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感悟 » 正文

连接幸福与成功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5-25  

  幸福发展中的有些规律已经开始为人所熟知: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未必幸福度越高,相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与可能;开放度越高,人们的见识增长了,但是幸福程度也会下降;虽然我们期待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当有人正经要来帮助我们建立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很可能更不幸福;而更可悲的是,很多人那么期待成功,而成功未必与幸福联系得那么紧密。我们很多人疑惑,幸福到底是啥?它与我们经常追求的成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在我们讨论幸福与成功时,有一个前提假定,就是我们是不是获得了足够的个人自由,一个有了财务自由、权力自由与资源获得自由的人,与一个没有这些自由的人,在讨论幸福与成功的时候是没有太多共同语言的。

  我不想做学问上的幸福定义了,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幸福机制与幸福管理机制。幸福怎么样产生的,我大致用有可追求的爱好(因有爱好而有了期待,有了梦想,有了努力的价值感,有了投注资源的方向感)、可进入的机会之门(有可以企及的门槛,尽管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争取,而且机会的获得让自己没有太大的不公平感)、产生成果的可能性(有所结局,有所斩获,有所成就)。有的人的幸福可能有其一二,也有人的幸福获得感是完整的。不过,因为这一机制我们知道,让我们自己与下一代有爱好感是重要的,让我们有识别与获得机会的能力是重要的,有执着而形成成果的能力是重要的。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说,它并不是直接产生幸福,而是在幸福产生机制中扮演最低限度的条件提供者:教育不要剥夺孩子的爱好,机会获得基本公平,人人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社会成果。当然,即使有了如此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努力,我们还是会在幸福感的获得上有纠结:有爱就有恨,我们并不只收获爱和好;有机会也有可能失去机会,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欲求都得到满足;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我们是不是能坦然承受挫败。这就涉及到我们对于幸福的管理问题,在这个管理机制中,有三个非常核心的作用点:对于欲望的节制机制,通常是传统或者宗教信仰;个人的社会联系模式,通常产生的是社会压力或者快乐的分担与分享机制;社会支持,尤其是公益支持,所产生的是超越个人与小圈子的社会意义产生机制与问题缓解机制。

  这就说到成功了。中国人重视成功,把事业成功看得比很多地方的人重。中国的老板与员工都有在自己职业成功的基础上追求更多职业成功的倾向,因此存在着成功与幸福之间分离的很强的倾向。而成功本身在幸福产生机制中虽然也有交叠,尤其是成就感部分,但是它的产生有其自身的机理,概其大要就是能形成一套闭环的管理与价值实现模式,通常包括了合理的目标设定,有掌控的路径设置,执着的投入,预期或者超预期成果的收获。每一循环的顺利完成通常能加强我们的满足感或者称自我成就感。成就感也并不完全决定于这一循环,因为在这一循环中会产生溢出效应与牵连效应:溢出是因为能够实现而产生了更大的欲求与预期,所谓牵连就是虽然有自我的实现但未必与社会的认同一致,尤其是社会认同处在非议状态下的时候。溢出效应与牵连效应既可能是加强进取心的动力,也可能是削弱成就感的原因。有的时候,成功可能会加强社会对我们的加码的期望,这种加码的期望让我们感受更大的压力,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本来的平安。很可能的是,成功之后的人面对加码而会更加孤独。

  在何种情况下,幸福感能与成就感一致?那可能有三个共同机制:一是爱好机制,当人们有爱好,而且爱好是生活与职业的基础的时候,那么人们就更可能感受到生活是自己所要的,职业的投入是自己乐意的,享受度与热情度大大提高,对于社会人群的感召度也大大提高,而且因为热情投入与感召的效果,所行之事成功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二是由自然发展转变为更明显的自觉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推广目标制管理,对于生活与职业中的很多事情有具体指标、时间点与条件投入的计划与设置,在开始的时候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执行,但是渐渐就能加强掌控度与熟练度,目标制能够让我们更多的想法与梦想朝向可以实现的方向;三是节制机制的设计,真正的幸福与成功不是没有止境的,而是有限的,在物理意义上是可以企及的目标,在心理意义上也不是人定胜天,在这方面宗教信仰与其他系统的人生信念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其实如果是在没有底线与没有止境的境地里,我们既很少幸福感,也很少成就感,我们需要一个上能封顶下能保底的生活逻辑,这也是为何世界上幸福的国家都是信仰比较浓厚地区的原因。

  世界上的幸福国家基本上都是小国,我们身为大国国民,难道就是有那么不幸的宿命吗?其实关键是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一个微小的社会网与社会连接,形成一个心理意义上的微小国度,既不是期待遥远的体制,也不是依赖单独的个人,那样我们也完全有可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实现幸福与成功的连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