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感悟 » 正文

马化腾兴趣创业启示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01-23  

  发现自己的兴趣、渴望、理想,专注地去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那个部分,就是有梦想有行动力的创业者,在哪都能创造和贡献自己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重点倡导的创业精神。

  ——马化腾

  技术达人不是攀比而是实用

  熟知马化腾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玩也是一种生产力。”从玩中找到乐趣,把玩的心态和现实结合起来,不仅是马化腾发展事业的原则,也是他开发聊天软件的一个宗旨。

  一、从技术达人到赚钱能人

  在深圳大学,马化腾很快在计算机专业找到了更大的快乐。痴迷于计算机程序的海洋里,马化腾的PC水准突飞猛进,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是各种病毒的克星,为学校PC维护乐此不疲;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显示自己的能耐,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这时候的马化腾很像一些技术达人——通过显示自己的技术,显摆自己的存在感与价值。

  中国第一波股市的浪潮袭击着深圳,也影响者马化腾。1993年毕业前夕,马化腾设计了一个“股票分析系统”,很快一家公司看中了这个软件,就问他多少钱才肯卖,当时马化腾和家人也不知道这软件究竟值多少钱,就让对方出价。对方给了5万元,这一下可把马化腾乐坏了,这是马化腾的第一桶金。从此,马化腾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的技术可以转化为金钱与财富。

  尝到甜头的马化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深圳炒股几乎是一项全民“运动”。马化腾也参与其中,炒股的同时,他发现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板卡,能通过网络实时显示股票走势,股民待在家里就能够看到股市的即时行情,而不再需要天天往证券公司跑,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马化腾就和几个朋友把市场上已有的各种股票板卡买过来,一一拆解研究,很快就开发出了一种性能更强的股霸卡,一投放深圳市场就出现了断货的情况,最高的时候一台卖到2000多元。股霸卡让马化腾的第一桶金更加丰盈,也奠定了他创业的原始积累。

  二、理性务实的腾讯基因

  从技术达人到赚钱能手的转换,体现了马化腾的实用态度,而这种理性、务实、实用的风格也成为了马化腾一贯的行事原则,并决定了后来腾讯的企业基因。开发“股票分析系统”和“股霸卡”的经历不仅让马化腾收获了金钱,更让马化腾收获了三个方面的成长:

  第一,马化腾明白了一个道理,技术达人不是攀比而是实用。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回顾这段经历,马化腾说到:“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第二,技术创新不一定就是闭门造车的原创发明,了解其他技术与产品的缺点与短处,以此为契机进行创新与升级,是创业成功的捷径。学习借鉴先行者的优点和长处,站在前人的智慧与肩膀上参与竞争,也从此成为了马化腾和他的腾讯竞争制胜的法宝。

  第三,个人兴趣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将产生巨大的生产力。这时的马化腾已经明白了兴趣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商机,商机转化为财富的过程和意义。

  玩儿出来的QQ

  1993年,马化腾从深大毕业,进入当时深圳最大、全国知名的寻呼公司——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也是在这一年,一些日后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大佬,大都和马化腾一样默默无闻。网易的创始人丁磊在这一年走出大学校园,在老家宁波电信局上了班;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还是杭州的一名英语老师;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还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忙得不亦乐乎。也是在这时候,一个概念悄悄流行,一种趋势暗流涌动,这就是互联网。

  一、互联网上的ICQ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马化腾被公司派到美国一家电信设备企业哈里斯集团接受培训。此时,计算机网络在新科技的推动下出现爆炸性增长,也正是在那儿,马化腾才第一次无拘无束地接触到了Web网络。当时的互联网,是黑白的、无声的、无趣的,每天花几分钟处理一下邮件,花半小时把当天新闻看完,就没多少事可做了。在漫游网络的过程中,一款名为ICQ的聊天工具引起了马化腾的特别注意和兴趣。

  ICQ是以色列四位大学毕业生制作出来的一种互联网聊天工具,ICQ是“I Seek You”的谐音,意思是“我找你”,它可以让天南海北的人通过互联网实时进行对话沟通。这种软件被赋予一个新的类型名称:即时通信(简称IM)。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小软件,将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二、QQ的前身:OICQ

