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两千年来,诸葛亮早已成了中华民族富于智慧和谋略的象征,是真正具备“忠君爱国,守正恶邪,泽及当时”的大儒。
在东吴舌战群儒时,诸葛亮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当然,要想将智慧转化成服务大众的力量,光格物致知还不够,还得通过“亲民”,即需要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止于至善。诸葛亮虽具有治国平天下的盖世之才,但他能成就事功,人和,起了主要作用。
东汉末年,诸侯争霸,军阀混战,诸葛亮没有依靠“胁天子以令诸侯”已成气候的曹操,也没去投靠在江东已立下成就霸业基础的孙权。根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诸葛亮选择了具有“信义布于天下”,人和指数最高的刘备,即使当时刘备经营的“公司”是“小微”企业,业绩不好,融资困难,还受曹操的大“公司”打压,正处于破产摘牌的边缘。在和刘备的“隆中对”中,诸葛亮充分显现出高超的战略眼光。“隆中对”中的结论与后来三国时局的发展几乎一致,这种对未来市势的把握能力,在当时的民间独立“经济学家”中无人能及。如果没有刘备这样的老板支持与重用,诸葛亮在当时只能是享有盛名的民间独立“经济学家”,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诸葛亮通过努力建立了高层广泛的人脉资源,他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名士和官僚之家,如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如果没有当地精英关系网中的“人和”,诸葛亮就不可能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如果没有这些“人和”创造的舆论,刘备就不可能知道有“卧龙”存在。诸葛亮如果没有“卧龙”的名声或品牌,也不可能引来刘备或不可能见到刘备,也不可能有成功协助刘备的机会。如今许多企业家除了经营自己的业务外,很注重构建多种人脉关系,比如参加多个学校或机构举办的EMBA、参与商会、联谊会等,目标就是构建“人和”,以获得资源或信息。当然,积累人脉资源,也是相互作用的,不同的能量级的企业家就有不同能量级的企业家关系,要想进入更高层级的“关系”,不仅要用心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还得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品格,才能形成虚实结合的能量或实力,由此建立的“关系”才有可能巩固提高。因此,假如只是一味只拉关系走后门而疏于经营管理,就是建立起来的关系也会随时烟消云散。
诸葛亮一生谨慎,非常注重抓住每一个细节。每次重大战役前,他都会仔细观察了解,根据天时、地利决定借助不同的力量,有时用火(如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有时用水(草船借箭,借东风),有时用土(摆八卦阵困住陆逊),有时设伏,有时诱敌深入。正如他自己所言:“受命以来,夙夜忧叹”,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因此赢得了传颂千年的美名。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代社会中的企业家不仅要建立各种关系,更需要通过诚信的产品或服务,维护当今的“主人”即客户的利益。只有通过诚信经营、提供保质保量的服务或产品,客户关系才能维持,与客户间的关系才有“粘性”。忠诚也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企业家越是忠诚于客户,客户就会忠诚于企业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消费。凡真正忠诚客户者,必会关注服务过程的细节“链条”,绝不会将粗制滥造的东西卖给客户,他们因此能赢得客户之心,建立真正的品牌。
诸葛亮“每常自比管仲、乐毅。”他的追求就是要做一代贤相,并为此目标奋斗终生。相由心生,内在愿望越清晰,内在的动力与潜力越容易发挥,个人的优势品质越能表现,所有行为思想都会集中于愿望的领域,梦想才可能成真。围绕目标,企业家根据天时、地利和人和关系,通过国际、国内、行业与自身四方比较,找出不足与优势,同时分析经济周期或发展趋势中的政策、资源、管理、技术、产品和市场等要素,发现机会的元素或突破口,才能当机立断,及时做出决策,布局不同阶段下利用自然、社会、自身的优势,将内心的动力化作外在的战略、策略、计划、行动,并能充分利用时间、地点和条件提供的机会,捕捉并化解风险,排除困难,实现目标。
如此看来,投资者想投资企业,先要选择企业家,看看企业家的“关系哲学”水平或境界如何。投资者要投资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企业家,同时还要考察企业家的个人品格、能力和内在强烈愿望,据此判断这样的企业家能否成为价值创造者,有没有可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