左右遇到的瓶颈,其实就是职业生涯众多瓶颈中的一个。我们之所以要把它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它可能是你职场中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而且因为年轻,这时做出改变的选择性也相对更大,是进行内部转岗、还是跳槽?跨行业的机会大不大?出国是不是个好的办法?这些改变都可能对你之后的职业路径产生很大影响。

  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相关的人力资源专家,试图去解读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它?公司人该如何应对?

  A 工作到第四年必然会出现瓶颈吗?

  工作三四年后,公司人已经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薪酬的涨幅空间如何,这份工作是否有发展前景,我在这家公司能否获得更好的晋升等等。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周露总结,薪资瓶颈、职业发展受阻和追求新鲜感都容易让公司人在工作4年左右出现问题,除非在更早的时间通过别的途径解决掉了,否则很难避免。

  新精英资深职业规划师赵昂认为,更本质地看,这个现象的背后是职业焦虑和职业倦怠的叠加。尤其在一些成熟企业,职能被一再细分,从企业角度来说能更好地把控每个环节,但对于公司人来说,自己的工作范围非常明确和狭窄,如果在同一件事上循环4年,自然会产生疲倦感。

  在北京沃利帕森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分部工作的冯程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这家公司,已经三年半了,按照他的说法,每周只需上4天班,薪水也还能接受。不过他认为在这里学到的内容有限,工资涨幅很小,他想要寻找更好的机会。

  冯程这样的情况在赵昂看来很普遍,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这种倦怠和焦虑一定会出现,只是时间点可能会跟着行业、职能、地域等而变化。

  B 四年的时间点是否会受影响?

  越稳定的行业,情况越严重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祝红艳认为,如果行业比较热、岗位机会比较多、薪资较高,那么相应地,公司人想要转换工作的心思就会更活跃一些—他们更有机会通过跳槽来解决自己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目前来看,电商行业、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的跳槽率要高于其他行业,根据领英2014年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互联网和金融都进入了在职时间平均最短、员工流动性最大的前三大行业之列。

  另外,赵昂注意到,越稳定的行业,也就是以前的“铁饭碗”,现在反倒更容易在第四年出现瓶颈,比如银行业,尤以柜员为主,或是教育行业,比如学校老师。在他碰到的案例中,有不少人来自这些行业,他们既适应这种安定,又看到未来晋升的困难和自身竞争力的不足,因此尽管这些问题未必最终体现在跳槽率上,但也普遍存在于这些行业中。

  职能越简单,改变的成本越高

  我们采访的几位专家都认为门槛越低、发展空间越有限的职业更容易在第四年出现问题,比如行政、客服等。而相应地,研发、财务等职位的情况就不这么明显,这些职位往往需要更久的积累期,而这种积累能有效提升个人竞争力,因此尽管也会出现瓶颈,但几率较低,时间点会在工作七八年,那个时候可能是职业方向的转变,比如做研发的最后是做技术还是做管理。

  一线城市比内地城市风险更高

  从地域来看,一线城市的公司人比二三线城市的更容易在第四年出现问题。一是因为一线城市的压力大、节奏快,在机会比较多的情况下,公司人在遇到职场问题时,更可能通过一些方式来快速解决自己的瓶颈。二是因为一线城市目前的薪酬涨幅已经不比二三线城市,甚至不少公司已经进入了涨幅停滞阶段,这也会催生公司人瓶颈期的到来。

  C 有哪些应对方法?