  马化腾觉得ICQ这个东西很好,但没有中文版,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他想,自己能否做个类似于ICQ的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聊天工具呢?一不做二不休,1999年2月,马化腾开发出了中文版ICQ——“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OICQ”。这就是OICQ 99A Beta1作为QQ历史上第一个版本。“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赚钱,只是觉得让别人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你,肯定会有用,就做了。”

  马化腾他们预感到了即时通信的巨大前景,悄悄地挂在了线上,免费提供给互联网用户下载。一时间,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新兴玩意的大学生们人头攒动地涌向了下载OICQ的门户网站,OICQ在大学校园里迅速走红。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人看好的OICQ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

  QQ当时并没有直接为马化腾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甚至想靠QQ顺手牵羊捞点“外快”都很难。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马化腾不经意间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改变了中国人沟通的方式,甚至有许多年轻人可以不用微博,不用Email,可是万万不能没有QQ。《福布斯》指出, QQ改变了中国人的交流方式,这意义重大。

  启示1:兴趣×财商=财富

  马化腾拥有令人敬畏的商业本能,这就是:把兴趣转化为商机的能力,把技术推向市场的能力,或者更直白地说是:把兴趣、技术变成金钱与财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则是财商的关键要素。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提出的。财商是指一个人对财富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能力,是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清崎认为,使一个人富有的,并不是房地产、股票、基金、生意或金钱,而是信息、知识、智慧和实践技能,这些统称为理财智慧,也就是“财商”。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中不可或缺的素质。智商反映人作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会人的社会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一、财商是对自身兴趣产生商业价值的敏感性

  财商是一个人对商业价值的敏感性,而当这种敏感性与兴趣相遇时,将会碰撞出惊人的能量,成为巨大社会价值与财富孕育的温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以及被称为“比尔·盖茨第二”的Facebook(脸谱)的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他们的创业神话就证明了这一点。

  当有记者问到马化腾的成功秘诀是不是拥有超人的财商时,马化腾摇头说道:“应该说我开公司之前也没有什么对商业上的理解,虽然做过一些项目,有些别的收入,但是主要还不是从做商业的角度去看,而是以技术的角度去看。我觉得做一件事情能够用自己的编程技术、能够做出一个产品去卖,或者是能够帮到别人,能够提高效率等等,这些对我来说更有意义。”马化腾尽管否认自己拥有超人的财商,但他的回答却恰恰印证了财商构成的基本面:把自己的兴趣转化成产品,能够对别人有用,而且能卖出去,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让兴趣转化成有益于社会的正能力、正能量

  应该说,类似于马化腾的“技术狂人”、“技术潮人”与“技术痴迷者”不在少数。但是,不少“技术狂人”仅仅是痴迷、自恋于自己的技术本身,至于自己的技术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带来多少效率效果,他们毫不关心。为了彰显自己的技术功力,这些“技术痴迷者”会像那些武林高手一样争奇斗狠,争相显示自己的绝活儿,为的就是证明自己,超越他人,有的甚至因此触犯了道德与法律底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4年“七夕”前夕,一款名为“××神器”安卓系统手机病毒在全国范围蔓延,很短时间内超过百万用户“感染”,一度引起全国恐慌。病毒制造者李某是一名19岁的大一学生,因为学习软件专业,所以“想做一款能够大范围传播的软件来证明自己”,说到底就是“为了好玩”、“逞能”。李某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被深圳罗湖警方刑事拘留。类似李某这样的令人遗憾的技术天才时有出现,可惜的是,他们的技术转化的不是财富而是危害与麻烦。这些人拥有超高的智商,但是缺乏基本的财商,以至于让自己走上了歧途。

  三、务实:兴趣×财商=财富

  基于“务实”的财商本能,与一般的“技术狂人”不同的是,马化腾坦言自己很少对技术有强烈追求的愿望,更多的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己的兴趣、自己痴迷做的事有没有价值,能不能给社会、给他人带来价值,能不能让自己从中受益,这样思考的结果是利人、利己、利社会。在他看来,技术做得再好,如果没有人用,意义就不大。马化腾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他终日游荡在网络里,不是聊天,不是娱乐,而是在各种犄角旮旯里寻找商机,一旦发现什么合适的创新,就立马“移植”到腾讯来。

  马化腾的成功,有人总结原因说是运气太好。而马化腾自己总结说,是对QQ的兴趣与专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迷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马化腾的创业故事向人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热爱某一个事物,并执著地挖掘兴趣的商业价值,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启示2:兴趣创业的三大关键

