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管理 » 正文

论市场营销的亮剑精神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8-08  

  为什么无数的企业都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获得成功?为什么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李云龙都能从弱到强,从强到更强?为什么我们有许多同志,总是把业绩不理想归于缺乏这样那样的条件?这里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这支队伍是否拥有亮剑精神。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同志,应该知晓李云龙在《亮剑》里的这段台词“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种亮剑精神,就是一种英勇顽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团结协作、不断学习,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和作风,可以理解为一种军魂,一种勇气,一种魄力,一种力量。这种亮剑精神也是我行市场营销所必须的一种精神,昨天早晨,我在从深圳赶往广州的高速公路上,发了一条“随想”微博“什么是人?人就是无限的可能。”在这里,我就市场营销的亮剑精神强调三点:

  第一,团队必须有灵魂。亮剑精神是一种团结的力量,历史证明,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一个优秀的集体,应该具有培养英才的土壤。大到这个团队的整体,小到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豪气当头,饱含着势不可当的爆发力和强大无比的凝聚力,从而铸就成这个团体亘古不变的灵魂。银行市场营销团队也是如此,有灵魂才是团队,否则只是团伙。团队是市场营销的一把所向无敌的尖刀,而团伙可能只有一时的兴旺。

  第二,团队长必须成为一个有气魄的领导者。在困难和落后的情况下,从弱到强,李云龙是如何做的?他接手新一团时,缺训练,缺经验,没有形成战斗力,最重要是缺武器装备。面对这些,李云龙没有说半个“不”字,没有受条条框框的影响,带出了一支训练有素、实战丰富、战斗力强、装备齐全、作风顽强的部队。可见,只有有魄力的果敢团队长,才能带领团体无惧无畏,勇往直前。所谓魄力,就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魄力让对手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具有这种魄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市场营销者,真正的团队长,是华兴银行市场营销真正的不屈的脊梁!

  第三,必须打造狼性的团队。李云龙是如何打造狼性团队的呢?一是对自己的团队狠一些,训练时真刀真枪干,明确告诉战士们,训练中受点伤,总比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强;二是把“逢敌必亮剑”的进攻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作为自己的最高行动准则;三是尊重个体,体贴下属,把队员当兄弟,不断取长补短。这就告诉我们:事无大小,绝不退缩,江湖即人生,人生即江湖。笑傲人生的江湖,必须敢于亮剑。各经营单位一要加强市场营销培训,特别是“华兴服务进万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实战培训,在培训中多吃点苦,总比在市场上拿不到存款、赚不到钱强;二要“逢敌必亮剑”,江湖险恶,无论是现实之敌,还是心中之敌,无论是手中之剑,还是心中之剑,惟有“亮剑精神”才能让你笑傲江湖;三要以客户经理为核心,想客户经理之所想、急客户经理之所急,全力打造最具有竞争力、最具有吸引力的华兴银行客户经理队伍。

  各位同事:请唤醒你心中沉睡的自我,重筑曾经的豪情和梦想,要敢于亮剑,要勇于亮剑,拔剑取胜是我们惟一的选择。我行市场营销中的亮剑精神,就在于敢不敢做品牌,敢不敢做中国精品银行的大品牌。对我们来说,品牌就是剑,每一个华兴市场营销团队成员,当你面对五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各种成熟银行时,敢不敢亮剑呢?是否有敢于亮剑的勇气,成为一名力克困难的营销斗士?是否有亮剑之后有血溅七步,力强制敌的魄力。市场竞争如同战场拼杀,不敢亮剑者:只能羞辱去“死”。

  因此,亮剑精神应该成为每一个华兴市场营销团队成员的伟大愿景,成为我们一种不惧强劲对手、誓必胜之的勇气,成为我们一种百折不挠、决不言退的自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