  不换工作?内部转岗可能是个好方法

  职业发展空间的问题由内外两个因素造成。外因是指行业的发展周期,内因则是公司人本身。赵昂认为,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内部转岗是个方法。

  比如行政人员做的基础性工作,往往可替代性强,但如果公司人能在其他领域里拓展下自己的能力,比如人力资源、法律法规、财务等,就会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在百度工作的文一丝曾经是一名部门助理,在日常行政工作之外,她还自学了不少业务知识,最后她顺利转到运营岗位。

  主动和部门主管或HR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这些人往往更能从公司整体需求出发,对你的职业规划提出一些建议。“去告诉领导你的职业方向、目标,或是业务上的想法。”祝红艳说自己公司内部就有好几位同事内部转岗,比如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转去做运营经理,负责数据分析的工作,其沟通能力在运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内部转岗是比较保险的做法,成本和风险都较小,但也受一些客观条件的约束,比如没有空缺岗位等。

  带着明确的目标跳槽

  如果原来的公司无法满足你的职业需求,祝红艳建议公司人勇敢跳槽,不过在找下一份工作时要注意发展空间,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这份工作是否有长期发展的可能等,都很重要。

  赵昂也认为,没有目的的跳槽反而会加剧瓶颈的发生。“如果公司人原本对行业和工作缺乏了解,在经过3年至4年的积累期后,明确了自己的需求,想要通过转换职能来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自我探索,这样的跳槽是可取的。”赵昂这样解释,而另一种情况是希望自己能力提升的同时,新职位能带来更多的任务、更大的挑战和职业成就感,这两种情况的跳槽都是值得鼓励的,反之跳槽则可能带来更多的迷茫。

  在进入职场4年的时候,还有机会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和转变,赵昂建议公司人在30岁之前多做尝试—这不是指不同职能间的频繁跳槽,而是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应该多抓紧其他的学习机会。“以尽量小的成本多做体验。先从部门内找起,可以延伸到公司内,最后才是行业内。”赵昂说。比如对人力资源感兴趣的人,如果内部有一个相关培训或项目,即便需要用业余时间去完成,也不妨主动尝试。

  另外,30岁之前跳槽不需要太在意收入。“30岁之前,为了收入跳槽是很浪费的。这个时候收入差别不会太大,四五千元和一万元差不了多少。”赵昂认为,这段时间更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积累个人能力,更大的价值差异往往是在30岁之后形成的。

  跨行业则需要更周全的考虑

  工作4年,大部分人遇到瓶颈往往可以通过内部转岗和行业内跳槽来解决,但也有一些人想要从事其他行业。跨行业并不是不可行,但难度较大,有很多需要考虑的方面。

  首先,祝红艳的建议是尽量选择和自己原本行业有一些相关性的行业,或是上下游密切的行业,比如原本在化工行业的人可以考虑转到化妆品行业,原本做互联网的人在金融行业也能找到机会—尽量让自己之前4年里的资源和优势能在新的行业里有所发挥。

  除此之外如果你打算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确保自己真的对这个行业感兴趣,并且客观了解过,包括行业的整体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比较紧缺的岗位有哪些、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等等。另一方面则是从自身出发,问问自己原本的工作经验在这个行业里能产生什么优势,以及自己是否真的做好了从头再来的心理准备?公司人可以和该行业里有经验的从业者交流,或是多看看行业论坛搜集信息,这些思考和准备也会在面试时让雇主更相信你的转行不是冲动而是经过深入思考的结果。

  出国深造要计算性价比

  在我们之前做过的《出国深造当然有性价比,这事儿得算!》的报道中,也屡次提到最适合出国深造的年龄是在进入职场3年至5年左右,对于不少有经济承受能力的人来说,出国深造算是职场提升的方式之一。

  不过你得看看自己的行业是否适合出国深造。根据目前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看,高技术、快消、汽车、金融、医药行业比较青睐有海外背景的人才,其他行业的公司人则最好对这件事持谨慎态度。

  赵昂提醒,出国读书自然是一种提升竞争力的方式,但在目前中国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也要注意风险。“出国读书最重要的是会丧失很多发展机会。”两年的时间里不仅缺少了国内企业的工作经验,也缺乏对国内市场环境的了解,“如果你的工作对于国外的学位不是十分看重的话,其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更重要。”

  祝红艳也认为很多公司人出国留学前其实并没有考虑清楚,“更多是一种逃避,职场需要眼界,但也需要能力和经验的积累,而这个逃避成本太大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冯程、郑成均为化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