  “兴趣”一词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从事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可以说,这种“倾向性”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基本动力,这种原动力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选择趋向。

  一、“千金难买我愿意”,认清你的原动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说人们如果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调动自身的潜能、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去体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其实,这种精神状态就是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创业素质。而因为兴趣的出现,你就无形中拥有了这一重要的素质,比起其它的创业者,就增加了一个成功的砝码,也可以说你在起跑阶段就占有了一定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当我们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上面,即使废寝忘食也会乐此不疲。研究表明,在创业上,当创业者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项目时,比做自己不喜欢的行业或项目成功的机率要高得多。

  兴趣是最好的创业后盾,是一个人做事的原动力,靠别人打鸡血不可能长远和成功。因为有了兴趣,所以挫折就不再是挫折,痛苦也不再成为痛苦,这一切都成为了追求兴趣路上的美好体验,成为了一种享受。如果一个人是因为兴趣而去创业,那就没有失败,因为是顺应自己身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成功,只不过是对坚持这种行为的一个小小奖励。

  所谓“千金难买我愿意”,搞清楚你自己想要什么,往往是开始一份事业的基石。而精明的投资者也越来越注重考察创始人做事业的“原动力”,当初孙正义投资马云,看的不是马云的商业报告多么美好,而是他看到马云是一个互联网痴迷者,对自己梦想与兴趣的义无反顾让孙正义下定了赌注和决心。

  因此,想创业的人需要思考:我的兴趣是什么?我的特长和天赋是什么?我对什么东西感到痴迷、忘我和陶醉?我到底有多喜欢自己做的事?

  二、你的兴趣能解决别人什么问题?

  罗伯特·T·清崎认为,解决问题会让人变得富有。你一旦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也会解决别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就会前途无量。也就是说,有亿万种方法可以赚更多的钱,也有亿万个问题需要解决。关键是,你想要解决哪一种问题?而你解决的问题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富有。

  你有多少次被创业的梦想感召过?自己喜欢美食,又发现身边的人下厨时往往手忙脚乱,迫切需要指导,那就做一个菜谱类的手机应用如何?你沉迷于设计,但是很多作品仅仅是自我欣赏,无处发布,那就搭建一个设计师社区如何?你是个编程高手,却纠结于超级烂的微博客户端,那就鼓捣一个简单好用的软件如何?因此,现在就开始想想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身边的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正视和处理这些问题,钱就会自动流入你的口袋。

  陈罡是蚂蜂窝的CEO,他的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知名UGC旅游服务社区。2006年陈罡还在新浪工作的时候,最大的爱好是旅行,是朋友圈中知名的自助旅行“达人”,常常热心给朋友们散发旅行攻略。尽管当时各种各样的网站、旅行论坛、博客都是旅行信息的来源,然而在使用各种产品的过程中,陈罡总是觉得“别扭”,不顺畅,不过瘾。于是,他和另一个朋友一商量,很快鼓捣出了分享旅行经验的公益性社区“蚂蜂窝”,在他们的精心维护下,四年后,蚂蜂窝的注册人数就已经超过10万。之后陈罡决定辞职创业,成为蚂蜂窝的CEO。

  不管是马化腾还是陈罡,他们都是因为自己喜欢,并且用自己的产品帮助别人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得到用户的信任,然后逐渐发展壮大。

  三、个人兴趣结合行业发展的缺陷更容易成功

  马化腾搞QQ是从使用ICQ这个软件,并发现这个软件很多不如意、不方便的细节开始的,发现了不满意的地方,自己就想做一个更满意的,就这么简单。史玉柱做网游也是这样的套路。史玉柱平时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打游戏,而且是喜欢带着问题、换角度去看待游戏和玩游戏。在痴迷于网游、成为骨灰级玩家的过程中,史玉柱找到了游戏的切入点,才让他有了《征途》玩游戏免费、买道具付费的颠覆性商业模式。

  所以,行业的发展趋势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发现了什么,行业有一个热点,你看到了,大家也都看到了,跟着热点做很难成功。重要的是要看你自己有什么兴趣,有什么独特的发现。把自己的兴趣跟这个行业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用户的不满意结合起来,也就是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和优势跟行业发展的软肋、缺陷结合起来,找到新的切入点,才更有机会成功。很多时候,虽然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开头,但是聪明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结尾。(文/宋振杰,交流讨论:作者创建的四季创业课堂QQ群216975087)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